1、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1 课时 二氧化碳01 知识管理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_色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_。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_。(2)与水能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3)可使澄清石灰水_,化学方程式为_ 。此反应可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注 意: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反应有本质上的区别。当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时,仅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其余的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用 途:(1)促进植物_;(2)可用于_;(3)生产化肥及作气体肥料;(4) 用于_等。2二氧化
2、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危 害:全球气候_,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使土地_,造成农业减产等。防治措施:减少使用_燃料;大力开发利用_,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大力_,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02 基础题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供给呼吸 B作化工产品的原料C用于灭火 D作气体肥料2(临沂中考)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两只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3下面 O2 和 CO2 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来源:学优高考网4 “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低
3、碳生活”是指工作生活中所耗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A多用电子邮件、QQ 等即时通信工具,少用传真打印B多用一次性消费品C将普通灯改为节能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购物自带环保布袋,不用塑料袋5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B变红色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6(阜新中考)为了区分 O2 和 CO2 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用软
4、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03 中档题7某班同学在对 CO2 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 CO2 的功,又可以体现 CO2 的过的是( )ACO 2 可以使人窒息BCO 2 可以作气体肥料CCO 2 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固体 CO2 可用于人工降雨8(北京中考)如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 、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变红,不变红B变红,不变红C、变红,、不变红D比先变红,、不变红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
5、密度) ,操作为:从 b 端通入氮气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从 a 端通入二氧化碳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BCD10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1)“低碳”中的“碳”指的是_。A碳元素 B碳单质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2)下列做法与“低碳”理念无关的是_。A教科书循环使用B多使用电子邮箱,QQ 等即时通信工具C使用无磷洗衣粉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3)请举一例说明你在生活中倡导低碳的措施( 不能与以上内容相同)_。1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
6、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又变为紫色,原因是_。(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_;她用少量的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_。来源:gkstk.Com12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往往可利用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粉末作用来获得所需的氧气,并合理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2CO 2=2Na2CO3O 2)。假如某宇航员在某次太空飞行中预计消耗氧气 480 kg,则该宇航员应在太空舱中至少准备多少千克过氧化钠(要求写出计算过程)?04 实验突破来源:学优高考网13(成都中考)下图是某同学
7、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 A、E 装置连接时,应将 A 装置的导管 a 与 E 装置的导管_(填“b” 或“c”)相连接。检验 E 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2)将 A、B 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 ,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3)用 E 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 D 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化学性质是_、_。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碳酸分解:_,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_,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_,分解过氧化氢制取
8、氧气:_,碳还原二氧化碳:_。第 2课时 一氧化碳01 知识管理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_色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 燃 性:燃烧时火焰呈_,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还 原 性:还原氧化铜的现象为_,化学方程式为:_。毒 性:吸进肺里,能与血液中的_结合,使人体_而中毒。注 意:利用 CO 进行实验时,要对尾气处理,防止其污染大气,处理方法一般为点燃或用气球收集。3一氧化碳的用途用 途:(1)由于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_ 。(2)由于具有还原性,可用于_工业。02 基础题1(庆阳中考)2015 年 6 月 1 日, 北京市
9、控制吸烟条例 实施。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百多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SO 2 BNO 2CCO DCO 2来源:gkstk.Com2CO 与 CO2 在性质上不同的原因是( )ACO 2 比空气重 BCO 难溶于水C分子结构不同 D制法不同3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B在炉子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D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毒气03 中档题4(咸宁中考)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 CO 在低温下转化为 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
10、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5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 既说明 CO 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说明 CO 得到氧后的产物是 CO2 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 CO 对空气的污染A B C D6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 CO2 与 CO 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组成 一个 CO2分子比一个 CO 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都能燃烧等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作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
11、,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 可用作气体燃料等D 危害 CO2会造成 “温室效应” ;CO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04 实验突破)7(上海中考)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 B 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1)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实验过程中,C 中的现象是_,D 处点燃的目的是 _。(3)甲同学认为 A 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 A 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_。参考答案第 1 课时 二氧化碳知识管理1无 无 大 能 干冰 支持燃烧 CO 2H 2O=H2
12、CO3 H 2CO3=CO2H 2O (3)变浑浊 CO2Ca(OH) 2=CaCO3 H2O 光合作用 灭火 人工降雨 2.变暖 沙漠化 化石 新能源 植树造林基础题1A 2.D 3.B 4.B 5.D 6.B中档题7C 8.D 9.D 10.(1)D (2)C (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或其他合理答案) 11.(1)CO 2H 2O=H2CO3 H2CO3=CO2H 2O (2)Ca(OH) 2CO 2=CaCO3 H2O CaCO 32HCl= =CaCl2H 2OCO 2 12.解:设至少准备过氧化钠的质量为 x。2Na2O22CO 2=2Na2CO3O 2156 32x 480 kg
13、x2 340 kg 答:该宇航员应在太空舱中至少准备 2 340 千克过氧化钠。15632 x480 kg实验突破15(1)c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 E 瓶 b 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2)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第 2 课时 一氧化碳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知识管理1无 无 略小 难 2.蓝色 2COO 2 2CO2 黑色粉末变红 CuOCO CuCO 2 = = = = =点 燃 = = = = = 血红蛋白 缺少氧气 3.燃料 冶金基础题1C 2.C 3.A中档题4C 5.D 6.B实验突破7(1)CO CuO CuCO 2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防止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散失到大气中污染空气 = = = = = (3)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前已经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观察 C 中现象就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