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8 课 新文化运动三维目标来源:学优高考网【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维新派鼓吹改良,革命派力主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进一步思索中国的前途何在,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愿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对“纲常伦理”等很难理解,需要教师主义选材,引导学生完成由看现象到懂含义的过程。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容易与教师、历史人物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共鸣,所以,本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良好平台。 来源:gkstk.Com【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
2、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自主学习、朗读体味、激烈辩论,主动探究等方法组织本课教学活动。(2)通过知识探究与课堂检验完成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
3、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和难点】来源:学优高考网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基本内容策略:通过“自主学习”、 “朗读体味”、“激烈辩论”三个环节的设置,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学习新文化运动之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策略:通过“问题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课时】1 课时【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教学法教与学互动设计(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让学生看一幅“北大红楼”的图片【说一说】在这幅图片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北大的红楼,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设置悬念】在这里我们请来了西方两位“先生” ,而且这两位先生在思想文
4、化领域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你们知道他俩是谁嘛?他俩给中国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近代中国思想领域里所兴起的学习西方的这场运动新文化运动第八课 新文化运动(板书)(二) 合作交流 解答探究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出现的历史背景【设置悬念】辛亥革民结束后中国社会上出现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为什么称为逆流?因为他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扫除这个障碍?这时在近代中国就兴起了由一批爱国青年所发起的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一次运动。2.兴起的主要内容来源:学优高考网【想一想】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来看看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口号、主要阵地以及代表人物?新文化运
5、动的兴起(板书)时间:1915 年标志:陈独秀青年杂志口号:科学和民主(德先生 Democracy 和赛先生 Sience)主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二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过渡】在中国出现了陈独秀、胡适等一批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大多都留过学,像陈独秀和鲁迅都留学日本,胡适留学美国,学习到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那么他们是如何传播西方文化,又是如何带着德先生和赛先生抨击中国旧文化,旧思想的?【推进新课,情感升华】首先我们看看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敬告青年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使那些热血奔腾的年轻人都像他学习?(让学生齐声朗读敬告青年的六
6、条建议)朗读时思考,陈独秀对青年人寄予了哪些希望?【畅所欲言】就要步入青年的你,能够理解陈独秀对青年的六点希望吗?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过渡】在陈独秀,胡适等一批爱国进步人士的努力下,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激发了广大爱国青年的报国决心,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的在北大开展开来,那么面对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新文化到底新在哪里?()关于新旧思想的争论这在北大是时常有的,书上图(这是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在北大展开的学术争鸣) ,那么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回到二十世纪初的北大,感受这场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一次辩论。【辩论】规则:两个派别(一个是爱国青年代表先进思想,一个是顽固分子代表封建思想)1.
7、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板书)2.评价新文化运动【明确归纳】通过辩论我们可以知道新文化运动其实就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过渡】刚才学生辩论后得出的结论是民主科学好,新道德新文化好,那么德先生和赛先生来到中国后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回答从内容分析意义。【过渡】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没有给中国人指明真正的出路?()因为当时这场运动只在北大的学生中产生影响,全天下所有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机会接受这种新思想新文化,要使中国真正富强,单靠几个有为的爱国青年是不够的,而是要发动所有的力量。那么解决这
8、个问题的关键人物就是李大钊。3.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及影响【讲授知识】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这一内容我们将在初三世界历史中具体学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李大钊就成了这一个伟大的使者,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而马克思主义为后来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广泛传播到中国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在中共的领导下,最终使中国人走向了幸福之路。(三)巩固练习1.知识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在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复辟帝制中兴起,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前期在北大学生中的四提倡四反对,他开启了思想闸门,激发了爱国情怀,但最终没能指清方向,继而有了后期李大钊宣扬马克思主
9、义的新发展,为后来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随堂检测(书上选择题)(三) 设计小结本课设计力图通过学生为主的方式完成教学,并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次创设自由发言、主动思考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历史,体味新时代青年学生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并由此激励自己勤奋、务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板书设计时间:1915 年标志:陈独秀青年杂志口号:“科学”和“民主”主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前期: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1,开启了思想闸门2,激发了爱国情怀3,未指明真正道路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贯穿设计。考虑到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通过朗读敬告青年 ,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通过穿越时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这次运动中,给学生亲生感受,设计了多种活动形式如自主预习、体验历史、合作探究等,让学生既能充分展现自我,彰显个性,又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参与,拓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同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拓展思维,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但我也存在很多不足,自己的语速过快,学生可能跟不上我的思维。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得到改正。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发展新文化运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