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第 6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情感态度来源:学优高考网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以及革命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史实,树立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知识与技能知道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兴中会创立、中国同盟会及其纲领、 “三民主义” 、武昌首义、中华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等基础知识;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归纳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gkstk.Com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掌握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重点 掌握中华民国建立前前
2、后后的斗争历程,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重难点 难点 辛亥革命既然己“打倒”了皇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却为什么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教法与学法 讲述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 地图册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探究】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1、武昌首义1911年,湖北革命党人蒋翊(yi)武、孙武等人准备发动武昌起义,但计划泄露,形势危急。1911 年 10月 10日,熊秉坤首先鸣枪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1 日占领武昌,控制武汉三镇,武昌起义胜利。武昌起义标志辛亥革命的开始。2、湖北军政
3、府成立。1911年 11月 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为都督。(黎元洪为新军协统领,即旅长。他在编练新军过程中多次镇压革命活动,还亲手杀死起义士兵。起义胜利后,因革命党的领袖都不在武汉, ,革命党人就强迫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当时黎元洪吓得连声大喊“勿害我” ,士兵用枪强迫他剪掉辫子,他竟然放声大哭。南京政府成立后,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推举非革命党人黎元洪为都督,主要是想利用他在社会上的“资望” 。说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具有软弱性。 )来源:gkstk.Com3、各省独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地纷纷响应,11 月下旬,全国 10多个省区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迅速崩溃
4、。4、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 1月 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定都南京。5、清朝统治的结束(1636-1644-1912)1912年 2月 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3月,孙中山颁布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7、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8、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5、和教训(意义)功绩:性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 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总之,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实现了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一次巨变。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载史册。教训:(由于封建反动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及其政治上的软弱性、人民群众尚未完全觉醒、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等原因,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政权落入了袁世凯手中,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能探讨辛亥革9、讨论: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提示: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扶植;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的强大武力;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学优高考网【总结巩固】命的历史意义。 ) 官僚从内部对革命派发动进攻。帝国主义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