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2.搜集并阅读有关作者和云南歌会的资料。 3.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理解文中三个唱歌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来源:gkstk.Com4.朗读课文,了解云南的风俗人情。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 5.学习文章用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突出的因民歌而 显示出的浓郁的地方风貌。 教学重点:本文描绘了三个场面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 教学难点:研读第一个场面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沈从文, (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 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
2、集 、散文集 、论著 。2.朗读两遍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譬( )喻 糯( )米 蹲踞( )( ) 忌讳( ) 酬和( ) 箍( )桶 熹( )微 3.低声跟读。感受那美好的民风民俗。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4.自主阅读思考: (1)文中写了几种形式的歌会? (2)请用“场地形式”的句式概括文中描写的几个歌会场景。 (3)根据提示,在文中勾画出三个场景中所唱方式、歌者的表现及所唱内容。 二、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13 段,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这 4 个问题。 1. 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文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3、一句中的“多”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 文章 2、段关于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比较阅读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 (提示:刻画人物或以写实为主,描写人物的面目神态,或以写虚为主,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 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哪些民俗? 三、作业请你仔细观察你所熟悉的一个人,也试着用细腻真实的语言刻画一下他(她)的形象。字数在 200字左右。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用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突出的 民歌而显示出的浓郁的地方风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学习文章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多层次地展现歌会在人民生活中的重
4、要性。教学重点:赏析第二、第三个场面。 教学难点:探究第二、第三个场面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两遍课文,重点阅读 4、5 段。再读 4、5 自然段,自主思考解决下面 3 问题,在书上做好旁批。1.朗读第 4 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简要赏析,做好旁批。 (提示: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 2.第 4 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3.朗读第 5 段,思考老人常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 ,请你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二、合作探
5、究 1.作者写“山路漫歌”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2.文中最后有一处老歌手的描写,请画出来,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文中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三、拓展延伸1.云南的歌会一文的场面描写非常出色,点面结合,内容丰富。请你回想一下学校举行某种活动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80 字左右)2.自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它们好在哪里。四、达标测试1、 云南的歌会是从 一文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主要写了 、 、 三个歌会场面。作者是现代作家 ,他的小说名篇有 等。2、阅读课文第四段段,回答问题。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这一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一段用很多笔墨写进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