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优中考网 2012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预测训练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6 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2、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或 异 二 者 之 为。学优中考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1)气象万千 气象:_(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_(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_(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4.请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
3、”选择正确的解释。去: 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1)去国怀乡 (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学优中考网 (3)委而去之 (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5.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调特点。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串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够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 7 字)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79 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
4、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学优中考网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学优中考网 9.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答: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013
5、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6、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学优中考网 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曹刿请见 胡不见我于王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答:12.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答:_13.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答:学优中考网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417 题。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7、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B.公输盘诎(公输 )C.政通人和,百废具
8、兴(岳阳楼记 ) 学优中考网 D.行拂乱其所为(孟子两章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16.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答:17.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答: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820 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学优中考网 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9、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能谤讥于市朝 谤:(2)闻寡人之耳者 闻:19.翻译下面的句子。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译文:20.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答:学优中考网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2124 题。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
10、,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沿溯阻绝 ( )(2)属引凄异 ( )(3)或王命急宣 (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学优中考网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 答:23.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 答:24.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答: 学优中考网 答案解析一、1.【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首先要将该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反复朗读,尝试停顿。注意不要将
11、“或 ”与“异” 划在一起。答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要在语境中推敲词义。答案:(1)景色 (2)雄伟景象 (3)曾经 (4)朝廷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准确翻译“微”“归” ;还要注意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答案:(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4.【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情况。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尝试搭配,准确选择。答案:(1)B (2)C (3)B (4)A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情感脉络的把握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然后通过细读、翻译,想象所绘画面,体会画面特点,然后用合适
12、的词语进行概括。 “语调”的确定可根据两段文字中的抒情议论句“感极而悲者矣 ”“其喜洋洋者矣”进行概括。答案: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6.【解析】此题考查拓展延伸能力。解答这道题,要联系到对联“ 字数学优中考网 相等、词性相对” 的特点,根据对两篇文章主旨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能同其 乐”的理解、改写作答。答案(示例):为天下先忧后乐 与吏民同醉同乐二、7.【解析】选 B。A 项 中“ 于”分别解释为“在” 、“到”;C 项中“亡” 分别解释为“灭亡 ”、“逃跑”;D 项中“为” 分别解释为 “行为”、 “做”;B 项中“喻”都是“明白、知道”的意思。8.【
13、解析】注意关键词“所以”“曾”“ 然后” 等词的翻译。答案:(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没有的才干。(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9.【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能力。首先要明确画线句的现代汉语意思,并找到总领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然后结合开篇六个人的事例,谈谈自己在学习中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增才干、成大器。答案: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性格,要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努力磨砺自己,增 长自己的才干。三、10.【解析】选 C。A 项中“ 见”依次解释为“拜见”“引见”;B 项中“故”依次解释为“原因”
14、“所以”;D 项中“ 属”依次解 释为“类”“嘱托”;C 项中“谋”均为“谋划” 的意思。学优中考网 1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这道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准确解释古今异义词语,如“狱”,在句中指“案件” ,“虽”应解释为“即使”, “情”是“实情” 。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明,也必定按实情来处理。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从文中找到这段对话,理解它的现代意思,然后从全文的理解出发,从丰富文章内容和显示人物品质两个角度入手分析。答案:不是多余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责任意识和胆识。13.【解析】此题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要抓住最后一段曹刿“论战”的语段进行分析 归纳。答案: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四、14.【解析】选 D。A 项中“反”通“ 返”,返回。B 项中“ 诎”通“屈” ,理屈。C 项中 “具” 通“俱”,全,皆。15.【解析】“以”“曾”“毛”“如何”翻译要正确,整体表达要流畅。答案: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1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言的鉴赏能力。可先从整体上判断该句采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接着分析表现了小孩怎样的行为、学优中考网 神情。然后,从动词的运用方面赏析
16、其精妙之处,赏析要结合句意进行。答案: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 “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 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17.答案: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五、18.答案:(1)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2)使听到19.【解析】要注意“方” 的古 义是“方圆”;“千”“ 百” 在翻译时,前面要加数词“一”,即 “一千”“ 一百” 。答案:如今齐国
17、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20.【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理解、表述。观点要明确,符合人物性格,谈出看法。答案:示例一: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示例二:我更欣赏齐威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学优中考网 六、21.答案:(1)逆流而上 (2)延长 (3)有时 (4)快22.【解析】此题考查课外积累能力。首先要理解画线句的大意,然后从课外积累中选择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答案: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3.【解析】此题考查对写法的鉴赏能力。要结合所引渔歌的内容,尤其是关键词“泪沾裳” 来体会 渔者心境及对写景的 衬托作用。答案:渲染了秋季三峡的凄凉,暗示了三峡地区劳动人民生活凄苦。24.答案:清清的江水跳跃着,闪动着粼粼的光;树木茂盛繁多;山峰高峻挺拔,野草郁郁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