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设计说明新课程标准要求 79 年级的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能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含义,强调文言句式的意义和句法的落实。 扁鹊见蔡桓公是学生升入中学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就此开始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通过准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句意乃至文意。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精练,学生非常爱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通过教,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组织、
2、引导、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重点,讲点词语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不宜讲过多的古汉语知识,更不能把文言文阅读课变成古汉语课,因此在课堂上应进行大胆取舍。例如:文中“之”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的语法现象可不涉及;“通假字”知识也不必介绍,只要学生知道文中哪几个通假字的意义是什么就可以了;一些专用词语,像“腠理” “针石”之类,只要求学生能对照注释看懂意思,没有必要背、记这类词语的含义。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弄懂“间、居、复、益、应、还、走、及、是以、索”等词语的含
3、义,初步培养学生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2、休味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学习本文“以事喻理”的写法,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凡事要防微杜渐、听信忠言、不能盲目自信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重点:目标(一) 中的 1、2四、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在的指导作用。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 。 (板书课题)故事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据说,有一次扁鹊行医
4、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扁鹊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接着扁鹊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可是,也有人对这位神医的医术不那么相信,这个人就是蔡桓公。 题解 引导学生看注释 教师作如下补充: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善于著书立说,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文章逻辑严密,说理清楚,又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很有说服力,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32 “喻老” ,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
5、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即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做大事业,要着手于它还小的时候)这一观点的。 “寓言” ,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蕴含着知识和人类的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生哲理。说理生动、通俗易懂。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大家熟悉的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等都出自韩非子一书。 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默读课文,圈点批注,生字词可以参考注释,也可以查字典。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弄清故事的大致内容。(读前提示学生注意句中停顿,如“君有疾
6、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对照注释,复述课文提出复述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自主合作,借助注释,互相讨论,疏通文意。以故事接龙的方式复述课文。(其余学生对讲的有讹错或疏漏的词句加以纠正或补充,教师注意及时肯定或纠正。 ) 局部探究,研读品味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对应描写的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默读相关语句,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扁鹊第一次进见桓公的情景和桓公的反应的?(板书: 一见 疾在腠理 无疾 )学生自读课文,将后半部分课文的板书设计出来。投影展示部分有创意的板书设计,并请学生结合自己设计的板书谈谈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用一个词或成语概括扁
7、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准确、简练。“君有疾在腠理” “君之病在肌肤” “君之病在肠胃”(古人对疾病的轻重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小病叫“疾” ,重病叫“病” 。 )“不治将恐深”“恐”字写出了扁鹊对蔡桓公病情的判断和担忧,很有分寸,是一种委婉的规劝语气;“不治将益深”“益”的语气更加肯定,劝告之中包含着警告的意味,表现出扁鹊对桓公病情日益严重的深深忧虑。思考:“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这名使者会问些什么呢?你能用文言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吗?品读全文,注意体会两个人物说话的语气,缓急得当,尽量再现故事氛围。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
8、么后来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拓展延伸小辩论:桓侯之死谁之过?(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你的看法,不求观点一致,但求自圆其说。 ) 背诵练习(一分钟记忆力比赛)用一分钟时间,全神贯注地背课文,看谁背得多。一般说来,一分钟后,大部分同学/ 33能背到课文的中间部分。再来背一分钟,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赛气氛,因为已有了前面的朗读、复述做基础,这次争取背下全文。 布置作业将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汇、句式等进行分类式整理。板书设计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一见 疾在腠理 无疾居十日 二见 病在肌肤 不应,又不悦居十日 三见 病在肠胃 又不应,又不悦居十日 四见 今在骨髓 使人问之居五日
9、逃秦 体痛,遂死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教学扁鹊见蔡桓公一课,我将教学视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培养初步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提高诵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以事喻理”的写作方法。整个课堂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我有意在设计了一个“小辩论”环节,选取“桓侯之死谁之过”这样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讨论、争论,表达各自不同的看法。这个过程,是观点与观点、知识与知识在语言上的交锋,在思维上的撞击,既训练了思维,又训练了语言,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纵观本节课的教学,知识、方法、情感有机地融会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让人稍感遗憾的是由于安排的内容较多,在时间的把握上有些前松后紧,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行适当调整,做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