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期鲁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素材《满井游记》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07741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期鲁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素材《满井游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期鲁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素材《满井游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期鲁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素材《满井游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期鲁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素材《满井游记》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41满井游记教学设计初三语文组 李歌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书的最后一篇古文,编者在安排时并没想作为教学的重点。但袁宏道的这篇游记小品确实有很多亮点,闪亮的语言,洒脱的气质,重返自然的喜悦,无不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春回大地的喜悦。学情分析学生初读文章可能觉得有点深奥,但通过反复阅读,学生会感受到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法,合作探究。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把握形象生动的写

2、景技巧。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教法学法 1讨论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教学手段 小黑板教学资源 搜集关于“满井”及作者袁宏道的资料。教学思路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3、。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南方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 ,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一起踏青去,走进春的世界,花的海洋。 在众多的绘春描春作品中,清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不能不读的。二、 解题及

4、介绍作者: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外的一个游览地。袁宏道于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万历二十六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受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 42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年的春天。 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 三、生字燕 yn 廿 nin 砾 l 鹄 h 娟 jun 鬟 hun 鬣 li 辄 zh 妍 yn茗 mng 蹇 jin 呷 xi 浃 ji 曝 p 堕 hu.靧 hu四、范读课文五、学生自读:读三遍,第

5、一遍注意字的注音,第二遍注意写景层次和比喻,第三遍注意文章整体的感染。六、疏通课文,列出疑难句,师生合作解决。 东风时作:作,起。土膏微润:膏,肥沃。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 样子。泉而茗者:茗,茶。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品茶。未知之:不知道这情况 。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恶能无纪?恶能,怎能。纪,纪事。 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八、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并翻译。附版书: 满井游记袁宏道东风时作:作,起。土膏微润:膏,肥沃。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 样子。泉而茗者:茗,茶。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品茶。未知之:不知道这情况 。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恶能无纪?恶能,怎能。纪,纪事。第二课时教学目

6、标 1、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课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精妙之处。 2、研读课文,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运用白描、比喻和拟人手法写景的妙处,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绘写春天的诗词曲赋,观察春天的景物变化。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初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满井早春图,同时也知道了作者是一位无意于政治进取的小官,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游览观光,寄情山水。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又将随作者细腻而又富有诗情画的笔调,去领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那份圆润

7、丰满的自在自得。/ 43三、深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现在请同学齐读课文,在大脑中再现美丽的春景画面。并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些景? 2、学生齐读课文。 3、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点) 4、 、学生自说个人所喜欢的句段,说明喜欢的理由,并展开想象口头描绘画面。 5、作者这样写是抓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的,这属于对点的描写, (板书:分)除了分写,作者还进行了总体的描绘,即是对面的描写。文中哪一句是对景物的总写?(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扳书:总:满井全景) (面) 6、体会课文第一段的妙处。 课文在写出游之前,却从不能出游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中先

8、写不能也游的苦恼,表现在城中余寒犹历的气候上,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为下文写出游喜悦的心情作了一个很好的铺陈,形成了较好的对比,这实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板书:城中余寒欲扬先抑) 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要在文中表达什么感情?在文中何处可以足见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文句?2、学生交流讨论,师生明确并引导体会。板书: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 明确:这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人生哲理。 (联系作者的意趣和生平来理解。

9、) 3、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内涵。 同学们,作者在文未点明寄情于山水的意趣,用以收束了全文,那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发言。 明确;作者重在抒写“性灵” 。 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区别。 “不能以游堕事, ”是以那些热衷于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 “惟此官也” ,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鸟鱼都成了他的知已。这可是一种物人交融,人和物的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五、赏读

10、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1、体会文中白描手法。 (1)出示有关白描手法的句子,让学生回顾白描手法。并引出白描手法这一写法在文中的运用。 (2)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白描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加以品味。 明确:这种写法能使所写景物鲜明如画,笔法简练。 2、体会比喻和拟人修辞在文中的运用 (1)问:文中那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交流讨论找出句子,引导学生加以赏析。明确:比喻句共有 3 个:1.若脱笼之鹄。2.如镜之新开 3.如倩女之靧面。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 ,同时也融入作

11、者的主观感情。把景物拟人化,/ 44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3、小结本课。 此文属于一篇绘写春景的优美散文,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白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章法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结构上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内容上物我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六、拓展延伸 1、学生小组展示有关写春的诗句,教师展示补充,引导学生积累。 2、学生练笔写春,进行交流讨论。3、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总结全文。 教师提示:这个单元有四篇文章均为山水游记,试将本文与前三篇课文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前三篇课文,如柳宗元小石潭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重寄托重理念。袁宏道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 教师可指导学生就创作动机、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作一些比较,然后集体交流,达成共识。 请两位同学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其余同学补充评议。七、作业 绘画春景。 情景要求:假设你此次与袁宏道结伴同行,一同来到满井,你将看到些什么?你又会写下些什么呢?请你以绘画形式把画下来。 八、板书设计 满 井 游 记 袁宏道 城中余寒 (欲扬先抑)总:满井全景(面) 满井春色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点) 点明主旨:(白描、比喻、拟人) 郊外有春意,只是未出游抒写性灵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自傲、自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