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2008年8月11日,一:中国进、出口规模与结构现状; 二:中国进、出口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三: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的定量测算与分析; 四: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五:中国未来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能源、CO2排放的影响趋势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一:中国进出口规模与结构现状1、1980-2006年中国出口规模与结构分析2、19802006年中国进口规模与结构分析3、中国贸易平衡状况分析4、重点产品与重点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1、出口规模扩大2006年中国
2、实际出口总额约为1980年的71倍。1980 2006年期间中国实际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7.8,而 同期中国GDP年均增长率(实际增长率)为9.8。 2、出口规模与GDP的比率上升1980年中国出口与GDP的比率为6,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36.8。 3、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大1981年的一般贸易占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为94.5,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为5.1。2006年,出口中一般贸易比重为41.3,加工贸易比重为52.7。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有大幅度地降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有大幅度上升 1980年初级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3,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为49.7。到2006年,初级产品的出口
3、比重下降到5.5,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上升到94.5,但其中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品比重仍较低。,1、进口规模2006年中国进口总额实际量约为1980年的52.4倍,此期间的进口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16.5,即高出同期GDP增长率(9.8)6.7个百分点。 2、进口规模与GDP的比率1980年中国进口与GDP比率为6.6,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为30.1 3、进口结构分析1981年,一般贸易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为92.6,加工贸易进口比重为6.8。2006年,进口中的一般贸易进口比重下降到42.1,而加工贸易进口比重上升到41.5 进口结构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表现为初级产品的进口比重大有较大幅度地降低,
4、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1980年初级产品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4.8,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为65.2,到2005年,初级产品的进口比重下降到22.4,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上升到77.6。,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1、进出口对经济增长作用关系的理论分析2、出口与就业,1、进出口贸易的理论方法分析为本报告的计算方法提供了依据。 2、出口与就业29个行业总体来说,20022004年的就业年均增长率为1,而同期出口增长率为30.3,就业出口弹性为0.03。因此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就总体来看,出口对带动就业增加的影响尚不显著。这一结论表明,中国拟通过
5、扩大出口来解决就业问题就现阶段而言是不现实的。,三: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测算分析使用中国2005年29个部门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研究。1、中国出口及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及就业的作用2、中国出口及进口贸易的能源消费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8,9,1.当前进出口贸易研究中面临的方法论问题 1)、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都起作用的。出口是从需求方面拉动国内经济,进口贸易中的原材料、能源等中间产品对国内经济具有支撑作用。因此需要分别计算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贡献。但以往的研究方法是难以做到的。,10,2)、进口产品包括中间投入品(原材料
6、、能源等)、投资品、消费品三大部分,进入国内后每部分对国内经济作用是不同的,中间投入品参与了国内产品的生产活动,对国内经济具有推动作用,而投资品与消费品只满足了国内的最后总需求,但对国内当年经济是不起作用的。所以,以往利用净出口(出口-进口)研究分析对外贸易问题是不确切的。,3)、进口贸易如何进行分析研究。要科学地计算进口产品的作用,需要两贸易国之间的投入产出表,目前做到还有一定难度。若将进口产品放在生产国(国外)研究,将进口产品在生产国(国外)与经济、能源消费的关系当成在国内的作用是不确切的,因为进口产品国(国外)的经济系统、技术条件与国内有差异,无法用来替代分折,4)进口贸易的能源消费量如
7、何计算。 进口贸易的能源消费量实质为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后替代了部分国内产品而节约的能源,但由于进口产品包括中间投入品(原材料、能源等)及替代国内产品(投资品、消费品)两部分。 进口投资品与消费品,是直接满足国内最终需求的。 进口中间投入品,它们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以中间投入品的形式参与了国内的生产活动 这两部分能源消费量之和可以认为是进口贸易节约的能源消费量。,13,用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也无法分别计算进口、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贡献。,14,表1 开放经济的投入产出简化表(竞争型),15,目前正确评估外贸(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贡献的可行方法之一是利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见表2)。,16,表2 非
8、竞争性投入产出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与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区别是: 第一,将国内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分成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两部分( 、 ) 第二,消费、投资品各分成两部分( , , , ),出口分成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部分( , ), 是进口产品,分为四块:投资品、消费品、中间品和加工贸易品,可认为,18,表2中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横向有两组均衡方程组: (I-AD)-1(YD)=X, 表示国内投资、消费、出口与国内总产出关系 AMX+YM=M 表示进口产品的投资品、消费、加工贸易进口品与进口产品关系 (I-AD)-1(YD)(AM)=M-YM 式可计算出进口产品中间投入量,再利用国内表计算在
9、进口产品中间投入的支撑作用下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式为 (AM)(I-AD)-1(YD)=M-YM M-YM 为进口品中间投入。 式中(AM) (I-AD)-1是进口中间品的列昂惕夫逆系数矩阵,表示一个单位最终需求所需要的进口中间产品量。 (AM)(I-AD)-1(YD)表示最终需求所需要的进口中间投入, (AM)(I-AD)-1(EXD)/exi ,表示本国出口中来自外国进口中间品价值的比重,称之为出口中的垂直专门化率,用VSD表示。exi 为部门出口值之和。,同样可以计算国内投资、国内消费中来自外国进口中间品价值的比重,用VSIN,VSC表示。也就是说,最终需求可分成国内与国外两部分,通过式可
10、计算出在进口产品中间投入的支撑作用下,进口最终需求对国内经济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垂直专门化率与GDP直接计算出进口最终需求对国内经济的作用,21,2.进口、出口贸易与国内经济、能源消费等关系分析。 进、出口贸易拉动国内经济见图1。,22,23,24,第一,由式可计算出口产品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国内经济在国内产品中间投入及进口产品中间投入作用下,产生的最终产品为国内投资品、国内消费品及出口品,计算出口贸易的国内经济贡献、就业数、能源消费量及CO2排放量。具体为由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口、国内投资、国内消费从需求方面拉动国内经济,通过部门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能耗系数,计算出增加值、就业数、能源消
11、费量,再通过排放因子,计算出CO2排放量。,第二,由式可计算进口产品对国内经济的推动作用。进口产品分为中间品、加工品、资本品与消费品,中间品与加工品是作为中间投入参与国内经济生产活动的,对国内经济具有推动作用。 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推动作用,指的是进口中间品参与了国内出口品、投资品与消费品的生产过程,从而对国内经济具有推动。具体计算方法利用 式。也可理解为,将出口、国内投资与国内消费分成国内产品中间投入部分和进口产品中间投入部分,进口产品中间投入部分的出口、国内投资、国内消费的经济贡献之和称为进口贸易的贡献(见图2)。 第三,国内产品中间投入部分的出口的经济贡献加上进口贸易的经济贡献就是进出口
12、贸易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作用(或者说是对外贸易的经济贡献度)。,25,第四,进口贸易的能源消费量如何计算,进口贸易的能源消费量与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费量之间关系分析。,26,进口贸易的能源消费量实质为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后替代了部分国内产品而节约的能源。但由于进口产品包括中间投入品(原材料、能源等)及替代国内产品(投资品、消费品)两部分,进入国内后每部分对国内经济作用是不同的,能源消费的关系也是不同的。 一为进口投资品与消费品,是直接满足国内最终需求的,其消耗的能源量对国内而言是节约的能源。 二为进口中间投入品,它们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如果不进口这部分中间产品,国内也要生产这部分中间产品,所以
13、应只计算生产这部分中间产品的能源消费量即可。 这两部分能源消费量之和可以认为是进口贸易节约的能源消费量。,27,3、主要计算结果 1)、在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中间投入支撑国内经济的条件下,2005年出口贸易对GDP拉动为48080亿元,占全部GDP的比重为26.1。出口贸易能源消耗 6.56亿吨标煤,占能源总量29。二氧化碳转移排放14.6亿吨,占由 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29。对外贸易(进口与出口)对国内GDP的贡献为58249亿元,占全部GDP的31.7。,28,2)、进口贸易节约能源3.59亿吨标煤,占能源总量1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6亿吨,占由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16%。2005年
14、出口贸易的能 源消耗大于进口贸易的能源节约量,其差为2.97亿吨标煤,CO2排放量为6.64亿吨,占能源总量13,占由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13。,30,利用2005年非竟争性投入产出表(29个部门)计算出口、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能源消费量、就业等作用 计算结果见表3至表7。 单位:GDP:亿元,能源:亿吨标煤 CO2:亿吨,人口:万人,31,1.出口贸易(在进口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支撑国内经济条件下) (1)进口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参与出口、国内投资品、国内消费品的生产过程。 (2)不包含进口投资品与进口消费品。,33,2.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贡献 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贡献包括三部分(见表4),三部
15、分之和即为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贡献。,34,表4 进口品中间投入形成的出口贸易、国内投资、国内消费 对国内经济的贡献,35,3.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贡献。 表4中的出口贸易、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的进口GDP就是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贡献,为17486亿元,考虑进口产品中间投入后的出口贸易为40764亿元,即,外贸(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贡献为58249亿元,占当年GDP的31.7。(表5),36,表5 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贡献,37,4.出口、进口、国内投资、国内消费的能源消费量 进口能源消费量包括两部分。 第一,进口品中间投入的能源消费量。 第二,进口投资品、进口消费品作为替代国内产
16、品时的能源消费量。,38,表 6 进口品中间投入和替代进口投资品和消费品消耗的能源(进口贸易消耗的能源),表 7 出口、进口、国内消费、国内投资的能源消费量 (不包括生活用能量),39,40,四、 出口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采用2005年29个部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目前进出口贸易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国目前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利于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2)出口产品中仍存在较大比重的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产品,2005年出口钢材2324万吨,出口普通钢铁半制品706万吨,出口铁合金174万吨,出口生铁223万吨,出口水泥253万吨等,而且2006年、2007年出口高能耗产品的数量还
17、在增加。,41,采用两种方法测算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结构 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测算8类高耗能产品单位实物量出口消耗的能源。 -测算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1)8类高耗能出口产品单位实物量出口耗能测算方法及结果。,42,表8 八种高耗能出口产品单位实物量出口消耗能源量,43,从表8得到,2005年8种高耗能出口产品的价值量总和为1689.2亿元,占当年出口总价值量68495亿元的247,消耗能源合计为0.413亿吨标煤,占当年出口贸易消耗能源6.56亿吨标煤的6.30。从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出口贸易结构偏重,存在较大比重的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技术含量不高、创造附加值不高的产品。,44
18、,2.测算分析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采用2005年29个部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设定条件:规模不变情况下,减少高耗能部门出口比重,同时增加低耗能部门出口比重(具体有三个情景); 出口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的计算结果。,45,46,表9 情景1:模拟高耗能产品比重减少(-9)、低耗能产品比重增加(+9) (总规模不变),注:(1)单位同表3;(2)百分比为结构调整后的变化率;(3)结构调整前为表3数据,47,表10 情景2:模拟高耗能产品比重减少(-6)、低耗能产品比重增加(+6)(总规模不变),48,表11 情景3:模拟高耗能产品比重减少(-4)、低耗能产品比重增加(+4)(总
19、规模不变),49,1、从表3可以看出,在进口产品中间投入支撑国内经济的条件下,出口贸易对GDP拉动为48080亿元。消耗能源6.56亿吨标煤,占全部GDP的比重为26.1,占能源总量29,二氧化碳转移排放14.6亿吨,占由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29.2%。,计算结果分析,50,2、表4的计算中,国外产品中间投入形成的出口品对国内GDP贡献为7317亿元,国外产品中间投入形成的投资对国内GDP贡献为5657亿元,国外产品中间投入形成的消费对国内GDP的贡献为4512亿元,所以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贡献为17486亿元,占全部GDP的9.5。 。,51,3.表5为考虑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贡献后,出口、进
20、口对国内经济的贡献。2005年中国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贡献为40763亿元,占全部GDP的22.2,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贡献为17486亿元,占全部GDP的9.5,所以对外贸易(进口与出口)对国内GDP的贡献为58249亿元,占全部GDP的31.7。,52,4.从表3中,2005年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就业、能源消费占当年总GDP、总就业人数、总能源量比重分别为26.1、21.3和29,相比之下,就业比重最少,能源消耗比重最高,说明出口贸易结构偏重,需要调整。,53,5.从表6可以看出,进口品中间投入和进口投资品和消费品消耗的的能源,即进口贸易节约的能源(对国内而言),经计算为3.59亿吨标煤。表7
21、的数据为出口、进口、国内消费、国内投资的能源消费量(不包括生活用能量),2005年全国能源消费的实情就是,出口贸易(2005年)能源消耗6.56亿吨标煤,占能源总量29。二氧化碳转移排放14.6亿吨,占由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29。进口贸易节约能源3.59亿吨标煤,占 能源总量1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6亿吨,占由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16。所以从外贸角度分折,2005年出口贸易的能 源消耗大于进口贸易的能源节约量,其差为2.97亿吨标煤,CO2排放量为6.64亿吨,占能源总量13,占由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13。,54,6.表8为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八种高耗能产品单位实物量商品的
22、出口,间接出口能源的数量,2005年八种高耗能出口产品的价值量总和为1689.2亿元,占当年出口总价值量68495亿元的247,消耗能源合计为0.412亿吨标煤,占当年出口贸易消耗能源6.56亿吨标煤的6.30,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出口贸易结构偏重。,7.表9、表10、表11中,出口贸易、投资或消费的总规模不变模拟高耗能产品减少964,低耗能产品增加964时,能源消费量将减少116.5(出口)、12.58.5(投资)、16.310(消费)。对出口贸易来说,若高耗能产品减少1,则可以减少能源消费1以上,进一步说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偏重的现实。而对投资与消费来说,调整结构效果更大。 由于结构调整时规
23、模未变,所以对GDP是没有影响的。而且高耗能产品比重减少、低耗能产品比重增加时,对就业的影响是增加的。如表9中,结构变化9时,出口增加就业10,消费增加就业6,投资增加就业5.4。,55,五、中国未来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能源、CO2排放趋势分析 1、进出口规模与结构的预测思路 1)、进出口贸易规模 中国未来外贸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但投资、消费、外贸三因素对经济拉动的基本格局不会大改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作用应小干消费与外贸的作用,考虑经济安全等原因,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也不宜太大。对进口、出口规模的估计主要依据进口、出口与GDP比率(现价比)的关系来进行的。,2)、进出口结构中国进出
24、口贸易结构的发展趋势的定量分析是非常困难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国未来40来年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包括进出口贸易中高科技产品及生产性服务产品比重的增加,高耗能产品比重的下降等。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见表5-1),作为末来贸易结构变化趋势的参考依据。,2.情景设计第一类是基准情景,即不采取气候变化对策的情景,经济发展模式考虑了政府制定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50年完成工业化并初步实现现代化,产业结构按发展规律变化。人口发展模式分国家人口规划,即在2040至2050年间达到人口高峰14.7亿。第二类是减排情景,主要考
25、虑中国融入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体系下,实现不同的减排目标时中国的减排情景。第三类是低碳情景,考虑我国国家能源安全、国内环境、低碳之路因素下,通过国家政策所能够实现的低碳排放情景。这个情景中主要考虑国内社会经济、环境发展需求,在强化技术进步、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消费方式、实现低能耗、低温室气体排放因素下,依据国内自身努力所能够实现的能源与排放情景。,3.未来进出口规模发展趋势 方案一:假定中国进出口趋势在2010年前后出现显著变化。具体假定是:出口与GDP的比率在2011年开始出现下降,此以后保持不断下降趋势。 方案二:假定中国进出口趋势在2020年前后出现显著变化。具体假定是:出口与GDP的比率
26、在2021年开始出现下降,并从此以后保持不断下降趋势。,4.未来进出口结构变化趋势 未来40来年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工业化的建设与完成,中国的未来的目标是建成资源节约型创新型的国家。进出口贸易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结构与经济的产业结构是互动关系,即进出口贸易结构要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又促进产业结构变化,同时产业结构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定量预测进出口贸易结构是困难的,但变化的趋势仍是可以把握的。 根据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未来高耗能工业品进出口比重下降,科技类及生产性服务品的进出口比重上升。,5.预测结果 按上述方法建立模型而得到的预测结果分别由表5-
27、5、表5-6给出。 (1)方案一的预测结果:从表5-5可以看到,在方案一即2011年出口占GDP比率开始下降情景下的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出口占GDP比率下降为36.5,到2030年下降为33.1,到2040年下降为29.8,2050年下降为28.5。到2020年;中国进口与GDP比率下降为34.12,2030年下降为为31.09,2040年下降为为28.21,2050年下降为为27。,方案一:2011年出口占GDP比率开始下降情景下,出口与GDP比率(),进口与GDP比率(),(2)方案二下的预测结果:从表5-6可以看到,在情景二即2021年出口占GDP比率开始下降情景下的预测结果表明,
28、到2020年出口与GDP比率先上升为47;之后开始下降,到2030年下降为42.5,到2040年下降为38.5,到2050年下降为34.6。到2020年;中国进口与GDP比率为44.14,2030年下降为40.16,2040年下降为36.41,2050年下降为32.97。,方案二:2021年出口占GDP比率开始下降情景下,出口与GDP比率(),进口与GDP比率(),6、进出口贸易对经济、能源需求和CO2排放趋势分析 1).预测思路与情景设定 (1)根据本章第一部分20052050年进出口贸易活动水平与未来GDP增长趋势分析及第三章利用2005年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计算的进出口贸易对能源以及CO2
29、排放的影响,作为我国20052050年进出口贸易对能源和CO2排放趋势的分析基础。 (2)分析进出口贸易预测的两个方案。现按方案一:未来进出口贸易水平在2010年左右出现变化,即出口与GDP比率开始下降;方案二:未来进出口贸易水平在2020年左右出现变化,即出口与GDP比率开始下降),并结合未来能源需求量以及能源结构变化的基准情景和减排情景对进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费进行分析,进出口贸易的CO2排放分析按基准、减排及低碳三情景进行分析。在分析中,考虑了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2).能源和CO2排放情景 (1)设计了方案一(三个情景),方案二(三个情景)共六个方案情景的未来进出口贸易活动水平对能源需求与C
30、O2排放趋势分析: 方案一(A):未来进出口贸易水平在2010年左右开始下降,能源基准情景; 方案一(B):未来进出口贸易水平在2010年左右开始下降,能源减排情景; 方案一(C):未来进出口贸易水平在2010年左右开始下降,能源低碳情景 方案二(A):未来进出口贸易水平在2020年左右开始下降,能源基准情景; 方案二(B):未来进出口贸易水平在2020年左右开始下降,能源减排情景; 方案二(C):未来进出口贸易水平在2020年左右开始下降,能源低碳情景; (2)能源和CO2排放预测见表5-7、表5-8、表5-9。,方案一中能源(基准、减排、低碳情景)净出口能源消耗变化(亿吨标煤),方案一中能
31、源(基准、减排、低碳情景)净出口CO2排放变化(亿吨),方案一中能源(基准、减排、低碳情景)净出口CO2排放比重变化(),方案二中能源(基准、减排、低碳情景) 净出口能源消耗变化(亿吨标煤),方案二中能源(基准、减排、低碳情景) 净出口CO2排放变化(亿吨),方案二中能源(基准、减排、低碳情景) 净出口CO2排放比重变化(),六、结论与建议第一,随着国际贸易和分工日益发展与渗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许多国家共同生产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都起作用的,而本国的出口贸易对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也是起作用的。所以说测算分析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必须放
32、在全球的经济系统中进行研究,尤其与主要贸易国的关系要描述清楚,这将增加研究的难度,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要给予充分重视。第二,20052050年进出口规模的发展趋势从经济安全角度考虑,外贸对国内经济的贡献为40左右为宜,顺差(或逆差)维持在2以内。.,第三,本报告利用中国2005年非竟争性投入产出表对出口贸易的作用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出口贸易对GDP、就业及能源消耗的贡献分别为26.1、21.3、29,很明显,就业贡献是最小的,能源消耗的贡献是最大的,而同年国内投资的就业贡献为39.7,国内消费的就业贡献为44.8,想用扩大出口规模解决就业问题需认真研究。,第四,本报告的研究结果充
33、分表明中国目前出口贸易结构偏重的事实。2005年出口贸易的能 源消耗大于进口贸易的能源节约量,其差为2.97亿吨标煤,CO2排放量为6.64亿吨,占能源总量13,占由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13。2005年八种高耗能出口产品的价值量总和为1689.2亿元,占当年出口总价值量68495亿元的247,消耗能源合计为0.412亿吨标煤,占当年出口贸易消耗能源6.56亿吨标煤的6.30。,第五,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能源与环境严峻的局面,尤其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能源与坏境的压力更为突出,需改变由于出口贸易结构偏重而引起的净出口的能源消费与CO2排放的转移问题。 第六,政府为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己采取了一些政策,如降低高耗能产品的退税税率起了些作用,能否再加大些力度,以及征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税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