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高等数学 (10 年考题总数: 1 17 题 2 总分值:764 分 3 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53%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60%) 第一章 函数、极限、连续 (110 年考题总数:15 题 2 总分值 :69 分 3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2%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9%)题型 1 求 1型极限(一( 1) ,2003)题型 2 求 0/0 型极限(一( 1) ,1998;一(1 ) ,2006)题型 3 求-型极限(一(1) ,1999)题型 4 求分段函数的极限(二(2 ) ,1999;三,2000 )题型 5 函数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有界性)的判断(二(1) ,1999;
2、二(8) ,2004)题型 6 无穷小的比较或确定无穷小的阶(二(7 ) ,2004)题型 7 数列极限的判定或求解(二(2 ) ,2003;六(1 ) ,1997 ;四,2002;三(16) ,2006)题型 8 求 n 项和的数列极限(七,1998)题型 9 函数在某点连续性的判断(含分段函数) (二(2) ,1999)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1 10 年考题总数:26 题 2 总分值:136 分 3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22%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7%)题型 1 与函数导数或微分概念和性质相关的命题(二(7) ,2006)题型 2 函数可导性及导函数的连续性的判定(五,1997 ;
3、二(3 ) ,2001 ;二(7) ,2005)题型 3 求函数或复合函数的导数(七(1 ) ,2002)题型 4 求反函数的导数(七(1 ) ,2003)题型 5 求隐函数的导数 (一(2 ) ,2002)题型 6 函数极值点、拐点的判定或求解(二(7 ) ,2003)题型 7 函数与其导函数的图形关系或其他性质的判定(二(1) ,2001;二(3) ,2002)题型 8 函数在某点可导的判断(含分段函数在分段点的可导性的判断) (二(2) ,1999)题型 9 求一元函数在一点的切线方程或法线方程(一(3) ,1997;四,2002 ;一(1) ,2004)题型 10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或讨
4、论(八(1) ,2003;二(8) ,2004)题型 11 不等式的证明或判定(二(2 ) ,1997;九,1998;六,1999;二(1) ,2000 ;八(2) , 2003;三(15) ,2004)题型 12 在某一区间至少存在一个点或两个不同的点使某个式子成立的证明(九,2000 ;七(1) , 2001;三(18) ,2005)题型 13 方程根的判定或唯一性证明(三(18 ) ,2004 )题型 14 曲线的渐近线的求解或判定(一(1) ,2005)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1 10 年考题总数:12 题 2 总分值 :67 分 3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0%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
5、:8%)题型 1 求不定积分或原函数(三,2001 ;一(2) ,2004)题型 2 函数与其原函数性质的比较(二(8 ) ,2005)题型 3 求函数的定积分(二(3 ) ,1997;一(1) ,2000;三(17) ,2005)题型 4 求变上限积分的导数(一(2 ) ,1999;二(10) , 2004)题型 5 求广义积分(一( 1) ,2002)题型 6 定积分的应用(曲线的弧长,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变力做功等) (七,1999;三,2003;六,2003)第四章 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1 10 年考题总数:3 题 2 总分值:15 分 3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2% 占第一部分
6、分值之比重:1%)题型 1 求直线方程或直线方程中的参数(四(1 ) ,1997)题型 2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4 ) ,2006)题型 3 求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直线方程(三,1998 )题型 4 求直线绕坐标轴的旋转曲面方程(三,1998 )第五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1 10 年考题总数:19 题 2 总分值 :98 分 3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6%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2%)题型 1 多元函数或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的存在的判定或求解(二(1 ) ,1997 ;一(2) ,1998;四,2000;四,2001;二(9 ) ,2005;三(18( ) ) ,2006)题型 2 多元隐函数
7、的导数或偏导的求解或判定(三, 1999;三(19) ,2004;二(10) ,2005)题型 3 多元函数连续、可导与可微的关系(二(2 ) ,2001;二(1) ,2002)题型 4 求曲面的切平面或法线方程(一(2 ) ,2000;一(2) ,2003)题型 5 多元函数极值的判定或求解(八(2 ) ,2002;二(3 ) ,2003 ;三(19 ) ,2004 ;二(10) ,2006)题型 6 求函数的方向导数或梯度或相关问题(八(1 ) ,2002;一(3) ,2005)题型 7 已知一二元函数的梯度,求二元函数表达式(四,1998)第六章 多元函数积分学(1 10 年考题总数:2
8、7 题 2 总分值:170 分 3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23%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22%)题型 1 求二重积分(五, 2002;三(15 ) ,2005 ;三(15) ,2006)题型 2 交换二重积分的积分次序(一(3 ) ,2001;二(10) ,2004;二(8) ,2006)题型 3 求三重积分(三( 1) ,1997)题型 4 求对弧长的曲线积分(一(3 ) ,1998)题型 5 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三(2) ,1997 ;六,1998;四,1999;五,2000 ;六,2001;六(2) ,2002 ;一(3 ) ,2004;三(19) ,2006)题型 6 求对面积的曲面积分
9、(八,1999 )题型 7 求对坐标的曲面积分(三(17) ,2004;一(4 ) , 2005;一(3) ,2006)题型 8 曲面积分的比较(二(2 ) ,2000)题型 9 与曲线积分相关的判定或证明(六(1) ,2002;五,2003;三(19() ) ,2005)题型 10 已知曲线积分的值,求曲线积分中被积函数中的未知函数的表达式(六,2000 ;三(19() ) , 2005题型 11 求函数的梯度、散度或旋度(一(2) ,2001)题型 12 重积分的物理应用题(转动惯量,重心等) (八,2000)第七章 无穷级数 (1 10 年考题总数 :20 题 2 总分值:129 分 3
10、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7% 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6%)题型 1 无穷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六,1997 ;八,1998;九( 2) ,1999;二(3) ,2000 ;二(2) , 2002;二(9 ) ,2004 ;三(18 ) ,2004 ;二(9) ,2006)题型 2 求无穷级数的和(九(1 ) ,1999;五,2001;七(2) ,2002;四,2003 ;三(16) ,2005)题型 3 求函数的幂级数展开或收敛域或判断其在端点的敛散性(一(2) ,1997 ;七,2000;五,2001;四,2003;三(16) ,2005;三(17 ) ,2006 ) 题型 4 求函数的傅里
11、叶系数或函数在某点的展开的傅里叶级数的值(二(3) ,1999 ;一(3) ;2003)第八章 常微分方程 (1 10 年考题总数:15 题 2 总分值:80 分 3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0%)题型 1 求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六,2000;一( 2) ,2005;一(2) ,2006 ;三(18() ) , 2006)题型 2 二阶可降阶微分方程的求解(一(3 ) ,2000;一(3) ,2002)题型 3 求二阶齐次或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一(3) ,1999)题型 4 已知二阶线性齐次或非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反求微分方程(一(1) ,
12、2001)题型 5 求欧拉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一(4 ) ,2004)题型 6 常微分方程的物理应用(三(3) ,1997;五, 1998;八,2001;三(16) ,2004)题型 7 通过求导建立微分方程求解函数表达式或曲线方程(四(2) ,1997;五,1999)第二部分 线性代数(1 10 年考题总数:51 题 2 总分值:256 分 3 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23%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20%)第一章 行列式 (110 年考题总数 :5 题 2 总分值:18 分 3 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9%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7%)题型 1 求矩阵的行列式(十(2 ) ,2001;一(5) , 200
13、4;一(5 ) ,2005 ;一(5) ,2006)题型 2 判断矩阵的行列式是否为零(二(4 ) ,1999)第二章 矩阵 (1 10 年考题总数:8 题 2 总分值:35 分 3 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15%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3%)题型 1 判断矩阵是否可逆或求逆矩阵(八,1997 )题型 2 解矩阵方程或求矩阵中的参数(一(4 ) ,1997;十,2000;一(4) ,2001)题型 3 求矩阵的 n 次幂(十一(3) ,2000)题型 4 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的判定(二(11) ,2004;二(12 ) ,2006 )题型 5 矩阵关系的判定(二(12) ,2005)第三章
14、向量 (1 10 年考题总数:9 题 2 总分值:33 分 3 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17%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2%)题型 1 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判定或证明(十一,1998;二(4 ) ,2000 ;十一(2) ,2000;二(4) ,2003 ;二(12) ,2004;二(11) ,2005;二(11) ,2006)题型 2 根据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判断空间位置关系或逆问题(二(4 ) ,1997 ;二(4) ,2002)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共考过约 11 题, 约 67 分)题型 1 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求解或判定(七(1 ) ,1997;九,2001)题型 2 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十
15、二,1998 ;九,2002;三(20() ) ,2005)题型 3 讨论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如果方程组有解时求出通解(三(20) ,2004;三(21) ,2005)题型 4 根据含参数的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反求参数或其他(一(4) ,2000;三(20) ,2006)题型 5 两个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和它们的系数矩阵的关系的判定(一(5) ,2003)题型 6 直线的方程和位置关系的判定(十,2003 )第五章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 10 年考题总数:13 题 2 总分值:76 分 3 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25%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29%)题型 1 求矩阵的特征值或特征
16、向量(一(4) ,1999 ;十一(2) ,2000;九,2003 ;三(21() ) ,2006)题型 2 已知含参数矩阵的特征向量或特征值或特征方程的情况,求参数(七(2) ,1997;三(21) ,2004)题型 3 已知伴随矩阵的特征值或特征向量,求矩阵的特征值或参数或逆问题(一(4) ,1998;十,1999)题型 4 将矩阵对角化或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七(2 ) ,1997 ;三(21 ) ,2004 ;三(21() ) ,2006)题型 5 矩阵相似的判定或证明或求一个矩阵的相似矩阵(二(4 ) ,2001 ;十(1) ,2001)题型 6 矩阵相似和特征多项式的关系的证明或判
17、定(十,2002)第六章 二次型 (1 10 年考题总数:5 题 2 总分值:27 分 3 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9%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0%)题型 1 化实二次型为标准二次型或求相应的正交变换(三(20 () ) ,2005 )题型 2 已知一含参数的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正交变换,反求参数或正交矩阵(十,1998;一(4) ,2002 ) 题型 3 已知二次型的秩,求二次型中的参数和二次型所对应矩阵的表达式(三(20 () ),2005)题型 4 矩阵关系合同的判定或证明(二(4 ) ,2001)题型 5 矩阵正定的证明(十一,1999 )第三部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10 年考题总数:5
18、2 题 2 总分值:249 分 3 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23%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9%)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1 10 年考题总数:7 题 2 总分值:31 分 3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3% 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2%)题型 1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一(5 ) ,1997;一(5) ,1999;一(5 ) ,2000 ;十一(2) ,2003;一(6) ;2005 ;三(22) ,2005)题型 2 随机事件的运算(二(13) ,2006)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10 年考题总数:6 题 2 总分值:25 分 3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1%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0%)题型
19、 1 求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或分布函数(九,1997)题型 2 根据概率反求或判定分布中的参数(一(5 ) ,2002;二(14) ,2006)题型 3 一个函数为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或分布密度的判定(一(5) ,2002)题型 4 求一维随机变量在某一区间的概率(一(6 ) ,2004)题型 5 求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三(22() ,2006)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10 年考题总数:13 题 2 总分值:59 分 3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25%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23%)题型 1 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或分布函数或边缘概率分布(十一(2) ,2001;三
20、(22() ) ,2004 ;三(22 ) ,2005 )题型 2 已知部分边缘分布,求联合分布律(十二,1999;二(13) ,2005)题型 3 求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或分布密度或边缘密度函数(一(5) ,1998 ;三(22() ) ,2006)题型 4 求两个随机变量的条件概率或条件密度函数(十一(1) ,2001)题型 5 两个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或相关性的判定或证明(二(5) ,2000)题型 6 求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三(22() ) ,2004)题型 7 求二维随机变量在某一区域的概率(二(5) , 1999;一(5 ) ,2003 ;一(6) ,2006)第四章 随机变量
21、的数字特征 (1 10 年考题总数:8 题 2 总分值:43 分 3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5%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7%)题型 1 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或方差(九,1997 ;十二,2000,十一(1) ,2003 )题型 2 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或方差(二(5 ) ,1997;十三,1998;十一,2002 )题型 3 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或相关系数的求解或判定(二(5) ,2001;二(14) ,2004)第五章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1 10 年考题总数:1 题 2 总分值:3 分 3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 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题型 1 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
22、概率(一(5 ) ,2001)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 10 年考题总数:17 题 2 总分值:88 分 3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32%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35%)题型 1 求样本容量(十四,1998 )题型 2 分位数的求解或判定(二(13) ,2004)题型 3 求参数的矩估计量或矩估计值或估计量的数字特征(十,1997;十三,2000 ;十二,2002;三(23() ) ,2004 )题型 4 求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量或估计值或估计量的数字特征(十,1997 ;十三,1999;十二,2002;三(23() ) ,2004;三(23) ,2006)题型 5 总体或统计量的分布函数的判定或求解(二(6) ,2003;十二(1) ,2003 ;二(14) ,2005)题型 6 讨论统计量的无偏性,一致性或有效性(十二(3) ,2003)题型 7 求统计量的数学期望或方差或两个统计量的协方差(十二,2001;三(23) ,2005)题型 8 求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一(6 ) ,2003)题型 9 显著性检验的判定(十五,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