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用数学课型 新授课授课时间总 第 节 数三维 目 标1、会用学过的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 能看懂图意解决问题 难点 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关键 并列式计算课前准备课件时间 内 容 与 过 程学与教方法、手段5 分20分一、 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8+3 7+6 6+5 8+6 8+87+5 8+4 7+7 6+6 7+42听算。8+2 9+4 9+5 7+3 8+39+6 8+7 6+4 10+8 7+5二、新课:1 出示例 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
2、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 4 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4 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1)请各组代表发言。培养口算能力。用生动的画面出示新知,形象直观而又有吸引力,可谓“一箭双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汇报,体验发现知识规律的快乐,同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算出得数。(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接着
3、,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 只)和灰兔的只数(5 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10+5=15(只)4小结:(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3分2分(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 8+7 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 10+5 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练习二十的第 1 题。让学生看教科书第 108 页上面第 1 题。学生之间交流、评议。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4、(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5强化认识。让学生看着 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四、练习:做教科书第 108 页上第 2 题。1、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及时纠正。2如果时间允许,以第 2 题的式题为主,再适当补充一些,由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最后,学生集体订正五、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能完整的叙述图意,并能从多方面的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业设计7 十 6 9 十 7 2+8 4+5 10 一 6 9+49-4 8+6 10-2 3+7 17-10 12+7板书设计用数学例 4.一共有多少只兔?(1)数出来。(2)左边 8 只,右边 7 只 8+7=15(只)(3)白兔 10 只,灰兔 5 只 10+5=15(只)提示: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学 与 教 反 思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