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教案1(岳麓版九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01275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教案1(岳麓版九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教案1(岳麓版九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教案1(岳麓版九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教案1(岳麓版九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教案1(岳麓版九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检索课标基础知识美国内战 1、 背景:(1)美独立后,存在着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矛盾,矛盾的焦点集中体现在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2)废奴运动的不断发展(3)1860 年 11 月,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2、 经过:(1)开始 :1861 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 (2)初期:北方战事失利。 (3)措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的颁布。 (4)转折:北方取得葛底斯堡大捷。 (5)胜利:1865 年,南方军队投降。3、 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4、 意义: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

2、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彼得大帝的改革1、 背景:17 世纪,俄国出现了手工工场,但农奴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经济军事落后,为了尽快使俄国摆脱落后的状况,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2、 内容:政治上: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海军。文化生活上:推行学校教育和提倡西欧生活方式。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3、 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俄逐渐成为欧洲强国。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 背景:(1)根本原因是封建农奴制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封建农奴制的腐朽和落后。 (3)农民运动

3、的风起云涌。2、 内容:农奴获得“解放” ,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要出钱赎买。3、 评价:(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作用: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同时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合法”的掠夺。日本明治维新1、 背景:(1)日本各阶层对幕府统治不满 (2)1853 年美以武力打开日本大门,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进一步加剧 (3)武装倒幕摧毁了幕府统治2、 内容:(1)政治上:削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 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3)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

4、,建立近代化军队。 (4)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3、影响:(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成为亚洲强国。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随其经济军事势力的增强,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 背景:(1)社会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 阶级基础:工业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英国的宪章运动)的兴起。(2) 思想文化条件:19 世纪,欧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速发展(三个思想来源) 。(3)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的努力。

5、2、 标志、意义: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第一国际1、 背景:(1)19 世纪五六十年代无产阶级的斗争要求实现国际联合。 (客观条件) (2)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主观条件)2、 标志:1864 年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协会3、 作用: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巴黎公社1、 原因: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敌视工人的政策。2、 成立:1871 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3 月 26 日巴黎公社成立。3、 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4、 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

6、国家机器,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坚持国际主义原则。5、 失败:五月流血周(5.215.28) 。6、 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体现了无产阶级的爱国热情、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7、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检索课标重点、难点共产党宣言1847 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该同盟的纲领。1848 年 2 月在伦敦发表,是为共产党宣言,宣言由引言、正文和结束语组成。正文第一章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和斗争的过程,第二章指出党的历史作用和任务并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

7、的思想。第三章批判了各种空想的反动的社会主义观点。第四章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的策略原则。结束语里,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规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斗争道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纪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进运动本质上是 19 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运动,它主要包括自由移民、领土扩张、经济开发三个方面的内容。到 19 世纪中叶,美国的领土已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约占北美大陆的一半。 “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

8、血泪之路” ,在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大批印第安人被血腥屠杀或被赶到偏远荒凉的“保留区” 。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美国南北间的矛盾。废奴运动美国人民要求废除奴隶制的运动。到 19 世纪 20 年代末,迅速发展成群众性运动 。投身废奴运动的有北方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黑人及先进的知识分子。废奴运动者组织了所谓“地下铁道” ,协助南方奴隶逃到北方“自由区”和加拿大。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在反对奴隶制的斗争中表现了崇高的品质,并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废奴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美国南北政治斗争的表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运动,对黑人争取自由、解放的过程起了积极作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 年 9

9、月 22 日颁布,规定自 1863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在南部参加叛乱的各州内种植园主的奴隶,应当被视为自由的人民,同时这些黑人被赋予在陆军和舰队服兵役的权利。它的颁布是南北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使黑人奴隶纷纷逃离种植园,参加联邦军队,增强了北方的战斗力,加速了北方的胜利。但它并没有在全国废除奴隶制,直到 1865 年 1 月通过的宪法第 13 条修正案才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宅地法1862 年 5 月 20 日由林肯签署颁布。规定:自 1863 年 1 月 1 日起凡美国公民只需交纳10 美元登记费,可在西部领取 160 英亩的国有土地,耕种 5 年后即可领取土地执照而成为所有者。宅地法是

10、1862 年国会立法中最具进步意义的法律,它的颁布不仅堵塞了奴隶制向西部扩张的道路,沉重地打击了奴隶制,而且争取了西部人民对北部的广泛支持,有利于联邦军队在内战尤其在西部战场转入反攻。它的颁布也加快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俄国 1861 年改革的影响它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促进了俄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有积极作用,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作为代价的,也是对农民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成为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因素。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11、(2)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3)明治政府建立以后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4)国际环境相对宽松。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且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但中国总的来说守旧势力还很强大。从力量对比上:日本的维新势力以下级武士为核心,以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而中国的反动势力强大,且有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在这个具有特殊

12、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 ,所以中国的维新势力在守旧势力一反扑下,就顷刻瓦解。从政策措施的实施上: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并且最后制定宪法,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从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 19 世纪 60 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加上亚洲发族解放运动特

13、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加上维新派本身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而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已到了 19 世纪 90 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就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国际环境对中国很不利。五月流血周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人民举行了起义,随后,3 月 28 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资产阶级不甘心失败,卷土重来。从5 月 21 日至 28 日,巴黎公社社员英勇地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随着工人住宅区的最后街垒被攻破,巴黎公社

14、失败。此即为“五月流血周” 。探究实践案例案例 1 想一想,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最根本的一点是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案例 2 1856 年,亚历山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时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明废除农奴制势在必行,不可阻挡。二是说明沙皇的改革本质上是为保护贵族和地主利益的。案例 3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在提倡文明开化的同时,鼓吹“忠君”和“爱国” ,这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提示:“爱国”本来是对的,但与“忠君”联系

15、在一起,就使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它表明了日本的改革就严重的局限性,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且富于侵略性,使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案例 4 有人说,美国的“西进运动”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俣美国向西部的扩张和移民,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应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提示:本题应用一分为观点来分析。从印第安人的角度看是灾难,从美国经济发展来看,客观提供了市场,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开放性题,注重言之有理。案例 5 马克思高度评价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称它是“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 ,并且指出:由于发布了这个宣言,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1

16、、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布的?2、马克思对宣言为何评价这样高?提示:(1)可从南方挑起内战的初期,北方连连失利去考虑, (2)主要是从林肯采取革命措施,赢得了内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去评价的。案例 6 将美国内战看成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理由。提示:由于爆发的原因是由于种植园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工业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案例 7 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提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

17、展。 (注意日本两次工业是交叉进行的) 。案例 8 汉唐时期,日本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19 世纪中期,日本又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从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提示:日本当时学习汉唐,是因为汉唐是当时最强盛、最先进的国家;而 19 世纪中期向西方学习是因为当时西方是最先进的。从中,我们能悟到: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个人,都应当虚心向先进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使自己强大。我们目前的改革开放也体现了这一点。案例 9 为什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提示:(1)巴黎公社用革命的暴力(3 月 18 日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

18、级国家机器(2)巴黎公社是一个新型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政权。 (可从当选的公社委员、公社的各项革命措施、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等方面分析)案例 10 试比较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异同。提示: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下,采取自上而下颁布法令的方式进行的,都带有局限性。但俄国是沙皇进行的改革,美国是采取战争的方式完成的。美国比俄国还是要彻底些。两者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案例 11 林肯说:“我坚决相信民众,如果让他们知道真相,他们便可以应付任何国家的危难。 ”你如何评价林肯的这句话?提示:它体现了林肯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民本思想,具有进步意义。学%优(中 .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