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计调查》教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9283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调查》教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计调查》教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计调查》教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计调查》教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计调查》教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川区第三中学校课时教案教学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1 课时课题 10.1 统计调查(一)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会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地描述数据.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教具准备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教 学 过 程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问题一: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个学科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二、新课.1收集数据如何收集数据,让全班同学在下面的问卷调查中获取数据.调查问卷在下面七个学科中,你最喜欢的是( ) (只选一个)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政治 E

2、历史 F地理 G生物填完后交数学科代表,由科代表唱票,全班同学在表格中进行统计.2整理数据科目 划记 人数 百分比A语文B数学C外语D政治E历史F地理G生物3描述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通常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直观地反映数据揭示的信息.学生进行思考、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好表格进行统计师生共同绘制上面表格中的两种图形条形统计图:就是用坐标的形式来描述,如: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代表总体,然后将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将圆分成若干个部分,再在各部分中标出相应的百分比和名称.如:语文 20%数学 25%制作扇形统计图关键是确定各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大小,它的确定方法就是用该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360 o ,如语

3、文所占的百分比是 20%,则相对应的圆心角为 360o20%=72o.注意:各部分的圆心角之和可能与 360 o有一定的误差.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各是什么?(条形统计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统计图反映了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的大小,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4全面调查的意义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的学科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图直观形象的描述了数据.利用表和图分析到了喜爱学科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查的对象.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就叫做全面调查(也叫做普查)三、巩固练习P153练习 1、3.2 题课后去

4、完成.四、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了统计调查中如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这些过程就是我们统计中的基本过程,特别是要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对数据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作业布置P158习题 10.1 复习巩固 1、2,在 1 题上补上用条形统计图描述以上统计的情况.P160综合运用 7 题.板书设 正板书 副板书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05101520人数学科类别计 10.1 统计调查(一)一、概念、二、收集数据1、问卷调查2、整理数据3、描述数据4、全面调查三、练习四、小结备课活动意见签字教学后记南川区第三中学校课时教案教学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2 课时课题 10.1

5、 统计调查(二)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教具准备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教 学 过 程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对某校 2000 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二、新课.1抽样调查的意义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

6、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板书课题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3抽样的注意事项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 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 2000 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 60 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 60

7、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 60 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 60 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 2000 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 100 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 100 名学生.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 10 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学生发表意见:如何调查?教师讲清抽样调查的两个必要

8、性:省时、省力;有些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如调查灯泡的使用寿命,火柴的质量,炮弹的杀伤半径等具有破坏性的调查,都不能进行全面调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具体事例得出相关概念学生思考还有别的方法进行随机抽样吗?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4让学生观察 P154抽样调查 100 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指出最好选择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较好.三、随堂练习:P 155练习.四、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抽样调查,它是统计中常采用的方法,但要注意抽样时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还要注到有随机性,根据精度,确定样本容量的大小,一般地说

9、样本容量越大,精度越高.用扇形统计图较好.因为抽样调查最好反映出各个节目喜欢的百分比来反映总体状况.作业布置 P158复习巩固 3、4 题;P 160 8 题.正板书 副板书板书设计10.1 统计调查(二)一、抽样调查的意义二、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三、抽样的注意事项四、练习五、小结备课活动意见签字教学后记南川区第三中学校课时教案教学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3 课时课题 10.1 统计调查(三)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对较大的数据进行随机抽样,学会分层次进行对样本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能按比例对数据进行抽样,并能统计出各段人数的百分比.重点对较大数据和分层次进行数据抽样难点

10、正确确定比例进行抽样和由数据描述作出判断教具准备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教 学 过 程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从上节课我们已经看到在总体数目比较大时,对它进行全面调查很难做到,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如:某地区有百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能否像上节课中提到的抽 100 名学生来估计 2000 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吗?二、新课.上述情况显然不能.由于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各自喜爱的节目不一样,所以要了解整个地区的观众的情况,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抽取样本.由于在各个年龄段对节目的爱好有明显的不同,而同一个年龄段对节目的爱好往往存在共性,所以可以对青少年、成年人、老

11、年人各段人群分别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即分层次抽样,使每个年龄段都能抽取一定的人数来代表所在的人群,然后汇总调查结果.那么如何按层次抽取呢?可以按年龄段的实际人口的比例分配来确保每个年龄段都有相应的比例的代表,教材中按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 2:5:3 抽取.请同学们计算按这样的比例各段分别应抽取多少人,并列出表格.青少年 成年人 老年人 合计抽取人数 200 500 300 1000在抽取的 1000 名观众中,对各类节目的喜爱情况整理、绘制成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青少年 成年人 老年人 合计 百分比A 新闻 11 125 103 239 23.90%B 体育 47 114 63 22

12、4 22.40%C 动画 55 53 18 126 12.60%D 娱乐 74 176 59 309 30.90%E 戏曲 13 32 57 102 10.20%合计 200 500 300 1000 100%那么如何统计出各段人数对节目的喜爱的百分比呢?这个表学生思考取什么方法学生思考抽取方法让学生列出表格师生一起共同整理完成统计表让学生思考怎样进行统计格又如何设计呢?青少年 成年人 老年人新闻 %5.20125% 345%体育 235% 228% 21% 三、小结.本节课仍然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前面不一样的就是对数据较大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这里仍然要注意抽样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并会计

13、算出各个层次所占的百分比.作业布置 P159第 5 题;P 161第 11 题.正板书 副板书板书设计 10.1 统计调查(三)一、情景创设二、新课1、2、3、三、小结备课活动意见签字教学后记南川区第三中学校课时教案教学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4 时课题 10.1 统计调查(四)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分层抽样的方法,能用折线统计图形象、直观地描述出各个层次所占总体的百分比,体会在较大数据中进行分层抽样的数据收集、整理及描述、判断的全过程.重点在分层抽样中的数据整理和描述难点准确绘制各种表格和图形来描述数据教具准备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教 学 过 程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

14、对数据较大的情况进行了简单随机抽样,那么一般地对这类问题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常采用分层和按比例进行抽样)二新课.上节课我们在 500 万观众中抽取 1000 名观众并按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2:5:3 的比例抽取后得到了各段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200,500,300 人.1 如果要抽取 500 名观众,并按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3:4:3,则各段应抽取多少人数.2 若在各段抽取的人数中对各节目的喜爱情况分别为:青少年喜爱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的人数分别为6;31;42;64;7,成年人喜爱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的人数分别为 85;60;15;31;9,老年人喜爱新闻、体育、动

15、画、娱乐、戏曲的人数分别为70;30;7;15;28.绘制出 500 名观众最喜爱节目的统计表.3 计算各个年龄段中对节目爱好的百分比.4 用折线统计图反映不同年龄段对节目喜爱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并根据图形说出各段喜爱节目的变化情况.注:1、2、3 主要由学生自己讨论完成,教师作适当提示,对于第 4 点师生一起完成.三、小结.统计调查这一单元主要讲了调查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是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有些调查不宜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要注意抽取的样本要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随机性,这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的准确程度,如果总体的数据较大、情况对象复杂时,就要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描述数据时,多采用的是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扇形统计图能准确反映各段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情况;条形统计图能准确反映各段的具体数目字;折线统计图能反映各段的变化趋势.学生思考后回答作业布置 P160第 9、10 题;P 161第 12 题.正板书 副板书板书设计 10.1 统计调查(四)一、引入二、新课1、2、3、4、三、小结备课活动意见签字教学后记学优中考(,网 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