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法概论,执教教师:XXX,本书结构,理论 部分,税法概论 第1章,税收程序法 第12-14章,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关税,特定目的类税,印花税 契税,房产税 车船税,法律 部分,税收 实体法 (第2-11章),流转类税,资源类税,财产类税,行为类税,城建税、车辆购置税 耕地占用税 烟叶税,所得类税,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资源税 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第一章 税法总论,本章主要内容,一、税法的概念 二、税法原则 三、税法要素 四、税法的分类 五、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六、我国现行税制体系 七、我国税收管理体制,一、税法的概念,(一)税法及相关概念 1、税法概论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
2、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与税法相关的概念税收 国家课税的目的、课税的依据、课税的本质,3、与税法相关的概念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是在税收分配活动中,征纳双方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主要内容:实体法律法规、税收征管制度、税收管理体制。 二者关系: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4、税法特点 (1)义务性法规 (2)综合性法规,(二)税收法律关系,1、税收法律关系的涵义 税收法律关系=税收关系+法律保护 税收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权利主体 (2)权利客体 (3)关系的内容 3、税收法律关系变更的条件税法+税收法律事实,4、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1)保护的
3、实质 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保护的形式:税法 刑法 (3)保护的对象:双方,二、税法原则,(一)基本原则 所谓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法律规范的根本准则,是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的。 1、税收法定原则: 要件法定+程序法定(税务合法性) 2、税收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3、税收效率原则 经济效率+行政效率 4、实质课税原则 要求依据纳税人真实负担能力决定其税负,不能仅考核其表面是否符合课税要件。,(二)适用原则 1、法律优位原则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两种例外: 第一,新法是普通法,旧法是
4、特殊法时,援用旧法。 第二,新、旧法均属于实体法时,旧法可能优于新法。,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是法律优位原则的例外,即低层次的特别法效力可以高于高层次的普通法。 这种原则仅限于特别法中的具体规定而言,并不意味着普通法的整体无效和废止。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所谓实体从旧: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 所谓程序从新:是指程序性税法一般不具备溯及力,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具备一定溯及力。 行为发生-新程序法实施-税款缴纳,用新程序法纳税。,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其含义是:在发生税收争讼时,不管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决定(非其他税务处理决定)是否准确,纳税人均应该先纳税再复议或诉讼,以保障国家课税权的实
5、现。,三、税法要素,任何政府在考虑某一新税种的开设时,都避免不了这样几个问题:向谁征税、向什么征税、征收多少及如何征收等。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一个税种的构成要素,简称税法要素。 税法要素是构成一个税种的基本元素,包括纳税义务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内容,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是税法的三大基本要素。,(一)纳税义务人,1、定义 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它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它主要解决向谁征税的问题。 2、相关概念 (1)负税人 (2)扣缴义务人 (3)代收代缴人,(二)课税对象,1、定义即纳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
6、主要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它反映了征税的广度问题,解决了对什么征税的问题,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2、相关概念 (1)税目 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2)税基 也叫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和标准。 价值形态-从价计征 物理形态-从量计征,(三)税率,1、定义 是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了征税的深度,是税制的中心环节。 2、分类 (1)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四)纳税环节 (五)纳税期限 1、按期纳税。 以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的一定时期为标准纳税。如:1、3、5、10、15天;1个月;1个季度;1年
7、等。 2、按次纳税 。,(六)纳税地点 (七)减免税 1、相关概念(1)起征点 (2)免征额 2、减免税的形式税基式减免 、税率式减免 、税额式减免 (八)罚则,四、税法的分类,(一)按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二)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三)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四)按照税法征税对象的不同分类1、对流转额课税的税法:主要包括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4个。2、对所得额课税的税法: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2个。 3、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 :主要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城
8、镇土地使用税-3个。,4、对财产、行为课税的税法 :主要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4个。 5、特定目的税类。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4个。,(五)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权限的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还有很多分类方法如: 按税收与价格关系,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 按税负是否易转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计税依据的性质,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五、税法的制定与实施,(一)税法的制定1、立法机关和立法类型 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国务院、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地方政府。法律类型: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基本法律:全国
9、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法 法律 准法律 :国务院:依全国人大授权制定.暂行条例行政法规 :国务院制定 .法实施细则 法规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依法授权制定部门规章:国家税务主管部门制定.依法授权制定 规章地方性规章 :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律、法规授权制定,2、税收立法程序税收立法程序是指有权的机关,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废止等税收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目前我国的税收立法程序主要有: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公布阶段。,(二)税法的实施 税法的实施包括税收执法和守法两个方面。 1、执法 一是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二是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三是国际法优于
10、国内法;四是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2、守法,六、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一)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 1、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 2、1953的税制修正 3、1958年税制调整 4、1973年的税制简化 5、1978-1994年之间的税制改革 6、1994年的税制改革 7、2003年至今的税制改革,(二)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构成1、税收实体法 17个税种,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分为六类: (1)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4 (2)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2 (3)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3 (4)特定目的税类。城建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 烟叶
11、税 4 (5)财产行为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4,2、程序法体系 由税务机关负责征管的税种,按税收征收管理法执行。 由海关负责征管的税制,按照海关法及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执行。,七、我国税收管理体制,1、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分税权的制度 2、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1)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种类 (2)我国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现状 3、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1)税收征管权-重点分权限、分机构、分职责、分收入 (2)税务检查权 (3)税务稽查权 (4)税务行政复议裁决权,(1)增值税(不含进口):中央75%、地方25%; (2)营业税和城建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
12、归地方; (3)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60%,地方40%; (4)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60%,地方40%; (5)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的部分归地方; (6)印花税:证劵交易印花税中央94%,地方6%。,链接:税收收入小常识,根据不同的征管范围和统计口径,税务、海关、财政等部门公布的税收收入数据有一定差异:1税务部门统计的税收收入数据(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税收收入数据),包括:各级国税和地税部门征收的国内税收收入(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和海关代征的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并扣除了税务部门办理的
13、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等退税(退税在帐务上直接冲减收入,下同)。,2海关统计的税收收入数据,包括:海关征收的进出口关税、船舶吨税和代征的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其中,海关代征的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已包括在税务部门统计的税收收入数据中。,3财政部门统计的税收收入数据,包括:税务部门征收的各项税收,海关征收的进出口关税和船舶吨税,海关代征的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财政及地税部门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扣除了出口退税(外贸出口退增值税和外贸出口退消费税)、财政部门办理的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等退税。,总体上看,财政部门统计的税收收入数据全面反映了国家的税收收入情况和实际可支配的税收收入,也是全国人大审议的预算报告中的税收收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