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设计(打包5套) 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设计打包5套新人教版.zip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设计打包5套新人教版.zip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1226182.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回延安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1226183.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安塞腰鼓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1226184.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1226185.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1226186.docx
  • 全部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1226182.doc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回延安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1226183.doc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安塞腰鼓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1226184.doc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1226185.doc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1226186.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1 社 戏学习目标1.掌握并落实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2.梳理课文的脉络,理清文章的线索。3.体会平桥村人的人性美,理解作者在社戏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惮( ) 絮叨( ) 怠慢( )撺掇( ) 踱( ) 凫( )蕴藻( ) 家眷( ) 吁气( )归省( ) 行辈( ) 偏僻( )宽慰( ) 嘱咐( )2.理解词义。(1)怠慢:(2)宽慰:(3)撺掇:(4)絮叨:(5)踊跃:3.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 ,中国现代伟大的 、 、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著有小说集 ,散文集 。七年级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 。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2.文章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3.通读全文,思考:能否把题目《社戏》改为《童年》?为什么?三、局部探究1.为什么平桥村在“我”心中是“乐土”?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看戏前“我”遇到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双喜和六一公公是文中众多人物形象中较为突出的两个人,哪一个是详写的?他们两人都对“我”母亲打过“包票”,对小说中的这两个情节你是怎样理解的?4.如何看待双喜他们偷豆的事情?5.那夜“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作者为什么在结尾称赞“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四、揣摩语言1. 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3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结合下面两句话,简析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及品质。(1)“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2)“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五、课外延展腊 八 粥冰 心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4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己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流泪的样子)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1979 年 2 月 3 日凌晨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dàn xùdao dài cuānduo duó fú yùn juàn xū xǐnɡ hánɡ pì wèi zhǔ2.(1)冷淡(2)宽解安慰。(3)从旁鼓动人做某事。(4)翻来覆去地说。(5)情绪热烈,争先恐后。3.鲁迅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周树人 豫才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整体感知1.主要叙写“我”儿时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坐航船去赵庄看戏的事。2.主要人物:迅哥儿、双喜、阿发、桂生、六一公公、外祖母、母亲等。示例 我最喜欢双喜。因为他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充满自信。他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头领。(结合文章内容略)3.不能。因为鲁迅先生怀念的并不是社戏本身,他只不过是通过盼社戏、看社戏、想念社戏,来表达平桥村人朴实真挚的感情、那特有的农村风光、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改成《童年》,题目涵盖的内容不如原文丰富,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不符。三、局部探究1.在这里“得到优待”;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有钓虾、放牛等乐事;可以到赵庄去看社戏。2.三次波折:一是叫不到船;二是不准和别人同去,外祖母担心;三是外祖母又怕都是小孩,不可靠。三次转机:一是八叔的航船回来了;二是少年们愿意和“我”一同去;三是双喜写包票,保证不出事。表达作用:使故事波澜起伏,既烘托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又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热情能干的特点。3.详写的是双喜。 “我”能看上社戏,主要是因为双喜在母亲和外祖母面前打了包票,这表现出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六一公公给“我”母亲送豆,打包票,表现了其纯朴、宽厚的性格特点。4.“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5.不好看。(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2)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3)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因为“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感受到这么纯朴、天真、可爱的少年朋友般的友情了。 “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5朴实、善良的性格。这样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四、揣摩语言1.(1)“朦胧”本义指月光不明。在这里当动词使用,有“融化” “融为一体”的意思。月色与水汽融为一体,到处都是朦胧一片,更烘托了“那夜”环境的优美、静谧。(2)“踊跃”,照应前面的“起伏”,淡黑的连山蜿蜒起伏,在月色中好像是跃动的黑色兽脊,写出了舟行水上远眺连山的动态美。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活了,写出了船行之快。2.比喻。作者把“船”比喻成“大白鱼”,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表现出少年们驾船技术的娴熟,又符合儿童的视角和心理,突出了一群孩子看戏归来的愉悦。3.(1)双喜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表现出他考虑事情非常周到。(2)个性化的语言,充分表现了阿发热情无私的高贵品质。12 回延安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2.品味语言,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手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感悟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盘点1.作家作品贺敬之, (年代)著名 和 。歌剧《 》就是由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 《回延安》 《 》 《三门峡歌》 《 》 《西去列车的窗口》都是广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 2.写作背景诗人 1940 年奔赴 ,1946 年因工作需要离开。六年中在延安受到了 ,经历了生命史上最难忘的时期。1956 年,与延安阔别十年之后,诗人从北京 延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受到 的热情接待,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 ,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 ,就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 的正确伟大,表达了 的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 1956 年 6 月的《 》上。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登时( ) 糜子( ) 油馍( )脑畔( ) 眼眶(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登时:(2)糜子: (3)油馍: (4)眼眶: (5)脑畔: 二、初读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五部分内容,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要点。三、品味感悟1.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2.“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3.“母亲延安换新衣”,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2新衣”的?4.杨家岭、宝塔山、枣园这些内容被作者放在最后一部分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四、探究赏析1.作者在诗中怎样表现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和延安人的成长与美丽、淳朴的心灵的?2.诗歌采用“信天游”形式,两句一小节,但这两句组成的小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样的,举例分析每节两个句子之间的不同关系。3.基于以上品读赏析,请概括作者所表达的主旨。五、比较阅读朗读下一首民歌,与课文相比较,体会二者的比兴手法。跟着党走幸福长我家门前一棵槐,当年红军亲手栽;槐树开花又结籽,天天盼望红军来。松树不怕狂风刮,共产党员不怕杀;钢刀架在脖子上,还把白匪大声骂。怀我生我是亲娘,教我养我是共产党;跟着亲娘慈爱多,跟着党走幸福长。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盘点1.当代 诗人 剧作家 白毛女 放声歌唱 雷锋之歌2.延安 革命的教育和锻炼 重回 延安人民 巨大发展变化 党中央 对延安人民深厚而真切 延河3.dēng méi mó pàn kuàng34.(1)立刻。(2)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3)油炸的黍米面饼。(4)泛指眼睛周围的部位(5)方言。指窑洞顶上。二、初读感知①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革命生活。③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⑤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三、品味感悟1.(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 “贴” “搂”“扑”等,用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3)用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作者内心的感受;“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就是在表达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2.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就是具体概括。哺育着作者长大成人的不光是延安的“小米饭”,更有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3.(1)运用拟人手法,用“换新衣”写延安的变化,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感情。(2)用排比、铺陈、复叠的手法,具体描写延安变化,选择典型的材料,一个“新”字,跃然眼前。4.这样安排,是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的功绩,歌颂党和党的领袖。既突出了延安的“特殊性”,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热爱延安的原因。作者赋予革命历史以色、形、光的鲜明形象,将红旗、脚印、灯光等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写入诗中,让读者在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的巨大,确信跟着党,沿着党指引的道路,星星之火,定能燎原。四、探究赏析1.(1)用环境烘托、渲染延安人的热情、好客;(2)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如老爷爷、中青年和小娃娃三代人,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3)巧用夸张和比喻,“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侧面反映谈话双方的情投意合,谈话内容的丰富异常。2.(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并列关系)(2)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顺接关系)(3)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后句是前句的补充)(4)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后句是前句的结果)(5)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前句是部分,后句是整体)(6)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前句是比兴,后句是本体)(7)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前句是本体,后句是比兴)3.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回到延安的经历,展开回忆和展望,表达诗人自身的激动、欢喜、情思,创造出热烈深远的意境,抒发了歌颂延安、歌颂延安人民的感情。五、比较阅读这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回延安》,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诗人回延安的过程,是作者饱蘸着热爱和歌颂之情对延安唱出的心声。13 安塞腰鼓学习目标1.积累优美词语。2.掌握赏析句子的角度、方法,理解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作用。3.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预习提纲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飞溅( ) 亢奋( ) 晦暗( )羁绊( ) 蓦然( ) 冗杂( )烧灼(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1)亢奋:(2)晦暗:(3)羁绊:(4)蓦然:(5)冗杂:(6)大彻大悟:(7)叹为观止:(8)戛然而止:3.朗读课文,圈点评注你喜欢的句子。4.作家简介。刘成章,1937 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朗读感知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你体悟到:朗读《安塞腰鼓》要读出 美、 美和 美。 2.分组朗读,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三、品味赏析1.请寻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遍,并用“我喜欢句子 ,因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 2.文章第二部分“好一个安塞腰鼓……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3.倒数第 4 段中的“交织!旋转!……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4.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对她十分陌生”了?5.本文运用大量的排比,有句内部的排比,也有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种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四、推荐阅读:贾平凹《秦腔》参考答案一、预习提纲1.jiàn kànɡ huì jī mò rǒnɡ zhuó2.(1)极度兴奋。(2)昏暗。(3)缠住不能脱身,束缚。(4)突然,猛然。(5)(事务)繁杂。(6)彻底觉悟或醒悟。(7)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8)形容声音突然终止。3.略4.《羊想云彩》二、朗读感知1.音乐 图画 力量2.示例 (1)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2)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三、品味赏析3提示 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1.(1)从用词方面:示例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的”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2)从句式上说:示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 “忘情” “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3)从修辞上说:示例 文章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明晰。2.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产生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和土地阵痛的发生和排解。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非凡的气势。3.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是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从平静到激烈。4.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安静,好像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5.句内部的排比:“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14 灯 笼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研读品味,赏析语言,体会情感。3.体会文章回荡着的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催人奋进的力量。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吴伯箫是我国 (时代)著名的 家、 家,原名 。1906 年出生于山东莱芜,1925 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二、初读《灯笼》,感知课文1.读准下列加点的生字。争讼( ) 领域( ) 斡旋( )静穆( ) 怅惘( ) 铿然( )褪色( ) 燎原( ) 熙熙然( )暖融融( )2.解词语。(1)斡旋: (2)静穆: (3)怅惘: (4)燎原: (5)熙熙然: (6)马前卒: (7)人情世故:3.默读课文,边读边标画文中写到的灯笼、能体现作者喜爱灯笼原因的语句,然后概括总结跟灯笼有关的故事。并交流分享,完成表格。灯笼的种类灯笼的故事喜爱灯笼的原因三、品味感悟《灯笼》1.文章第 1 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2.结合文章内容,品味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2(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3.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4.作者围绕灯笼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链接生活,拓展“灯笼”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器物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除灯笼外,还有扇子、油纸伞、石雕、屏、微雕、风筝等,请你选择一个器物,跟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或故事。参考答案一、了解作者现代 散文 教育 熙成二、初读《灯笼》,感知课文1.sòng yù wò mù wǎng kēng tuì liáo xī rónɡ2.(1)调停,调解。(2)安静庄严。(3)心里有事,没精打采;惆怅迷惘。(4)(大火)延烧原野。(5)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6)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使役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7)为人处世的道理。3.灯笼的种类照明的灯笼,村头挂红灯笼,元宵节龙灯、跑马灯、字谜灯,族姊远嫁时轿前轿后灯、官衔灯、朱红纱灯、宫灯,塞外帐营灯笼续 表灯笼的故事(1)没月亮夜晚,提着灯笼接回祖父,听讲掌故;(2)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母亲特别预备了小纱灯,并留着消夜食品;(3)村头挂红灯,行好运,为夜行人照路;(4)元宵节凑热闹,看灯笼;3(5)族姊远嫁时,在轿前轿后挂灯笼显华贵;(6)在纱灯上用朱红描宋体,是一种爱好;(7)遥想宫灯的那份孤寂;(8)赞美塞外帐营中的灯笼,豪情满胸喜爱灯笼的原因(1)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4)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三、品味感悟《灯笼》1.这样写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2.(1)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2)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3.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4.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四、链接生活,拓展“灯笼”略。1单元写作 学习仿写教材分析所谓仿写,就是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 茅盾先生说过:“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高尔基也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安排仿写训练,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优秀范文的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加以借鉴,提高写作水平。学情分析当前,有不少学生买了大量的课外优秀作文选来阅读,然后在考试的时候进行切割拼凑。即使是模仿,也仅仅是语言形式的套用,有的甚至还是硬套。比如学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学了比喻、拟人的写法,就不考虑内容和对象的特点,不分青红皂白地生搬硬套。切割拼凑、搬用、抄袭与模仿有本质的不同,模仿的实质是理解和运用,写作中的模仿是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就在于让学生掌握仿写的技巧与步骤。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1.初步领会形同神似的仿写要求。2.研读优美的范文,探究和掌握仿写的技巧。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仿写的技巧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 1 课时一、导入“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朱熹对前人写作经验进行的总结。的确如此,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成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成为一代宗师……可见仿写是多么的重要。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仿写仍然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效途径。二、写作指导仿照课文结构,学会谋篇布局师导入:作文结构是否合理,写作顺序是否恰当,是决定一篇作文好坏的关键因素。模仿典型范文的篇章结构,可以快速地掌握谋篇布局的技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应从哪些方面去模仿范文呢?活动一:学生阅读写作指导相关段落,并思考问题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明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结构上的特点:(1)整体上采用2先总后分的结构;(2)围绕人物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2.读后讨论,应从哪些方面去模仿范文的结构?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明确:模仿范文结构,先要认真分析范文结构的特点,如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再细致探寻该类结构要领,以及该类结构的适应范围、对象和注意事项。活动二:归纳写作特点,学习写作技巧学生阅读写作指导相关段落,并思考:1.从《安塞腰鼓》和《列夫·托尔斯泰》两文中,可以借鉴哪些写作技巧?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明确:《安塞腰鼓》:运用比喻手法,喻体放在本体的前面,突出其特点。《列夫·托尔斯泰》: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的非凡之处,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印象更为深刻。2.写作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明确: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场面描写,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3.同学们能否总结一下应如何去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明确:首先要总结范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哪种写作技巧是主要的,其他几种写作技巧如何配合起来的。要注意从内容到形式分析范文选用写作技巧的内在原因,从中去找出规律来。只有这样,仿写才能成功。活动三:梳理仿写步骤,教师总结仿写步骤:1.反复品读、揣摩,理清文章思路,注意表达方法,梳理文章的篇章结构等。2.在读的过程中,弄懂范文内容与要仿写的内容的异同点,选择确定具体的仿写点。3.对于觉得精彩的地方,细心揣摩,然后想想怎样仿写并能有些变通和创新。课堂小结: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一句话,仿写是我们作文“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第 2 课时根据写作学案,完成本单元的写作实践题目。板书设计学习仿写 {模仿篇章结构模仿写作技巧先品读再模仿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1.了解仿写的基本类型,领会形同神似的仿写要求。3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仿写训练,初步掌握仿写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 明确仿写要求,掌握仿写技巧。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 1 课时一、导入新课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此话告诉我们仿写是写作入门的必经之路。二、什么是模仿所谓作文仿写,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写作“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要想“有创意地表达”,首先要学习有创意的文章,模仿人家创意地表达。三、写法指导(一)语言仿写所谓“语言仿写”即“仿句”,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实现对语法、修辞及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训练一: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示例 时间好比一位妙手回春的良医,它能帮助我们医治流血的心灵。时间犹如一个万能的慰藉者,它能开导我们忘记人生的创痛。解析 解题的时候,先要思考和抓住“时间”的本质特征,再选择恰当的喻体,最后揭示喻体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答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句式(明喻句,喻体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二是语意衔接,两个比喻句的意思有联系的。(2017·广东中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 , , ;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 , , ;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示例 (1)惠风和畅 莺飞草长 是生命的萌发 (2)明月朗照 五谷飘香 是生命的纯熟(二)语段仿写所谓“语段仿写”即“片段作文”或“小作文”,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模仿的相对内容(如句段语体语感、句式结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较多,范围较广,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训练二: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仿句:当你置身郁郁葱葱,碧空万里,万类竞绿的热烈夏季中时,一定会发自内心地赞叹;4当你忘情于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梅花吐芬,一片素洁的纯洁冬季时,一定会物我两忘。你可曾想过,那热烈的夏景,却是在烈日骄阳似火下成长,那凌寒的梅花,却是在萧条肃杀的酷寒中绽放。【教师点拨】拟人生动、用词精妙,描写出了春秋两季的美丽景物,并以此引申出美好景物都是经历了艰难困苦,百炼成钢的。(三)结构仿写所谓结构仿写就是仿照范文的结构进行作文训练的方式。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围绕“宽”和“严”两方面选材,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物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四)写作手法仿写所谓写作手法仿写就是仿照范文的手法来进行作文训练的方式。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修辞手法主要包括象征、夸张、拟人、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动衬静、欲扬先抑、衬托对比、正面侧面、烘托渲染、实写虚写等。比如《安塞腰鼓》中的“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 。我们在写作中也常会用到比喻手法,不妨试着模仿这种句式,看看表达效果是否更好。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白杨树这一客观的事物,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品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五)需要注意的内容(1)写主要是仿写例文的写作结构、顺序或方法,决不能照抄内容,也不能改头换面,文章的题材自己要重新选择。(2)写前要认真研读例文,理解内容,总结出例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然后再仿照它考虑自己的选材、布局和表达。(3)仿写的题材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要在叙述顺序或表现手法上符合例文的样子,其他的方面可以大胆创新,不受约束。总之,学习仿写,要根据所写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对于你觉得精彩的地方,要细心揣摩,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想想自己怎样去仿写,最好还能有些变通和创新。仿写只是写作入门的途径之一,真正学会写好文章,还有待自己进一步的创造。第 2 课时一、写作训练文题一《安塞腰鼓》中运用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 字左右。提示: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2.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5文题二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 。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享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 字左右。提示:1.重读《社戏》 《走一步,再走一步》 《最后一课》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2.选择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最好是亲身经历过的心理历程。文题三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 《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 字。提示:1.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细节。3.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二、范文赏析守护着泪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泪水也如水般,可却深深灼痛着我的心。妈妈的泪,就如妈妈的爱似的,流也流不完。——题记印象中,母亲总是那么乐观,受再大的委屈也都忍着,咬咬牙、挺一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就这么位坚强的女性,令我不能忘记的却是她的泪水。那年夏天,小学毕业的我褪去了青涩,充满着朝气。中学——是每位学生都梦寐以求的地方。这里,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转折点,是我们充满理想放飞希望的圣地。我,也不例外。自小,妈妈总是对我寄予厚望,与普天下的父母一样:望女成凤。就带我去市外中报名。可这一切却因它打破了。许是我太贪玩,忘记了复习;许是我记性差,学过的却都忘了。导致在外中的考试不堪入目。那日,妈妈陪我去看班,找来找去都没有看到我的名字,问来问去都说不清楚。明白了,就如过去的科举一样,我“光荣”地名落孙山啦。那日,老天爷也为我痛惜,洒下了雨。我望着母亲,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儿。我十分愧疚地说:“妈妈,对不起,我没有考上。”妈妈开口了:“宝贝,别伤心。这次没考好不能代表以后,妈妈相信咱们家宝贝是最棒的。”说着说着,滴滴泪珠从母亲那黯淡的眼中淌下,那么刺眼。我抱着妈妈,泪水也喷泻出来,心随之更强烈地抖动起来,因为我深知,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太自满,是我太贪玩……那一刻,我在心中暗自许下了承诺: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让母亲再为我流泪。可是,因为我的缘故,再次让母亲为我流泪了。因为在学校的成绩好,我领得了奖学金。我深深地记着把钱给妈妈时的情形:她在看到钱时呆呆地愣着,眸中闪烁着不可思议的目光。我高兴地告诉她:“妈妈,我领到奖学金了,女儿没有让你失望。 ”接着,我握住她的手,那双手已没有过去那么细腻了,是那么粗糙。我把钱放进妈妈的手里,妈妈笑了,欣慰地笑了。我端详着妈妈:额头上已添上了条条皱纹,像一个个音符,跳动在妈妈的头上;皮肤已不如原来那么好了,添上了点点斑纹;发丝间夹杂了根根白发,像一条条银线。哦,妈妈老了。忽然,我的目光被什么刺了一下,定睛一看,妈妈又在流眼泪,不同的是,这是喜悦的眼泪。我为妈妈擦拭着泪,轻声安慰道:“妈,你怎么又哭了。这是很高兴的呀。 ”“对!是该高兴,是该高兴呐。”……6一卷宽得能狂奔的草地,曾经来到过我的生命里;一泻落如长绢的飞瀑,曾经来到过我的生命里;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曾经来到过我的生命里;一片广阔无垠星空,曾经来到过我的生命里……妈妈,你知道这是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对我的爱。点评:作者的写法体现了《背影》的风格。作者选择了两次真实的事件来表现,母亲的泪这个线索贯串始终,这是作者心中最珍贵的珍宝。就如魏巍《我的老师》中所说的“一个孩子纯真的心”,而作者通过文章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有这些,足矣。文章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情!流年匆匆,母爱相随天空依旧蔚蓝,远山依旧爽朗。我踏着羊肠小道,按捺不住满溢的思念之情,加快了脚步……哦,我日夜思念的慈母,一定在焦急地倚门而望……母爱,又何只会在短暂的分别后凸显,当记忆的涓涓细流静静淌过,我发现,原来它一直与我相随。小时候,母亲是那温馨的小屋——我静静地坐在小屋内,小脑袋不时向窗外探望着。每天的此时,妈妈总会那么神奇地出现。脚步声!我惊喜地跑到门前。 “吱——”门被轻轻推开,门外是那熟悉的身影。虽然夜色已深,我却感觉到那身影带着光亮,带着温暖。 “我回来喽——”妈妈快步向我走来,微笑着,轻轻蹲下,紧紧搂住我。 “肚子饿了没?” “冷不冷?” “一个人在家想妈妈吗?”妈妈的双眸中充满无尽的担忧与心疼。温馨的小屋内,无尽的母爱在荡漾。后来啊,母爱是那双拭泪的手——我拒绝一切光亮,关掉所有的灯,独自忍受着考试失利的心痛……“啪”,灯照亮了眼前的试卷,我又一次看到了那刺目的分数。于是,我再也无法忍耐,放声大哭。泪眼蒙眬中,妈妈的身影悄然走近,伴我而坐。抬头,妈妈的眼眸中分明满含着疼惜……“妈妈——”我更加心痛。突然,一双印记着劳累的手慢慢伸向我,瞬间,我的脸好温暖。妈妈的手指轻轻在我的眼角滑过,带走那已变凉的泪水,带来了那满是鼓励的话语:“从头再来,哭泣不属于你,要赢得微笑,妈妈相信你!”那双手,总在黯淡的日子里为我擦亮心情。而现在,母爱是那幸福的叮咛——吃完早餐,妈妈早已为我拿好了书包,在清晨的阳光中,笑着送我。她阳光下的笑容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我被幸福地触动着。 “到转弯处要小心啊” “中午早点儿回来吃饭啊”……于是,我带着清晨阳光般的幸福,奔向学校……时光点滴逝去,母爱如泉涌来!思绪从记忆中回到现实,猛然发现,我离家更近了!离母亲更近了!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想一下子飞到家中,依偎着母亲,继续让那爱包围着我,永随着我……点评:巧化名诗领片段,镜头分呈著华章。像电影镜头一样,作者为我们截取了三幅简单小巧、温情弥漫的画面:“小屋守望,母爱荡漾” “痛哭流涕,母亲拭泪” “离别之际,叮咛不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选用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的三个经典句子“小时候……” “后来啊……” “而现在……”领起下文,完美和谐地将几个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片段串接起来,线索清晰,洋溢着浓浓的流年匆匆之感叹、母爱相随之幸福。学习目标1.掌握形同神似的仿写要求。2.探究和掌握仿写的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学习流程71.带着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和学案中的学法指导进行自学,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2.根据写作实践的要求进行写作练习。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4.班内交流、点评,自主修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法指导仿写的时候,切忌生搬硬套,而是应该学会活学活用,如果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那就最好了。仿写时,要注意范文是怎么样的写作结构,怎么样的写作顺序,怎么样的写作方法,如何遣词造句……◆写法指导1.写主要是仿写例文的写作结构、顺序或方法,决不能照抄内容,也不能改头换面,文章的题材自己要重新选择。2.写前要认真研读例文,理解内容,总结出例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然后再仿照它考虑自己的选材、布局和表达。3.仿写的题材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要在叙述顺序或表现手法上符合例文的样子,其他的方面可以大胆创新,不受约束。二、写作实践(一)《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 字左右。提示: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2.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二)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 。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 字左右。提示:1.重读《社戏》 《走一步,再走一步》 《最后一课》的相关段落,归纳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 2.选择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最好是亲身经历过的心理历程。 (三)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 《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提示:1.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 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 3.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三、小组交流学习小组内互相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班内交流、点评。四、自主修改根据交流点评中出现的问题自主进行修改。五、例文欣赏(一)例文:长龙一般排起的是返乡的游子,流星一般驰过的是路上的汽车,鱼儿一般欢跃的是车上的孩8子。一路疾驰,一路欢歌,一路笑颜。回家了,回家了,游子们在春节前要回家了。车门打开,孩子们率先从车中冲了出来,就像挣脱牢笼的小鸟儿,张着双臂,迎着蔚蓝的天空。他们笑着,跳着,叫着,即使经过一路长途颠簸,也丝毫没有倦意。故乡的风凛冽而不刺骨,薄雪过后的大地软绵绵的。游子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脸上难掩归家的喜悦。(二)例文: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心想着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又加快了速度,飞快地向家里跑去。(三)例文:树下的亲情下午雪停了,天已经放晴,乡村的小道上留下了九行印,姥姥、妈妈、我,还有一辆三轮车的印。我和妈妈要走了,姥姥实在舍不得,因为我们一年顶多回去一两次,而每次走的时候,姥姥都要送我们到村外的田边的那排杨树下。其实,姥姥恨不得把我和妈妈送到家,妈妈执意不让她远送,姥姥只好把我们送到树下。在雪地里走,年轻人都很吃力,就更甭说姥姥这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妈妈怕姥姥回去的路上不安全,不让姥姥送了,可姥姥慈祥地笑着,仿佛什么也没听到,仍然费力地推着小三轮车,车斗里装着姥姥亲手种的或做的东西,虽说不值钱,但这不是能用钱衡量的。乡村的小路又长又窄,好不容易来到了那排大树下,姥姥才把行李递给我们。“妈,快回去吧!”妈妈催促姥姥。“嗯。好。 ”姥姥随口答应着,自己却没动。见姥姥不走,我和妈妈只好上路。走了十几步,我和妈妈停下来,回头望见姥姥还在那里,她背靠着一棵大杨树,北风凛冽,她把双手插进袖筒里,见我们回头看她,她把手抽出来向我们摆了摆,示意我们别停下,然后把手又插回袖筒里。姥姥仍凝望着我们。冬天的黑夜来得十分快,黑暗在我们的头顶上向两边扩散,只有西边被快下到地平线的夕阳映得通红。我和妈妈走几步便回头看看,已看不清姥姥了,但她还在那里,只留下了黑影,如同雕像一般,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凝望着我和妈妈。越来越远了,姥姥的身影完全融入到了大地的黑影中,再也找不出来了。妈妈停了下来,凝望着那个地方。“妈妈,姥姥还站在那里吗?”我也凝望着那里问。“还在那里。 ”妈妈回过头说。“我怎么看不见?”“我能感觉到。 ”感觉到?我又凝望着那里,仿佛看到姥姥还在那里,背靠着树,双手插进袖筒,寒风吹乱了她的短发,她还在那里凝望着我和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