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课时跟踪检测(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1.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课时跟踪检测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1.zip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课时跟踪检测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1.zip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019010544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时间和位移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0190105446.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__速度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019010544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0190105444.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__加速度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0190105443.doc
  • 全部
    •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0190105447.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时间和位移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0190105446.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__速度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0190105445.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0190105444.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__加速度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019010544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第 1 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课时跟踪检测【强化基础】1.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块才可以看作质点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C.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可把它看作质点解析: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的质量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所以 A 错误;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但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选项 B 错误;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选项 C 错误;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所以 D 正确.答案:D2.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成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B.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解析: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当对地球的质量、体积所分析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看成质点,故 A、B错误;研究地球的自转时,若把地球看作质点就没有形状和大小了,就没有自转的说法了,所以此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故 C 错误;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可以忽略,此时可以看成质点,故 D 正确.答案:D3.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必须选择地面为参考系B.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C.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D.必须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解析: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参考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2的,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B 选项正确.答案:B4.(2018·北京东城区期末)南北朝傅翕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 B.桥 C.人 D.地面解析:桥和水的位置发生变化,以水为参考系,桥是运动的,故“桥流水不流”选择的参考系是水,A 选项正确.答案:A5.如下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 x 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上有两点 A 和 B, A 的位置坐标为 xA=5 m, B 的位置坐标为 xB=-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A 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 5 m 处 ② A 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 5 m 处 ③ B 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 3 m 处 ④ B 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 3 m 处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物体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值有正值,也有负值.这里的正负不是表示大小,而是表示方向.正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数值表示离规定的坐标原点的距离.故 D 正确.答案:D【巩固易错】6.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同而引起的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3解析:甲、乙两人选择了不同的参考系,从而引起了争论,两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考系,C 选项错误;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D 选项错误.答案:B7.湖中 O 点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 O 点出发向东行驶 4 km,又向北行驶 3 km,则 O点的观察员对小船位置的报告最为精确的是(sin37°=0.6)( )A.小船的位置变化了 7 kmB.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 7 kmC.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 5 kmD.小船的位置在东偏北 37°方向 5 km 处解析:如果取 O 点为坐标原点,东方为 x 轴正方向,北方为 y 轴正方向,建立二维坐标系如图所示,则小船的位置坐标为(4 km,3 km),小船虽然运动了 7 km,但在 O 点的观察员看来,它离自己的距离为 s= km=5 km,sin θ = =0.6,因此 θ =37°,42+ 323 km5 km所以小船的位置在东偏北 37°方向距 O 点 5 km 处,选项 D 正确.答案:D【能力提升】8.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不能看作质点C.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能将车看作质点D.研究子弹射穿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可以将子弹看作质点解析: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引入质点概念可以简化问题,便于研究,A 选项错误;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可以看作质点,B 选项错误;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时,车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能将车看作质点,C 选项正确;研究子弹射穿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子弹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把子弹看作质点,D 选项错误.答案:C9.(多选)(2018·上海市宝山区月考)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A. A 船可能是向左运动的 B. A 船可能是静止的4C. B 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 B 船可能是静止的解析: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说明风向右刮, A 船上旗帜向右飘, A 船可能静止不动,也可能向左运动,还可能向右运动,速度小于风速,A、B 两项正确; B 船旗帜向左飘,则B 船向右运动,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答案:ABC10.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我们以地球为参考系,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即以地球为参考,太阳绕着地球自东向西转.若飞机以太阳相对地球转动的速度飞行,即飞机也自东向西飞,则飞机上的人看到的太阳是静止的,不升也不降;若飞机的速度比太阳自东向西转的速度大,则飞机上的人(以飞机为参考系)看到太阳相对于飞机自西向东运动,即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若要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效果,则需要飞机傍晚时以较快的速度自东向西飞.答案:C11.一物体从 O 点出发,沿东偏北 30°角的方向运动 10 m 至 A 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 5 m 至 B 点.(sin30°=0.5)(1)建立适当坐标系,画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 A、 B 两点的坐标.解析:(1)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物体从 O 到 A 运动了 10 m,从 A 到 B 运动了 5 m,其轨迹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5 m,5 m), B(5 m,0).3 3答案:(1)见解析 (2) A(5 m,5 m), B(5 m,0)3 312.现有 A、 B 两辆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路上向东行驶,若以地面为参考系, A 车速度为 6 m/s, B 车速度为 10 m/s.试分析回答:(1)若以 A 车为参考系, B 车的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若以 B 车为参考系, A 车的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3)若以 A 车或 B 车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情况如何?5解析:(1)若以 A 车为参考系, B 车的速度大小为 10 m/s-6 m/s=4 m/s,方向向东.(2)若以 B 车为参考系, A 车的速度大小为 10 m/s- 6 m/s=4 m/s,方向向西.(3)若以 A 车为参考系,地面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 6 m/s.若以 B 车为参考系,地面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 10 m/s.答案:(1)4 m/s 向东 (2)4 m/s 向西 (3)以 A 车为参考系:6 m/s,向西 以 B车为参考系:10 m/s,向西1第一章 第 2 节 时间和位移课时跟踪检测【强化基础】1.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和位移都是矢量B.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C.路程和位移都可以用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D.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一定等于路程解析: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没有方向为标量,只有位移可以用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大小,故 B 正确.答案:B2.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 “嫦娥一号”卫星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5 分点火发射B.第 29 届奥运会于 2008 年 8 月 8 日 20 时 8 分在北京开幕C.刘翔创造了 12.88 秒的 110 米栏最好成绩D.在一场 NBA 篮球赛开赛 8 分钟时,姚明投中第三个球解析:“嫦娥一号”卫星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5 分点火发射,指的是时刻,第29 届奥运会开幕,指的是时刻,故选项 A、B 错误;刘翔创造了 12.88 秒的 110 米栏的最好成绩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 C 正确;在比赛中姚明投中第三个球时指的是时刻,故选项D 错误.答案:C3.(2018·厦门期末)2017 年 9 月 21 日上午 7:00,首趟时速 350 公里的 G5 次“复兴号”动车组,从北京南站出发驶向上海虹桥站,京沪两地约 1 300 公里的行程最快用时仅为 4 小时 28 分,大大缩短了运行时间,该车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这进一步展示了我国在高铁技术方面领先全球,根据上面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7 年 9 月 21 日上午 7:00,指的是时间2B.约 1 300 公里指的是动车从北京到上海的位移大小C.时速 350 公里相当于每秒钟行驶约 97.2 米的路程D.研究动车组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轨迹,动车组不可视为质点解析:时间是时间轴上的段,时刻是时间轴上的点,2017 年 9 月 21 日上午 7:00,指的是时刻,A 选项错误;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约 1 300 公里指的是动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程,B 选项错误;根据单位换算可知,时速 350 公里相当于每秒钟行驶约 97.2 米的路程,C 选项正确;研究动车组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轨迹时,动车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D 选项错误.答案:C4.(2018·上海市松江区一模)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 400 m,用时 65 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 )A.路程、时刻 B.位移、时刻 C.路程、时间 D.位移、时间解析: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故绕操场一周跑了 400 m,指的是路程,用时 65 s 指的是时间间隔,C 选项正确.答案:C5.某人沿着半径为 R 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 1.75 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3.5π R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R2C.路程为 3.5π R、位移的大小为 R2D.路程为 0.5π R、位移的大小为 R2解析:人经过了 1.75 个圆周,所以经过的路程为 1.75×2π R=3.5π R;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所以位移的大小为 R.故选 C.2答案:C6.(2018·茂名二模)某人驾车从太原沿青银高速公路去银川,清晨 8 时出发下午 8 时到达,第二天清晨 8 时动身沿原路返回,下午 6 时回到太原.若两天分别以各自出发时刻开始计时,经过相同时间到达同一地点的机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没有 B.一定没有 C.一定有一次 D.可能有两次解析:分析题意,可以认为甲、乙两人从清晨 8 点,一人从太原出发,一人从银川出发,运动过程中,两个人有且只有一个交点,C 选项正确.答案:C【巩固易错】37.(多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图中所示的位移坐标轴上 O、 x1、 x2、…、 xn-1 、 xn分别为物体在开始和第 1 s 末、第 2 s 末、…、第( n-1)s 末、第 n s 末的位置,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Ox2为第 2 s 内的位移,方向由 O 指向 x2B. Oxn-1 为( n-1)s 内的位移,方向由 O 指向 xn-1C. x2xn为前 2n s 内的位移,方向由 x2指向 xnD. xn-1 xn为第 n s 内的位移,方向由 xn-1 指向 xn解析:题中 O、 x1、 x2、…、 xn-1 、 xn分别为不同位置,分别与各个时刻对应,而题中选项所列位移均与时间对应,其中 Ox2为前 2 s 内的位移, Oxn-1 为( n-1)s 内的位移,x2xn为从第 2 s 末到第 n s 末的位移, xn-1 xn为第 n s 内的位移,故 B、D 正确.答案:BD【能力提升】8.在某校运动会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参加了在体育场举行的 400 m 和 100 m 田径决赛,且两人都是在标准跑道的最内侧跑道(第一跑道)完成了比赛,则两人在各自的比赛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 x 甲 、 x 乙 和通过的路程 s 甲 、 s 乙 之间的关系是( )A. x 甲 x 乙 , s 甲 s 乙C. x 甲 x 乙 , s 甲 s 乙 D. x 甲 x 乙 , s 甲 s 乙解析:400 m 比赛第一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位置,所以甲同学在 400 m 比赛中位移的大小是零,而 100 m 比赛中运动员沿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是 100 m,所以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所以在 400 m、100 m 比赛中,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选项 B 正确.答案:B9.(多选)某一运动质点沿一直线做往复运动,如图所示, OA= AB= OC= CD=1 m, O 点为原点,且质点由 A 点出发沿 x 轴正方向运动至 B 点后返回,并沿 x 轴负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A.质点从 A 到 B 再到 C 的位移为 2 m,路程为 4 mB.质点从 B 到 D 的位移为-4 m,路程为 4 mC.当质点到达 D 点时,其位置可用 D 点的坐标-2 m 表示D.当质点到达 D 点时,相对于 A 点的位移为-3 m解析:位移是矢量, A→ B→ C 的位移为-2 m,路程为 4 m,选项 A 错误;质点从 B 到D 的位移为-2 m-2 m=-4 m,路程为 4 m,选项 B 正确;质点到达 D 点时,其位置可用D 点的坐标表示,此时质点相对于 A 点的位移为-2 m-1 m=-3 m,选项 C、D 正确.答案:BCD10.一质点绕半径为 R 的圆圈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若质点运动了 周,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此运动过程中34最大位移是________,最大路程是________.解析:质点绕半径为 R 的圆圈运动一周,位置没有变化,位移是零,通过的路程是2π R;质点运动 周,设从 A 点开始逆时针运动,则末位置为 C,如图所示,其位移为由 A34指向 C 的有向线段,大小为 R,路程即轨迹的总长,为 周长,即 ;运动过程中,最234 3π R2大位移是 2R,最大路程为 .3π R2答案:0 2π R R 2 R 23π R2 3π R211.一质点由位置 A 向北运动了 3 m,又转向东运动了 2 m,到达 B 点,然后转向南运动了 1 m,到达 C 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运动的位移是多少?位移方向为何?解析:如图所示,整个过程质点运动的路程L=3 m+2 m+1 m=6 m整个过程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x= =2 m 3 m- 1 m 2+  2 m 2 25由于 tanθ = =1,所以 θ =45°,即位移方向为北偏东 45°.2 m3 m- 1 m答案:6 m 2 m 方向为北偏东 45°212.经过查询,下表为 T16 次列车的相关数据介绍,请读表后回答下列问题:车次 T16 运行时间20 小时25 分钟发车时间 17:25 到站时间 13:50类型 暂无数据详细情况备注 无全程 2 294 公里站次 车站 日期 到站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1 广州 当天 始发站 17:25 0 公里2 长沙 当天 00:21 00:27 707 公里3 武昌 第 2 天 03:41 03:47 1 069 公里4 郑州 第 2 天 08:17 08:21 1 605 公里5 北京西 第 2 天 13:50 终点站 2 294 公里(1)表中哪项数据表示的是时间?(2)表中数据显示,列车在中途停站的时间共有多少?(3)表中的里程数据所表示的是位移还是路程?解析:(1)时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时间间隔.20 小时 25 分钟指车运动的一段时间间隔.(2)中途停站时间 t=(27-21)分钟+(47-41)分钟+(21-17)分钟=6 分钟+6 分钟+4 分钟=16 分钟.(3)表中里程数据表示的是路程.答案:(1)运行时间:20 小时 25 分钟 (2)16 分钟(3)路程1第一章 第 3 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时跟踪检测【强化基础】1.(2018·邯郸期末)2017 年 11 月 5 日,我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 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开始正式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可以为民用用户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 10 m,测速精度 0.2 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D.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解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能够定位物体的位置,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该系统能够测量物体的速度,授时服务提供时刻,C、D 两项正确.答案:A2.(2018·北京市东城区期末)“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于 2017 年 6 月 26 日 11 时 05 分,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全程约 1 300 公里. “复兴号”从硬件到软件,特别是关键技术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复兴号”按照时速 350 公里运营要求研发制造,将京沪间的运营时间缩短至 4 个半小时左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正式运营前“复兴号”进行了 60 万公里运行考核. “时速 350 公里”用来描述列车( )A.速度变化的多少 B.速度变化的快慢C.位置变化的多少 D.位置变化的快慢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描述的是位置变化的快慢,D 选项正确.答案:D3.四个物体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某些时刻它们的速度分别为 v1=72 km/h, v2=10 m/s, v3=0, v4=-30 m/s,此时它们当中速度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别是( )A. v1和 v3 B. v4和 v3C. v2和 v3 D. v1和 v4解析:将单位换算: v1=72 km/h= m/s=20 m/s,然后比较速度大小,注意负号723.6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故速度最大的为 v4,最小的为 v3,故选项 B 正确.答案:B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2B.速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瞬时速度不变,所以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A 正确;速率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方向可以发生变化,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选项 B 错误;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瞬时速度方向不变,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大小变化,则为变速运动,故 D 错误.答案:A【巩固易错】5.(2018·浙江二模)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出现的一种大规模的交通运输高压力现象.某同学买了北京西到贵阳北的高铁票,如图所示,从铁路售票网查询到该趟列车历时 8 小时 46 分钟,行程为 2 026 公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 08:55 表示一段时间B.该列车高速行驶时,可以取 10 m 位移的平均速度近似看作这 10 m 起点位置处的瞬时速度C.该趟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31 km/hD.该趟列车的最高速度为 231 km/h解析:图中 08:55 表示时刻,A 选项错误;列车高速行驶时,可以取 10 m 位移的平均速度近似看作这 10 m 起点位置的瞬时速度,B 选项正确;2 026 公里是路程,根据平均速率的定义可知,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 =231 km/h,C 选项错误;最大vxt速度不是 231 km/h,D 选项错误.答案:B6.(多选)甲、乙两车停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 s=4 m,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 x­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3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B.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后静止C.乙车速度不断增大D.两车有两次相遇解析:由题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甲车在前 6 s 内做匀速运动,以后静止,选项 B 正确;乙车的位移图象是曲线,但这不是乙车的运动轨迹,乙车做直线运动,选项 A 错误;由于乙车位移图象的斜率逐渐增大,故速度逐渐增大,选项 C 正确;在 x­t 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则甲、乙两车相遇两次,选项 D 正确.答案:BCD【能力提升】7.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 A、 B、 C 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 N 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 N 到 M 的过程中, A 的平均速率最大B.三质点从 N 到 M 的平均速率相同C.三质点从 N 到 M 的平均速度不相同D.到达 M 点时 A 的瞬时速率最大解析: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从 N 到 M, A 的路程最大,故 A 的平均速率最大,选项 A 正确,B 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三质点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同,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选项 C 错误;根据该题所给条件,不能比较在 M 点时三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小关系,选项 D 错误.答案:A8.物体 A、 B 的 x­t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从第 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 vA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 A 比 B 迟 3 s 才开始运动C.在 5 s 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 A、 B 相遇D.5 s 内 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从图象可知, A、 B 不是从同一位置出发且物体 A 比 B 迟 3 s 才开始运动. x­t4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物体的速率,则 vAvB,A 项正确,B 项错误;5 s 内 A 的位移是 10 m, B 的位移是 5 m,二者不相等,但二者在 5 s 末到达同一位置,C 项错误;二者位移不等,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D 项错误.答案:A9.(2018·邢台一模)某人自驾车旅游,在某平直高速路上堵车,听到车载广播报导“某段高速路上有 3 公里拥堵,估计通过这 3 公里需要 20 分钟” ,而该司机刚进入这段拥堵路段,根据广播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题中“20 分钟”指的是时刻B.能够计算出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为 2.5 m/sC.通过这 3 公里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9 km/hD.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 30 公里,则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 200 分钟解析:题中“20 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A 选项错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一定是匀速行驶的,不能计算出汽车的速度,B 选项错误;3 公里为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通过这 3 公里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9 km/h,C 选项正确;后续 30 公里的行驶过程中,汽车速度未知,时间未知,D 选项错误.答案:C10.一位同学在火车上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钢轨交接处时发现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数“1” ,当他数到“21”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为 15 s,已知每根钢轨长度为 12.5 m.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算出火车在这段时间的速度吗?试一试.解析:从第一次响声开始计时,第二次响声表明通过了一根钢轨,如此类推,第 21 次响声通过了 20 根钢轨,所以位移 x=20×12.5 m=250 m,速度 v= = m/s=16.7 m/s.xt 25015答案:16.7 m/s11.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根据图象求出:(1)0~2 s 内、2~6 s 内、6~8 s 内物体各做什么运动?各段速度是什么?(2)整个 8 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前 6 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3)4 s 和 7 s 末的速度是多大?解析:(1)0~2 s 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该段图线的斜率,即 v1=2.5 m/s; 2~6 s 内,物体的位移不变,说明物体静止; 6~8 s 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该段图线的斜率,即 v3=5 m/s.5(2)由平均速度公式 = ,整个 8 s 内的平均速度 = = =1.875 m/s,前 6 sv- xt v- xt 15 m8 s内的平均速度 ′= = =0.83 m/s.v- x′t′ 5 m6 s(3)2~6 s 内,物体的位移不变,说明物体静止,4 s 末物体的速度为 0;6~8 s 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7 s 末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为 5 m/s.答案:见解析1第一章 第 4 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时跟踪检测【强化基础】1.(2018·青岛市崂山区期中)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运动物体拖动的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可由输出电压恒定的直流电源供电B.点痕只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不能记录位移信息C.点痕只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不能记录时间信息D.点痕同时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和时间信息解析: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打点计时器需要交流电源供电,A 选项错误;打点计时器每隔一个时间间隔,打下一个点,故点痕同时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和时间信息,B、C 两项错误,D 选项正确.答案:D2.(2018·徐州模拟)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所得纸带点间距过密,若利用该纸带分析小车运动情况,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 0.1 sB.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 0.08 sC.只研究纸带后端几个间距较大的点所在区域D.直接研究纸带上的点,无需取计数点解析: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 T=0.1 s,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只研究纸带后端几个间距较大的点所在区域,误差较大,需要尽可能多的研究纸带上的点迹,C 选项错误;直接研究纸带上的点,测量误差较大,需要选取计数点,从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D 选项错误.答案:A3.下列关于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 ②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 ③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也是靠振针和复写纸④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打点,而电火花计时器是靠电火花和墨粉打点,所以③④均错误,故选 A.答案:A4.(多选)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2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复写纸,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复写纸,故选项 A 错误;实验时应当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故选项 B 正确;为减小摩擦,拉动纸带的方向应当与限位孔平行,故选项 C 正确;打点计时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故选项 D 正确.答案:BCD5.(2018·深圳市福田区期中)打点计时器和数字计时器是高中物理研究物体运动中重要的实验仪器,下图中的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打点计时器,图丙为连接光电门的数字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甲是________(选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选填“交流 4~6 V” “交流 220 V”或“四节干电池”).(2)图丙中,若已知物体挡光宽度为 d,物体经过光电门用时 t,则可以近似认为物体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为 v=________.解析:(1)根据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知,图甲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交流 4~6 V.(2)根据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可知,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v= .dt答案:(1)电磁 交流 4~6 V (2)dt【巩固易错】6.一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3D.振针压得过紧解析:当打点计时器振动片一端的振针与复写纸片的距离过大时,振针可能有时不接触复写纸片,造成纸带上无点痕,当振针距离复写纸片间隙过小时,振针就会有较长一段时间接触并挤压在复写纸上,造成了一段一段的小线段,所以在使用打点计时器前要检查一下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是否适中,否则就要做适当的调整.A 造成的后果是打点计时器不工作,B 造成的后果是打点计时器工作不稳定,C 造成各点间距忽大忽小,D 正确.答案:D7.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 D 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 D 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粗略地代表 D 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A. = vD,Δ t1=0.12 s B. = vD,Δ t2=0.06 sAGΔ t1 BEΔ t2C. = vD,Δ t3=0.1 s D. = vD,Δ t4=0.04 sBGΔ t3 CEΔ t4解析:计算瞬时速度时,所取位移越短,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另一方面,某一点的平均速度更接近于这一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 A、B、C 项不合适, CE 间含两个打点间隔,Δ t=2 T=0.04 s,D 项对.答案:D【能力提升】8.下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 4 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解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时间间隔不变,点迹间距离越大,平均速度越大,选 A.答案:A9.(2018·漳平市期中)打点计时器是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有________.A.时间间隔B.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C.物体的加速度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4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每隔 0.02 s 打一次点,因此从纸带上直接通过两点间的间隔数即可得到时间间隔,同时通过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明确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而加速度和平均速度需要通过计算得出,A、B 两项正确,C、D 两项错误.答案:交流 AB10.(2018·许昌月考)(1)打点计时器是记录直线运动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仪器.电火花计时器是其中的一种,其工作电压是________,电火花计时器靠电火花和墨粉打点,当交流的频率为 50 Hz 时,它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2)以下是练习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其中有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把墨粉纸套在纸盘轴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B.把打点计时器与 4~6 V 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然后打开脉冲输出开关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 x0,用公式 v= 计算纸x0t带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1)打点计时器是记录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仪器,根据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 V 交流电源,当交流频率为 50 Hz 时,它每隔 0.02 s 打一次点.(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把墨粉纸套在纸盘轴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A 选项正确;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 V 交流电源,B 选项错误;实验时应先开电源,再释放纸带,C 选项错误;数据处理时应先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 x0,用公式 v=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D 选项正确.x0t答案:(1)位置 时间 220 V 0.02 (2)BC11.如图甲、乙所示为两个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质点做________运动,乙质点做________(选填“加速” “减速”或“静止”)运动.(2)甲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 m/s,乙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 m/s.(3)甲、乙两质点运动的方向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解析:(1)甲图中速度越来越大,乙图中速度越来越小,分别是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2)根据初始时刻的纵坐标可知它们的初速度分别等于 1 m/s、3 m/s.5(3)它们的速度都为正值,说明它们的运动方向都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答案:(1)加速 减速 (2)1 3 (3)相同12.如图所示,表示一质点在 6 s 内的 x­t 图象,试据此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并画出它的 v­t 图象.解析:求解此题应把握以下两点:(1)x­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运动的速度.(2)运动的速度确定 v­t 图象的纵坐标.因为 x­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0 至 2 s 的速度 v1= k1= =3 m/s.2 s 至 4 6 m2 ss 的速度 v2= k2=0.4 s 至 6 s 的速度 v3= k3= m/s=-6 m/s.- 6- 66- 4v­t 图象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1第一章 第 5 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课时跟踪检测【强化基础】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C.速度方向为正时,加速度方向一定为负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时,加速度越来越小解析: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故选项 A 正确;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则做加速运动,即使加速度减小,速度仍在增加,只是单位时间内增加得少,故选项 B 错误;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当规定了正方向之后,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值,故选项 C 错误;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则加速度越来越大,故选项 D 错误.答案:A2.(2018·葫芦岛市模拟)甲、乙两辆汽车均做加速直线运动,甲车的加速度为 2 m/s2,乙车的加速度为-3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B.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C.甲车的速度一定大于乙车的速度D.甲车的速度一定小于乙车的速度解析:加速度是矢量,有正负,表示方向,乙的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与速度的大小无关,C、D 两项错误.答案:B3.(2018·河南期末)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 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 v2,Δ 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 v1的方向相同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 v1的方向相反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 Δ v 的方向相反2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分析图示可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 v1的方向相反,B、D 两项错误,C 选项正确;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减速运动,A 选项错误.答案:C4.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加速直线运动B.0~1 s 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解析:由题中图象可知,选项 A 正确; v­t 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选项 B 错误;两条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的斜率为负,乙的斜率为正,选项 C 错误;a 甲 = m/s2=- m/s2, a 乙 = m/s2= m/s2,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选项 D 错0- 23 23 2- 12 12误.答案:A5.如图所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1、 t3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绝对值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 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B. 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C. t1、 t3两时刻速度相同D.图象中各时刻加速度均相同解析:图线的斜率没变,说明加速度不变,选项 A 错误、D 正确; t2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选项 B 错误; t1、 t3两时刻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 C错误.答案:D【巩固易错】6.(2018·北京市昌平区期末)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以下是生活3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不同的是( )A.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B.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C.汽车刹车太急D.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解析:加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指的是前者的速度大,D 选项符合题意.答案:D7.(多选)在下列四个图象中 t0时间内加速度发生变化的是( )解析: 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C 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B、D 斜率变化,加速度变化.答案:BD【能力提升】8.如图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法记录了他行走中 9 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地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下图中的( )解析:由题图知,向右运动阶段,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逐渐增大,说明该同学先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向左运动阶段,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相同,说明该同学后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 C 正确.答案:C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 t1时刻,三物体相比( )4① v 甲 = v 乙 = v 丙 ;② x 甲 x 乙 x 丙 ;③ a 丙 a 乙 a 甲 ;④甲、丙之间距离最大;⑤甲、乙、丙相遇.A.①②③正确 B.②③④正确C.①②③④正确 D.全正确解析:由图象直接看出,在 t1时刻, v 甲 = v 乙 = v 丙 ,①正确;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a 丙 a 乙 a 甲 ,③正确;由于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 0~ t1时间的位移大小, x 甲 x 乙 x 丙 ,②正确;由于三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因此,甲、丙之间距离最大,④正确,⑤错误.所以选 C.答案:C10.右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5 s 末物体的加速度是 2 m/s2B.20 s 末物体的加速度为 1 m/s2C.40 s 末物体开始向反方向运动D.0~10 s 内与 40~60 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解析: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知 0~10 s 内物体的加速度 a1= = =3 m/s2,10~40 s 内物体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40~60 v1- v0t0 30 m/s- 010 ss 内物体的加速度 a2= = =-1.5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v2- v1t3 0- 30 m/s20 s向相反,选项 A、B 错误;由图知 0~60 s 内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选项 C 错误;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结合图象得 0~10 s 内与 40~60 s 内物体的位移分别为 x1= ×30 m/s×10 s=150 m、 x3= ×30 m/s×20 s=300 m,所以 0~10 s12 12内与 40~60 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 =15 m/s, 3= = =15 v- x1t1 150 m10 s v- x3t3 300 m20 sm/s,所以平均速度相同,选项 D 正确.5答案:D11.爆发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如图所示的这款跑车由静止加速至 100 km/h只需 4.2 s.(1)求此车的平均加速度;(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 3 m/s2,它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 100 km/h?解析:(1)末速度 vt=100 km/h= m/s=27.78 m/s,1003.6平均加速度 a= = m/s2≈6.61 m/s 2.vt- v0t 27.78- 04.2(2)所需时间 t′= = s≈9.26 s.vt- v0a′ 27.78- 03答案:(1)6.61 m/s 2 (2)9.26 s12.一列长 100 m 的列车以 v1=30 m/s 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 1 000 m 长的大桥时,必须以 v2=20 m/s 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20 m/s,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 1 m/s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 30 m/s,共用了多长时间?解析: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 t1, t1= = s=40 s,设过桥所用v2- v1a1 20- 30- 0.25的时间为 t2, t2= = s=55 s,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 t3, t3=xv2 1 000+ 10020= s=10 s,共用时间 t= t1+ t2+ t3=105 s.v1- v2a2 30- 201答案:105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