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教案(打包7套)(新版)鲁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案打包7套新版鲁教版.zip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案打包7套新版鲁教版.zip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2.doc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1节海洋化学资源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1.doc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0.doc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2课时溶解度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99.doc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3课时粗盐的提纯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98.doc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3节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97.doc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3节海水“制碱”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96.doc
  • 全部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2.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1节海洋化学资源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1.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100.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2课时溶解度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99.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3课时粗盐的提纯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98.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3节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97.doc--点击预览
    •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3节海水“制碱”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教案新版鲁教版2018121229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除去少量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方法。(2)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掌握过滤、蒸发结晶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分享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乐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过滤和蒸发操作。【难点】过滤和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知识点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48~49 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有关实验,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原理:粗盐中的氯化钠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先把粗盐放入水中溶解,然后过滤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因此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把过滤后的滤液加热蒸发就可得到氯化钠晶体。2.实验过程:(1)溶解。称取 3.0 g 粗盐,加入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 10 mL 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_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如图 1)。若滤液仍浑浊,应先检查滤纸是否破损,_再过滤一次。2(3)蒸发。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的_外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图 2)。待蒸发皿中出现_较多晶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用玻璃棒将蒸发皿中的晶体转移到指定的容器内。【合作探究】1.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答: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有四处用到玻璃棒。(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3)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4)转移晶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转移固体。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过滤操作的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制作过滤器时,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上边缘;②液面稍低于滤纸上边缘。三靠:①倾倒液体时烧杯尖嘴口轻靠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3.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加热前应将蒸发皿外壁擦干;(2)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以23免液体沸腾溢出;(3)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高温液体溅出灼伤皮肤;(4)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5)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放于石棉网上冷却,不能用手触碰,以免烫伤。【跟进训练】1. “粗盐提纯”实验不需要的仪器是( D )32.以下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A )A.操作Ⅱ B.操作Ⅲ C.操作Ⅳ D.操作Ⅴ3.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C )A.溶解时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用玻璃棒捣碎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为了节省过滤时间,可以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 C.蒸发时为防止物质溅出要不断搅拌,直至实验结束 D.实验结束随即用坩埚钳将热的蒸发皿取下放在实验桌上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3)了解海水提镁的流程,能根据信息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2)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海水提镁的流程以及海水淡化的方法。【难点】蒸馏法淡化海水;用蒸馏法分离物质。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海洋资源阅读教材第 30~32 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海水是由 96.5%的水和 3.5%的溶解盐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2.海水制镁的流程:海水或卤水 氢氧化镁 氯化镁 镁。― ― →石 灰 乳 ― ― →盐 酸 ― ― →通 电 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MgCl2+Ca(OH) 2===Mg(OH)2↓+CaCl 2(2)Mg(OH)2+2HCl= ==MgCl2+2H 2O(3)MgCl2 Mg+Cl 2↑= = = = =通 电 3.海底矿物常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金属矿物:多金属结核——锰结核。4. 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物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海洋中的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有: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2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等。【合作探究】1.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将海水进行电解制取金属镁呢?答:(1)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太低,直接提取成本太高;(2)直接电解海水得到的是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不能制取金属镁,所以一般是将镁沉淀成氢氧化镁,再转化为氯化镁,然后电解。2.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21 世纪能源”?目前为什么还没对“可燃冰”进行大规模开采?答: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热量多得多,而且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所以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跟进训练】1.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各物质中不属于人类从海水中获取的资源的是( D )A.镁 B.氯化钠 C.石油 D.二氧化碳2.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CH 4·xH2O),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1 体积“可燃冰”可储藏 100~200 体积的甲烷。下列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A. “可燃冰”不是冰B. “可燃冰”的实质是水变成的固态油C. “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D. “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3. 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 2.1×1015t,可用于生产金属镁,目前世界生产的镁 60%来自海水。利用海水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1)沉淀槽中的化合反应的方程式是 CaO+H 2O=== Ca(OH)2 。3(2)电解槽中发生的反应为:MgCl 2 Mg+Cl 2↑。若制得 24 kg 金属镁,= = = = =电 解 至少需要 MgCl2的质量为 95 kg。(3)请写出反应器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Mg(OH) 2===MgCl2+2H 2O。(4)在上述流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Ca、O、H。知识点二 蒸馏法淡化海水【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33~34 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完成实验探究 8-1,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探究 8-1 步骤(2)中的现象:加热后大试管中的海水沸腾,小试管中有少量无色液体生成。步骤(3)中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是无明显变化;向冷却后的大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结论:蒸馏法淡化海水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2.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淡化海水的方法主要是膜法和热法。膜法又称为反渗透法。热法中较为常用的有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多级闪急蒸馏法。【合作探究】1.从哪些方面对教材上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水蒸气的冷凝效果?答:改进措施有:(1)可以使玻璃导管加长;(2)在小试管外加一个烧杯并在烧杯内加冷水或冰块;(3)使用冷凝器。2.蒸馏法在石油化工生产上还有什么应用?蒸馏和蒸发有什么不同?答:在石油化工生产上可以利用蒸馏法将一些沸点不同的混合物及共沸混合物分离开来。3.蒸馏和蒸发的区别有哪些?蒸馏:加热液体使之变成蒸气,再使蒸气冷凝成液体。蒸发:液体蒸腾挥发为气体的现象。【教师点拨】1.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采用膜法淡化海水时,由于水分子会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因此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跟进训练】1.实验室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时不需要以下哪种仪器( A )A.漏斗 B.试管 C.铁架台 D.酒精灯2. 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4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__③__(填序号)。①溶质质量增加 ②溶液质量不变 ③溶剂质量减少 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通过对上述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的分析,你认为它与过滤有哪些相似之处:膜法淡化海水和过滤在原理上是相似的,都是利用了筛选的思想,只是膜的孔径大小不同而已。3.下图为“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前应该先检查装置气密性。(2)向大试管中加入 5~10 mL 海水,塞好橡皮塞加热。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无白色沉淀产生。(3)下列哪种方法冷凝效果最好_C_(填字母序号)。A.玻璃管加长B.在小试管外加一个烧杯并在烧杯内加冰块C.使用冷凝器(4)实验结束时应该先撤导管(填“撤导管”或“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倒吸。(5)某同学向海水里加入硝酸银溶液做对比实验,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gNO3+NaCl= ==AgCl↓ +NaNO 3。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2)知道蒸发结晶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教学重难点【重点】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海水“晒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35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海水“晒盐”的方法: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2.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3.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4.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Error!【合作探究】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答:从海水里刚晒出来的食盐不能食用,因为其中除了含有泥沙外,还含有很多其他可溶性杂质,还需要进行粗盐提纯。【跟进训练】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2C )A.溶解法 B.过滤法C.结晶法 D.蒸馏法2.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D.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得到食盐3.我国有辽阔的海岸线,有充足的海水资源。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 B )A.溶剂的质量不变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知识点二 蒸发结晶【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36 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活动天地 8-1,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成饱和的途径是加热蒸发;当玻璃片上出现固体颗粒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2.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海水晒盐的过程称为蒸发结晶。【合作探究】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为什么?答: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气温高、湿度小、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等自然条件都会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更快结晶析出,有利于海水“晒盐” 。【教师点拨】1.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增 加 溶 剂 或 改 变 温 度 增 加 溶 质 、 蒸 发 溶 剂 或 改 变 温 度【跟进训练】1.把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适宜的方法是( C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蒸发溶剂 D.增大压强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的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后析出晶体,剩下溶液( D )3A.变浓了 B.变稀了C.变为不饱和溶液 D.仍为饱和溶液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二课时 溶解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掌握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2)认识溶解度曲线,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过程与方法】(1)利用列表法、作图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2)通过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2)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固体的溶解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37~38 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实验探究 8-2,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的种类有关,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除此之外,物质的溶解性还与温度有关。例如:在溶剂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增大;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减小。2.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_g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3.20 ℃时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氯化钠,则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克。【合作探究】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20 ℃时,31.6 g 硝酸钾溶解在 100 g 水中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或 20 ℃时,100 2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31.6 g 硝酸钾)。【教师点拨】1.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_g 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g。描述固体的溶解度时,上面四个要素缺一不可。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溶质的性质、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跟进训练】1. 20 ℃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 7.4 g,它表示( D )A.20 ℃时,100 g 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 7.4 g B.20 ℃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 7.4 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100 g 水溶解 7.4 g 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100 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7.4 g 氯酸钾2. 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36 克,将 30 克食盐放入 50 克水中充分搅拌,可得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A )A.68 克 B.80 克 C.86 克 D.无法判断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1)把 20 克某物质溶解在 100 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 20 克。答:说法错误。原因:未指明温度。(2)20 ℃时 10 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克。答:说法错误。原因:未说明溶剂水的量是 100 克。(3)20 ℃时 10 克氯化钠可溶解在 100 克水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 克。答:说法错误。原因:未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4)20 ℃时 36 克食盐溶解在 100 克水中恰好饱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克。答:说法正确。知识点二 气体的溶解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38 页“多识一点” ,完成下列填空: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3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合作探究】1.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的压强减小,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逸出,所以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2.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答:喝了汽水以后,由于人体内的温度较高,导致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逸出,所以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温度有关。【教师点拨】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1)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3)压强(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跟进训练】1. 能减少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 A )A.升高温度 B.减少氧气的体积 C.减少水的质量 D.增大压强2. 打开汽水瓶瓶盖,当大量气泡逸出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瓶中溶液的溶质减少B.瓶中 CO2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C.瓶中溶液的质量减小D.瓶中溶液是 CO2的不饱和溶液知识点三 溶解度曲线【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39~40 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2.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1)由教材第 39 页中的两幅图可以看出,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下: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陡升型” ,代表性的物质是硝酸钾。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加,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缓升型” ,代表性的物质是氯化钠。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缓降型” ,代表4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对应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3)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4)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质在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3.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20 ℃时):溶解度>10 g,为易溶物质;溶解度为 1~10 g,为可溶物质;溶解度为 0.01~1 g 时,为微溶物质;溶解度<0.01 g,为难溶物质。【教师点拨】1.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一定要指明是同一温度下。2. 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结晶方法:陡升型的曲线对应的物质在提纯时,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缓升型的曲线对应的物质在提纯时,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跟进训练】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D )A. 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C.要使 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D. t2 ℃时,往 100 g 水中加入 90 g 甲,充分搅拌后得到 190 g 甲的溶液2.下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t2℃时,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 B. t1℃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 C.b 中混有少量的 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b D.将 b 的溶液由 N 点变成 M 点可以用加入适量固体 b 的方法 5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1)P 点表示的意义: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在 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3)将 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4)若甲物质中含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三课时 粗盐的提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2)能设计除去粗盐中 Ca2+ 、Mg 2+ 、SO 等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方案。2-4(3)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再次熟知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分享成功的喜悦,培养乐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难点】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方法。教学过程知识点 粗盐的提纯【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40~41 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粗盐的提纯过程:先将粗盐晶体溶解在水中,经过滤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后,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比较纯净的食盐晶体。这样得到的食盐晶体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如 Ca2+ 、Mg 2+ 、SO 等,可利用化学方法将它们除去。2-4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步骤 目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向食盐水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BaCl 2)除去溶液中的 SO 2-4 BaCl2+Na 2SO4===BaSO4↓+2NaCl(2)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NaOH)除去溶液中的_Mg 2+ _2NaOH+MgCl 2=== Mg(OH)2↓+2NaCl(3)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Na2CO3)除去溶液中的_Ca 2+_ 和过量的_Ba 2+_Na2CO3+CaCl 2===CaCO3↓+2NaCl、Na 2CO3+BaCl 2===BaCO23↓+2NaCl(4)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 pH 调为 7除去多余的 CO 、OH - ,得2-3到精盐水2HCl+Na 2CO3===2NaCl+CO 2↑+H 2O、HCl+NaOH= ==NaCl+H 2O(5)最后蒸发结晶精盐水 得到精盐 —【合作探究】在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实验中,前面三种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是否可以调换?答:能调换顺序。还可以按下面两种顺序加入:(1)先加入过量的 BaCl2除去溶液中的SO ,然后加入过量的 Na2CO3除去溶液中的 Ca2+ 和过量的 Ba2+ ,再加入过量的 NaOH 除2-4去溶液中的 Mg2+ 。(2)先加入过量的 NaOH 除去溶液中的 Mg2+ ,再加入过量的 BaCl2除去溶液中的 SO ,然后加入过量的 Na2CO3除去溶液中的 Ca2+ 和过量的 Ba2+ 。2-4【教师点拨】1.Na 2CO3必须在 BaCl2之后加入,以除去过量的 Ba2+ 。2.必须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沉淀后才能加入盐酸。【跟进训练】1.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除去食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可以采用化学方法 B.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为: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 C.蒸发结晶食盐时,待水分全部蒸发,才能停止加热 D.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是物理变化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主要杂质为 Ca2+ 、Mg 2+ 、SO )的试剂加入顺序的四种方2-4案中不正确的是( C )A.BaCl 2→NaOH→Na 2CO3→盐酸 B.NaOH→BaCl 2→Na 2CO3→盐酸 C.Na 2CO3→NaOH→BaCl 2→盐酸 D.BaCl 2→Na 2CO3→NaOH→盐酸3.除去泥沙的粗盐样品中还有少量的 Na2SO4、MgCl 2、CaCl 2等可溶性杂质,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粗盐 ― ― →溶 解 ① ― ― →加 过 量 ② ― ― →加 过 量 ③ ― ― →加 过 量 ④ ― ― →操 作 a ⑤精盐 Error!― ― →操 作 b ⑦ ― ― →加 适 量 稀 盐 酸 ⑥3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 a 的名称是过滤。操作 b 中要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2)沉淀 A 中所包含的物质有_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3)步骤④的目的是_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4)步骤⑥的目的是_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三节 海水“制碱”第一课时 氨碱法制纯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3)了解纯碱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氨碱法制纯碱原理的学习,体会反应媒介促进反应发生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难点】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及原理。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氨碱法制纯碱【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43~44 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氨碱法制纯碱(1)原料:食盐、二氧化碳。媒介:氨气。(2)原理: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3)流程: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①NaCl+NH 3+CO 2+H 2O===NaHCO3+NH 4Cl②2NaHCO 3 Na2CO3+CO 2↑+H 2O= = = = =△ (4)氨气的回收:向滤出碳酸氢钠晶体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熟石灰以回收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 2===CaCl2+2NH 3↑+2H 2O。(5)优点:原料经济易得,CO 2和 NH3可回收使用,可连续生产。缺点:回收氨时产生的大量 CaCl2用处不大,且污染环境。2.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1)原理: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向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2)优点:结晶析出的氯化铵可用作氮肥,氯化钠溶液可循环使用。【合作探究】1.在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要先通入氨气得到饱和氨盐水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答:使溶液显碱性,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产率。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先结晶析出?为什么?答:碳酸氢钠,因为在同一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教师点拨】两种制碱法的相同点:制碱总原理相同;不同点:对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后的母液的处理方法不同。【跟进训练】1.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①生产原理:反应Ⅰ:NaCl(饱和溶液)+NH 3+CO 2+H 2O===NaHCO3(固体)↓+NH 4Cl②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C )A.生产流程中,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B.反应Ⅰ中,涉及的物质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反应Ⅰ中,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液体中不会含有碳酸氢钠 D.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HCO3 Na2CO3+CO 2↑+H 2O= = = = =△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图:3(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联合制碱法(或侯氏制碱法),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作氮肥。(2)向沉淀池中通入两种气体,先通入的是 NH3(填“NH 3”或“CO 2”),沉淀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NaCl+NH 3+CO 2+H 2O===NaHCO3+NH 4Cl。(3)写出上述流程中 X 物质的化学式:CO 2_。(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 70%提高到 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Ⅰ(填“循环Ⅰ”或“循环Ⅱ”)。从沉淀池中取出 NaHCO3沉淀的操作是_过滤_。(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先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排除 Na2CO3的干扰,再滴加硝酸银溶液。知识点二 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44~45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纯碱在通常情况下为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纯碱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极广,如石油精炼、粗盐精制、人造纤维和玻璃的生产等均需大量纯碱,还广泛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2.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通常为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 2CO3+CO 2↑+H 2O。用途:在灭火器里,是二氧化碳发生剂;在食品工业上,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是制饮料时的一种常用原料;在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教师点拨】1.纯碱是碳酸钠,因其水溶液显碱性,所以叫做纯碱,实际上它属于盐而非碱。2.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的反应为 NaHCO3+HCl= ==NaCl+CO 2↑+H 2O。注意胃溃疡患者应避免服用碳酸氢钠,以免造成胃穿孔。【跟进训练】1.碳酸钠俗称“纯碱” ,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 “纯碱”其实不是碱,它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 “冬天捞碱”可说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2.小亮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欲探究从资料上获知的:家用发酵粉(主要成分是 NaHCO3)在焙制糕点时,受热分解成 Na2CO3、CO 2和水而使糕点发酵的原理。请你结合他的探究过程回4答下列问题:(1)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还备了一瓶石灰水。你认为装置 B(填字母序号)比较合理,在实验中烧杯内壁上可看到的现象是有水珠生成。(2)证明烧杯内有 CO2气体的实验操作是把烧杯倒转过来,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3)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也是 NaHCO3,其灭火原理是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大量可以灭火的 CO2气体。(4)如果 Na2CO3中混有少量的 NaHCO3,欲除去其中的 NaHCO3,应采取的方法是加热。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1第二课时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纯碱的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2)掌握碳酸根离子(CO )的检验方法。2-3(3)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4)记住一些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性。【过程与方法】通过纯碱性质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重点】纯碱的化学性质。【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纯碱的化学性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45~46 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完成实验探究 8-4,然后完成下列填空:纯碱的化学性质:性质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石蕊试液溶液变蓝(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稀盐酸Na2CO3+2HCl= ==2NaCl+CO 2↑+H 2O(2)与酸反应稀硫酸有气泡产生Na2CO3+H 2SO4===Na2SO4+CO 2↑+H 2O(3)与某些碱(如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OH) 2=== CaCO3↓+2NaOH(4)与某些盐(如氯化钡溶液)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 2===BaCO3+2NaC 2l【教师点拨】碳酸根离子(CO )的检验方法: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2-3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跟进训练】1. 下图所示记录正确的是( B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实验A 无色 无变化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B 蓝色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C 红色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记录D 蓝色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2.如图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向该装置中慢慢加入 X,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再慢慢加入 Y,又看到气球逐渐变小,则 X、Y 分别为( C )A.盐酸、硫酸铜溶液 B.盐酸、氯化钙溶液 C.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氯化镁溶液3.过氧化氢(H 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 2CO3·3H2O2),该晶体具有 Na2CO3和 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 )A.NaCl B.H 2SO4 C.稀盐酸 D.MnO 2知识点二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46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它们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3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一般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例如,HCl===H+ +Cl - ,Na 2CO3=== 2Na+ +CO 。当 Na2CO3溶液和 HCl 溶液混合时,CO 2-3 2-3会与 H+ 结合成不稳定的 H2CO3, H2CO3分解成 H2O 和 CO2。【合作探究】NaCl 溶液和 KNO3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请说明理由。答:不能,因为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师点拨】1.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首先看反应物,反应物必须满足“有酸酸必溶,无酸两相溶” ;然后再考虑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2.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酸除硅酸(H 2SiO3)都易溶;碱除钾、钠、钡、氨都难溶;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盐酸盐中除去银,硫酸盐中钡不溶;碳酸盐很简单,溶解只有钾、钠、铵。3.复分解反应的考查方式之一是水溶液中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离子之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即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则不能共存;反之,则能共存。【跟进训练】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D )A.Ca(OH) 2、HNO 3、BaCl 2 B.Na 2SO4、MgCl 2、KOH C.Na 2CO3、K 2SO4、HCl D.H 2SO4、NaCl、Cu(NO 3)22.下列物质的溶液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A.KNO 3 B.NaClC.Cu(OH) 2 D.MgSO 4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H + 、Ba 2+ 、NO 、SO B.H + 、NO 、Cl - 、Ca 2+ - 3 2-4 - 3C.K + 、Mg 2+ 、NO 、Cl - D.K + 、Na + 、Mg 2+ 、SO- 3 2-4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