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一、共价键的“六大要点”解读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原子之 间通过共用电 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1共价键的类型(1)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2)根据共用电子对数,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3)根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不同,可分为 键(头碰头重叠)和 键(肩并肩重叠) 。(4)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它是成键元素原子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典例 1】 M、N、X、Y 四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里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总和为 46。M NX Y(1)M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_键,属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
2、子。(2)N 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及数目是_(填“ 键”或“键” ,下同),在化学反应中_ 易断裂。(3)由 N、Y 的氢化物相互作用所生成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其中的化学键有_。(4)写出 M 单质与 X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 设 M 的质子数是 x,则 N 的质子数是 x1, X 的质子数是 x10,Y 的质子数是x11,4x2246,x6,四种元素分别是 C、N、S、Cl。M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 CCl4,分子中化学键是极性键,是非极性分子。N 2分子中有一个 键、两个 键,其中 键不稳定易断裂。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CO2、SO2和 H2O。
3、答案 (1)极性 非极性(2)一个 键、两个 键 键(3) 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4)C2H 2SO4(浓) CO22SO 22H 2O= = = = = 2共价键的特征(1)共价键的饱和性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H 原子、Cl 原子都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因而只能形成 H2、HCl、Cl 2 分子,不能形成 H3、H 2Cl、Cl 3 等分子。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共价化合物的分子组成。(2)共价键的方向性共价键形成时,两个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总是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重叠,而且原子轨道重叠
4、越多,电子在两核间出现概率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都有一定的形状,所以要取得最大重叠,共价键必然有方向性。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3共价键存在范围(1)非金属单质分子(稀有气体除外 )。如:O 2、F 2、H 2、C 60 等。(2)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如:H 2SO4、CO 2、H 2O2、有机物分子等。(3)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中。如:BeCl 2、HgCl 2、AlCl 3 等。(4)部分离子化合物中。如:Na 2O2、NaOH、Na 2SO4、NH 4Cl 等。4共价键强弱的判断影响共价键强弱的主要因素是键能、核间距和共用电子对的多少。判断
5、共价键的强弱可依据下列几条:(1)由原子半径和共用电子对数判断: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共用电子对数越多,则共价键越牢固,含有共价键的分子越稳定。如原子半径:FHClHBrHI,稳定性: HFHClHBrHI。(2)由键能判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表示破坏共价键消耗的能量越多,则共价键越牢固。(3)由键长判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破坏共价键消耗的能量越多,则共价键越牢固。【典例 2】 实验测得不同物质中 OO 键的键长和键能数据如下表。其中 X、Y 的键能数据尚未测定,但可根据规律性推导键能的大小顺序为 WZYX。OO 键数据O22 O 2O2O 2键长/(10 12 m) 149 128 121 1
6、12键能/(kJmol 1 ) X Y Z 494 W 628(1)键长与键能的关系规律是_ 。(2)键长与电子总数的关系规律是_ 。(3)键能与电子总数的关系规律是_ 。解析 利用题中提供的信息去伪存真是找到正确规律的基本方法,是学习中着重提高的能力。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O O O2O ,键长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O O O2O ,22 2 2 22 2 2键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O O2O O 。综合三者之间关系可得出电子数与键能、键长之 2 2 22间的关系为键长越长,键能越小,电子数越多。答案 (1)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2)键长越长,电子总数越多 (3)键能越大,电子总数越少(答案合理
7、即可)5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热能是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热量,新化学键的形成一般是放出热量。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就是比较吸收的总能量和释放的总能量的大小。(1)放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3)反应热(H)与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H0 时,为吸热反应;H孤对键对 键对键对。因此,价层电子对立体构型为正三角形和正四面体时,孤电子对的存在会改变键对电子的分布空间。(2)对于分子中有双键、三键等多重键时,使用
8、价层电子对理论判断其分子构型时,双键的两对电子和三键的三对电子只能作为一对电子来处理。或者说在确定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电子对总数时,不包括形成 键的电子。实例分析:判断 HCHO 分子和 HCN 分子的立体构型。HCHO 分子中有 1 个 双键,看作 1 对成键电子,2 个 CH 单键为 2 对成键电子,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且无孤电子对,所以 HCHO 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HCN 分子的结构式为 HCN ,含有 1 个 CN 三键,看作 1 对成键电子,1 个 CH 单键为 1 对成键电子,故 C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2,且无孤电子对,所以 HCN 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典
9、例 4】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 SO3 的分子构型为( )A正四面体形 BV 形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解析 SO 3中的 S 原子的价电子全部用于形成了共价键,S 周围有 3 个氧原子,故选 D。答案 D【典例 5】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称 VSEPR 模型) 可用于预测简单分子的立体构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SeO3_;SCl 2_;NO _; 2NO _;HCHO_;HCN_。 2(2)利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键角的大小:甲醛中 HCH 的键角_(填“” “”或“” ,下同)120;SnBr 2 分子中 BrSnBr 的键角_1
10、20;PCl 3 分子中,ClP Cl 的键角_10928 。(3)有两种活性反应中间体微粒,它们的微粒中均含有 1 个碳原子和 3 个氢原子。请依据下面给出的这两种微粒的球棍模型,写出相应的化学式:A:_;B:_。(4)按要求写出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构成的中性分子的化学式:平面形分子_,三角锥形分子_,四面体形分子_。解析 (1)SeO 3中, Se 的价层电 子对数为 (60)3,孤电子对数为 0,SeO3为平面三角形;12SCl2中,S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62)4,孤 电子对数为 2,SCl2为 V 形;NO 中,N 的价12 2层电子对数为 (51)2,孤 电子对数为 0,NO 为直
11、线形;NO 中,N 的价层电子对数12 2 2为 (51) 3,孤电子对数 为 1,NO 为 V 形;HCHO 分子中有 1 个 双键,看作 112 2对成键电子,2 个 CH 单键为 2 对成键电子, C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且无孤电子对,所以 HCHO 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HCN 分子的结构式 为 HCN,含有 1 个 CN三键,看作 1 对成键电子,1 个 CH 单键为 1 对成键电子,故 C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2,且无孤电子对,所以 HCN 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2)甲醛为平面形分子,由于 C=O 与 CH 之间的排斥作用大于 2 个 CH 之间的排斥作用,所以甲
12、醛分子中 CH 键 与 CH 键的夹角小于 120。SnBr2分子中,Sn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目是 3,成键电子对数为 2,孤电子对数为 1,故4 22SnBr2立体构型为 V 形, 键角120。PCl3分子中,P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53)4,含有 1 对 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与 PCl12键的排斥作用大于 PCl 键间的排斥作用,所以 ClPCl 的键角小于 10928。(3)AB3型微粒,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的呈平面三角形,有一对孤电子对的或者有一成单电子的呈三角锥形,所以化学式分 别是 CH 、CH 或CH 3。 3 3(4)第二周期的五种非金属元素 B、C、N、O、F 构成的中性分子中
13、,平面形分子为 BF3,三角锥形分子为 NF3,四面体形分子为 CF4。答案 (1)平面三角形 V 形 直线形 V 形 平面三角形 直线形 (2) (3)CH CH (4)BF 3 NF 3 CF 4 3 3三、配合物的结构简介配合物是一个庞大的化合物家族,其已知配合物的品种超 过数百万。 这类物质大多是由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价电子层 的部分 d 轨道和 p 轨道是空轨道) 与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配位键构成。例如:Ag(NH 3)2OH、Cu(NH3)4SO4等。1配合物的结构(1)配离子的立体结构配位数 配合单元的立体结构 实例2 Cu(NH3)22 、 Ag(NH3)2 、 Ag
14、(CN)2ZnCl42 、Cd(NH 3)42Zn(NH3)42 、Cd(CN) 42 、CoCl 44PtCl42 、Pt(NH 3)2Cl2、Ni(CN) 426 Co(NH3)63 、AlF 63 、SiF 62 (最多)注:图中“”代表中心原子, “ ”代表配体。从表中看出,不仅配位数不同时,配离子的立体构型不同,即使配位数相同,由于中心离子和配体的种类以及相互作用的情况不同,立体构型也可能不同。例如ZnCl 42 为正四面体形,而PtCl 42 则为平面正方形。(2)配合物的结构:化学组成相同的配合物可以有不同的结构,这就是配合物的异构现象。如 Pt(NH3)2Cl2 有顺式和反式两
15、种异构体:。2血红蛋白中的配位键在血液中氧气的输送是由血红蛋白来完成的。载氧前,血红蛋白中的 Fe2 与血红蛋白中的氮原子通过配位键相连;载氧后,氧分子通过配位键与 Fe2 结合而进入血液。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由于一氧化碳分子也能通过配位键与血红蛋白中的 Fe2 结合,并且结合能力比氧分子与 Fe2 的结合能力强得多,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失去载氧能力,所以一氧化碳能导致人体因缺氧而中毒。【典例 6】 下表中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其中上边界并未用实线标出。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周期表中基态 G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2)Fe 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区;Fe 与 CO 易形成配合物
16、 Fe(CO)5,在 Fe(CO)5 中铁的化合价为_;已知:原子数目和电子总数(或价电子总数) 相同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与 CO 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分别为_和_(填化学式)。(3)在 CH4、CO、CH 3OH 中,碳原子采取 sp3 杂化的分子有_。(4)根据 VSEPR 模型预测 ED 的立体构型为_。B、C、D、E 原子相 4互化合形成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 8 电子稳定结构的分子式为_(写 2种)。解析 配合物 Fe(CO)5中铁原子是中心原子,一氧化碳是配体, 铁的化合价是 0 价。 10 个价电子的双原子分子、离子分别 是 N2、CN
17、 。形成 4 个单键的 C 原子采取 sp3杂化。由A、B、C、D、E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它们分别是 H、C、N、O、Cl。ClO 中 1 个 Cl 原 4子结合 4 个氧原子,是正四面体形。B 、C、D、E 原子相互化合形成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 满足最外层 8 电子稳定结构的有 CO2、NCl3、CCl4等。答案 (1)4s 24p1 (2)d 0 N 2 CN (3)CH 4、CH 3OH (4)正四面体形 CO2、NCl 3、CCl 4(任写 2 种即可 )理解感悟 注意配合物中的中心原子可以是原子或离子,配体可以是分子或离子。双键中的C 原子采取 sp2杂化,三键中的 C 原子
18、采取 sp 杂化,形成 4 个单键中的 C 原子采取 sp3杂化。四、五种方法判断分子的极性分子极性的判断:看一个分子是否是极性分子,就要看整个分子里的电荷分布是否对称, 电荷均匀分布为非极性分子,不均匀分布 为极性分子。分子是否有极性,不能 仅由键的极性决定,也取决于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子的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1看化学键类型只由非极性键构成或不含共价键的分子(O 3 除外) 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也可能是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等,这些说法应准确理解。2看键角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中,有些属
19、于极性分子,有些属于非极性分子,这取决于分子中各键的空间排列,而键角是决定分子立体构型的因素之一。三原子分子 CO2、CS 2 及四原子分子 C2H2,虽然都含有极性键,但分子中键角均为 180,因电荷分布完全对称,所以是非极性分子。而同样是三原子分子的 H2O、H 2S、HCN 等分子,由于电荷分布不对称,都是极性分子。3看分子的对称性如 CH4 分子的正四面体形和 BF3 分子的平面正三角形都是完全对称的立体构型,虽然分子中有极性键,键有极性,但分子立体构型的对称性从整体看,键的极性相互抵消,分子没有极性。而 CHCl3、NH 3 等分子因分子立体结构不对称而为极性分子。4看化合价分子内中
20、心原子的化合价绝对值(或可理解为共价单键数目,一个双键看作两个单键) 等于其主族序数(即最外层电子数)时,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 4、CO 2、PCl 5、SiCl 4、SO 3、BeCl 2 等均为非极性分子,其他的如NO2、CO、SO 2、NH 3、NF 3 等为极性分子。5看孤电子对分子内中心原子的最外层无孤电子对(非共用电子对) 时,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S 2、BeCl 2、CCl 4、BCl 3、PCl 5 等均为非极性分子。另外,上述分子中除了BeCl2、BCl 3、 PCl5 分子外,其余的分子中所有成键原子的最外层均达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 BeCl2
21、分子中的 Be 原子最外层只有 4 个电子,BCl 3 分子中的 B 原子最外层只有 6 个电子,PCl5 分子中 P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肯定超过 8 个,但它们都能稳定存在,说明原子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而达到稳定结构时不一定都要满足最外层 2 个电子或 8 个电子的饱和结构。【典例 7】 下列各组分子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ACH 3Cl 和 Cl2 BNH 3 和 H2OCH 2S 与 CS2 DCO 2 与 HI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极性键和极性分子的知识。A 中 Cl2是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C 中CS2是极性 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D 中 CO2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
22、性分子。答案 B【典例 8】 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 2S 和 NH3 均是价电子总数为 8 的极性分子BHS 和 HCl 均是含有一个极性键的 18 电子粒子CCH 2Cl2 和 CCl4 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D1 mol D 216O 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 10NA(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与分子的组成与结构。 H2S、NH3的价电子总数皆为 8,H2S 为 V 形分子,NH 3为三角锥形分子,故二者皆为极性分子, A 项正确;不同元素间所形成的共价键皆为极性键,显然 HS 、HCl 均含有 18 电子,B 项正确;CH 2Cl2和 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但因CH2Cl2正负电荷的中心不能重合, 为极性分子,故 C 项不正确;1 个 D216O 分子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 10 个,可知 D 项正确。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