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后 作 业 限 时 : 45分 钟 总 分 :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液态水汽化 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苛性钠固体溶于水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干冰升华A BC D2将盛有 NH4HCO3 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H 4HCO3 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NH 4HCO3 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
2、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也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多D因为 3O2=2O3 是吸热反应,所以臭氧比氧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4如图为反应 2H2(g)O 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拆开 2 mol H2(g)和 1 mol O2(g)中的化学键成为 H、O 原子,共放出 1 368 kJ 能量B由 H、O 原子形成 2 mol H2O(g),共吸收 1 852 kJ
3、 能量C2 mol H2(g)和 1 mol O2(g)反应生成 2 mol H2O(l),共吸收484 kJ 能量D2 mol H2(g)和 1 mol O2(g)反应生成 2 mol H2O(g),共放出484 kJ 能量5如图所示,H 1 393.5 kJ/mol,H 2395.4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石墨转化生成金刚石放热 1.9 kJ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D1 mol 石墨的总键能比 1 mol 金刚石的总键能小 1.9 kJ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H2O(g) H 2O(l)的过程放出大量的热,
4、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如图所示的是吸收能量的过程7已知 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 121 kJ 的能量,且氧气中 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 496 kJ 的能量,水蒸气中 1 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 463 kJ 的能量,则氢气中 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为( )A920 kJ B557 kJC436 kJ D181 kJ8化学反应 A2B 2=2AB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 1 mol AA 键和 1 mol BB 键能放出 x kJ 的能量C断裂 2 mol AB
5、 键需要吸收 y kJ 的能量D2 mol AB 的总能量高于 1 mol A2 和 1 mol B2 的总能量9下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500 mL 2.0 molL1 HCl 和 500 mL 2.0 molL1 NaOH 的反应符合图 1,且 E57.3 kJB 500 mL 2.0 molL1 H2SO4 和 500 mL 2.0 molL1 Ba(OH)2的反应符合图 2,且 E114.6 kJC发生图 1 能量变化的任何反应,一定不需加热即可发生DCaO、浓硫酸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符合图 110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
6、中一定正确的是( )AH 2O 分解为 H2 与 O2 时放出热量B生成 1 mol H2O 时吸收热量 245 kJ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 甲丙D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答案1B 注意吸热或放热过程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的区别。CuSO 45H2O 受热分解生成 CuSO4 和 H2O,属于吸热反应;KClO 3 分解是吸热反应; 是放热反应; 均为物理变化。2A 醋酸逐渐凝固,说明 NH4HCO3 粉末和盐酸的反应吸收热量,导致醋酸的温度降低,即 NH4HCO3 与盐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A 错误,D 正确;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吸收的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B 正
7、确;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 正确。3D A 选项,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中都有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过程是放热过程,但它是物理变化。B 选项,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和反应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碳燃烧需要加热,但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不需加热也能自发进行。C 选项,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从宏观来看,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从微观来看,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比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多。D 选项,因为3O2=2O3 为吸热反应,臭氧具有的总能量比氧气的总能量高,所以臭氧比
8、氧气活泼。4D 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时放出能量,A 、B 错;2 mol H2(g)和 1 mol O2(g)反应生成 2 mol 气态水时放出 484 kJ 能量,C 错,D 对。5C 图象表明等物质的量的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由石墨转化生成金刚石属于吸热反应,A 错误;石墨和金刚石分别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是不同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变化,B 错误;石墨能量较金刚石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总键能越大,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石墨总键能大于金刚石,C 正确,D 错误。6A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虽然存在能量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是化学变化
9、,所以 A 项正确,B 项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多种,除热能外,还有光能、电能等,C 项错误;由图知,该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过程中放出能量,D 项错误。7C 由“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 121 kJ 的能量”可知,2 g H2(含 1 mol HH 键)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能量为 121 kJ2 242 kJ。由化学方程式 H2(g) O2(g)12H2O(g),可设 1 mol HH 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 Q,则= = = = =点 燃 Q 496 kJ2463 kJ242 kJ,解得 Q436 kJ。128C 由图象知,1 mol A2
10、和 1 mol B2 的总能量高于 2 mol AB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放热。9A 图 1 表示放热反应,图 2 表示吸热反应。选项 B 是放热反应,故错误;选项 A,1 mol H 与 1 mol OH 反应放出 57.3 kJ 热量,正确;选项 C,一些放热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故错误;选项D,浓硫酸溶于水虽然会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故错误。10C 根据能量变化可知,1 mol H2 与 mol O2 断键时吸收12685 kJ 能量,而生成 1 mol H2O 放出 930 kJ 能量,所以 H2 燃烧生成 H2O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 H2O 的分解是吸热反应。11.中和热的数值是
11、57.3 kJ/mol。下列酸、碱溶液混合产生的热量等于 57.3 kJ 的是( )A1 mol/L 的稀 HCl 溶液与 1 mol/L 的稀 NaOH 溶液B 1 mol/L 的稀 H2SO4 溶液与 1 mol/L 的稀 Ba(OH)2 溶液C1 L 1 mol/L 的稀 HCl 溶液与 2 L 1 mol/L 的稀 NaOH 溶液D1 L 1 mol/L 的稀 H2SO4 溶液与 1 L 1 mol/L 的稀 Ba(OH)2溶液12已知反应 A2(g) B2(g)=2AB(g),断开 1 mol A2 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 Q1 kJ,断开 1 mol B2 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
12、Q2 kJ,生成 1 mol AB 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 Q3 kJ(Q1、Q 2、Q 3 均大于零)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A2(g)和 B2(g)的总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的 2AB(g)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B若 A2(g)和 B2(g)的总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的 2AB(g)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C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Q1Q 22Q3,故 D 错误。13(1) 放热 (2) 放出 11 化学能 热能(3) 解析:(1) 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H2(g)I 2(g)=2HI(g),断裂 1 mol HH 键和 1 mol II 键需要吸收
13、436 kJ151 kJ587 kJ 热量,生成 2 mol HI 放出 2299 kJ 598 kJ 热量,所以 1 mol 氢气和 1 mol 碘反应生成 HI 放出 11 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应熟悉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和反应、燃料的燃烧、有氧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多数化合反应等属于放热反应;多数分解反应(H 2O2 分解除外)、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Ba(OH) 28H2O与 NH4Cl 反应等属于吸热反应。14NH 3 水(1)Ba(OH)28H2O2NH 4Cl=BaCl22NH 310H 2O(2)使反应物迅速混合而充分反应,使温度迅速下
14、降(3)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很凉;用温度计测量,发现反应后的温度比反应前的温度低(4)有的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能发生解析:本实验旨在研究常温下 Ba(OH)28H2O 与 NH4Cl 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使反应充分进行,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因为该反应属于固体之间的反应,且要求反应时间短,所以一定要将 Ba(OH)28H2O 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 充分接触;另外,晶体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要想证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不一定要通过“结冰”现象,还可以利用“人的感觉” 、 “温度计”等。该实验同时说明了并非所有的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才能发生。15(1) (
15、2)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 放热(3)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可能是放热反应 某些物质( 如 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 硝酸铵(或其他合理答案)(4)(或) 放热解析:装置可通过 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装置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装置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验证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2)Ba(OH) 2 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3)NaOH 固体、硝酸铵等溶于水时有热量的变化,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故不是放热或吸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