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邹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广播科学研究院,广电“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和 广电媒体融合技术发展趋势,103,0,1,103,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项目的提出,三网融合政策理解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当前网络现状和技术发展,融合网架构设计及规划,业务规划,2,3,4,5,6,目录,试验网建设及测试实验,7,NGB对未来工作建议,9,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户IP广播系统,8,1,2,103,广电网络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3,103,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4,103,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5,103,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和目
2、标,6,103,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7,103,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8,103,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9,103,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10,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项目的提出,三网融合政策理解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当前网络现状和技术发展,融合网架构设计及规划,业务规划,2,3,4,5,6,目录,试验网建设及测试实验,7,NGB对未来工作建议,9,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户IP广播系统,8,1,103,11,三网融合政策理解-6项工作目标,三网融合全面推进。将广电、电信业
3、务双向进入扩大到全国范围,并实质性开展工作 网络承载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融合业务和网络产业加快发展 科学有效的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信息消费快速增长,103,12,三网融合政策理解-明确4项主要任务,在全国范围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改造和统筹规划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切实推动相关产业发展,103,13,三网融合政策理解-确立4项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提高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水平完善安全保障体系,103,14,融合媒体发展趋势,广电媒体向更高清晰度和更高维度的智能化方向演进发展,标清,高清,3D,8K,103,电视机正在
4、快速走向4K超高清智能化,2015年开始,智能电视机全球总发货量首度超过传统电视机,其中,许多为支持4K超高清电视机 近年来,支持流媒体的电视机每年以近4千万台的出货量快速增长,103,15,16,发展趋势,广电媒体朝更加丰富的媒体形态方向演进发展,地面无线/有线/卫星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103,17,发展趋势,广电媒体朝着适配更多的传输网络和更多的接收显示终端方向演进发展 广电有线、无线、卫星传输网络 电信网络 互联网络 移动互联网络 电视机、手机、PAD、计算机等收视终端,103,2011年开始,视频成为移动网络主要流量,并快速增长,Source: Cisco Visua
5、l Networking Index (VNI) Global Data Traffic Forecast, 2010-2015,2013年全国有12亿手机用户,手机网民7.21亿,电视用户13亿。,发展趋势,103,18,19,发展趋势,广电媒体朝着更多的呈现方式、交互手段和操控体验演进发展: 面向单屏的广播式电视 面向单屏的交互式电视业务 基于广播式电视业务的多屏间切换 同时面向两屏或多屏的广播加交互式融合电视 社交电视等创新电视业态等,103,发展趋势,电视屏幕,第二屏业务,iPad等,第二屏业务:一个节目同时以广播式面向电视大屏和以交互方式面向pad、手机等小屏播出和特供服务,两个屏的
6、内容不尽相同,但互为补充或增强。,103,20,发展趋势:多种终端协同收看成为新常态,用户协同使用电视机、电脑、手机和pad等4种终端与协同使用上述电视机、电脑、手机等3种终端相比,用户使用各终端看视频的时间都增加了。 多种终端协同收看提升了视频业务的粘性 不同形态的视频应用之间形成了相互协同和促进的关系 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广电全媒体发展成为必然,103,21,22,发展趋势:广电融合媒体泛在化,家庭,个人,车载,家庭娱乐中心 家庭网关 数码相框 智能家电 .,车载电视 车载音乐 车载新闻 .,手机电视 掌上信息 掌上娱乐 .,广电全媒体泛在化发展- 全媒体、全业务、全服务、无所
7、不在,运营商,103,要求,广电媒体发展的趋势总的来说就是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发展,在形式上表现为更全的媒体内容、更丰富的服务业态、更广的终端类型、更多的内容获取方式、更好的用户体验,在实质上体现的是广电媒体与互联网业态的融合,就是广电媒体的 “互联网+”。因此,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除坚决保障广电融合媒体安全外,还需要尊重和借鉴互联网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规模化定律 开放性原则 敏捷性要求 试错机制,103,23,要求,规模化定律(梅特卡夫定律) 网络的有用性(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具体表现是与网络节点数平方、与联网用户的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互联网的基础就是规模,形不成
8、规模就成不事,就没有互联网经济 投资京东的风头女将徐新最近还讲电商平台“做到60%、70%的市场份额都不一定安全,还要舍命狂奔”,非常形象,讲的就是规模的重要性。 开放性原则 要有产业链和生态链意识,要构建起开放的生态系统 要标准化,不能卡拉OK,自娱自乐。画地为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敏捷性要求 能够迅速捕捉市场快速变化而产生的稍纵即逝市场机会 新业务要快速上线、快速部署、快速工作流程改变 试错机制 通过试错机制解决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能够从长尾中优选出杀手级业务。,103,24,25,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项目的提出,三网融合政策理解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当前网络现状和技术发展,融合网架
9、构设计及规划,业务规划,2,3,4,5,6,目录,试验网建设及测试实验,7,NGB对未来工作建议,9,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户IP广播系统,8,1,103,目前现状:有线电视网络区域分隔严重,103,26,目前现状,103,27,网台分离,103,28,技术发展,103,29,广播电视内容(智能标签),广播电视接收,具备对“内容、网络、终端和位置”智能感知,个性化碎片化融合媒体内容智能搜索、分发和推送以及收视大数据统计分析等广电融合媒体智能化服务核心能力,终端标准化 终端智能化 网关 云-端结合,广播电视传输(云平台、融合网及CDN、IDC),通过广电融合媒体服
10、务云平台与智能承载网以及多形态智能终端之间的聚合、协同和联动,支撑和实现广电融合媒体服务模式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满足广电融合媒体业务无处不在的发展需求;实现天地一体、智能协同、互联互通、宽带交互、可管可控的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智能传输承载,技术发展,103,30,三个大金矿一条主线,数字化已完结 数据化是主力,103,31,32,各有线电视网络的前端业务系统都不一致、呈非标状态 有线电视网络前端的各业务系统相互独立 每新上一个新业务,就必须新装一个独立的业务系统,目前现状:前端业务系统相互独立且非标,103,目前现状:前端业务系统相互独立,新业务上线非常缓慢,敏捷性严重不足
11、 前期建设规模与投入规模难以掌握。 系统建大了吧,投入太高,而且业务是否会成功不确定,风险巨大; 系统建小了吧,一旦用户反映良好,需求激增,就需要系统迅速扩充,而业务系统的扩展因为技术架构体系的原因非常缓慢,不能及时响应,使严重影响业务体验,可能导致新业务失败。 特别是当多个新业务要同时上线的时候,情况将变得十分复杂,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103,33,目前现状:有线数字电视终端非标准化,对于不同有线电视网络,因采用了不同厂家条件接收系统技术,其相应的有线数字电视终端必须定制,不能实现标准化。 导致机顶盒终端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销售和应用。同一款数字电视业务在跨不同有线数字电视硬件终端平台上的实
12、现不能标准化。 导致创新的广电融合媒体业务必须针对不同硬件终端平台进行个性化,严重妨碍创新业务的推广普及,103,34,目前现状:有线数字电视终端非智能化,对于一款创新的融合媒体业务,要将其在现有的有线数字电视终端上部署的话,必须针对不同的终端硬件平台进行相应的个性化终端软件开发,然后对相应终端进行在网软件升级。 通常,一个网络公司有十多款不同的终端硬件平台很正常,意味着同一款新业务至少必须进行十多种不同的硬件个性化适配开发,而后在进行相应的大规模软件升级工作。 当运营商需要同时上线多款新业务时,实现复杂度将呈指数性增长。,103,35,广播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成效显著,但,烟囱式建设模式: 系
13、统间计算资源难以共享 系统内资源难以灵活调整 资源利用率低,能耗和空间浪费严重 系统建设、管理、维护成本较高,103,36,面临巨大挑战,广播电视台现有制播技术体系架构和系统尚不具备支撑全媒体综合制播的能力 基本上都没建立起面向全媒体、不同传输网络、不同接收终端的综合制播系统, 各类业务制播系统基本上相互独立,重复投资严重,协同性差; 制作流程复杂,制播效率不高,新业务制播能力增强的敏捷性不够 台网分离、缺乏技术协同手段,全媒体新业务创新能力急待增强,103,37,技术发展趋势,原有的广电技术路线和体制难以满足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的技术体系、技术路线和体制标准必须: 支撑
14、广电融合媒体生产方式智能化及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 支撑广电融合媒体服务方式智能化以及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 支撑广电融合媒体传输方式智能化以及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 支撑广播影视融合媒体监管方式智能化以及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103,38,技术发展趋势,广电融合媒体服务方式智能化 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接口、弹性可重构系统 具备对“内容、网络、终端和位置”智能感知,个性化碎片化融合媒体内容智能搜索、分发和推送以及收视大数据统计分析等广电融合媒体智能化服务核心能力 通过广电融合媒体服务云平台与制播云平台、智能承载网以及多形态智能终端之间的聚合、协同和联动,支撑和
15、实现广电融合媒体服务模式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满足广电融合媒体业务无处不在的发展需求。,103,39,技术发展趋势,广电融合媒体传输方式智能化 实现天地一体、智能协同、互联互通、宽带交互、可管可控的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智能传输承载 具备对内容、业务、终端、位置的智能感知和网络资源智能调配的广电融合媒体智能化传输核心能力 通过广电融合媒体智能承载网与智能服务云平台、多形态智能终端之间的聚合、协同和联动,支撑和实现广电融合媒体传输模式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103,40,技术发展趋势,业务平台开放智能 网络宽带化智能融合一体化和互联互通 终端智能化标准化,103,41,技术
16、发展趋势,广播电视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改变了广播电视内容和业务服务、传输分发、接收呈现等各个环节。借助云计算技术和云平台,内容和业务服务能够 以开放综合、协同高效、灵活敏捷的方式进行,改变封闭单一、专用低效、固化迟缓的传统服务方式 既可以采用重资产方式(私有云),也可以采用轻资产方式(公有云),还可以采用重资产加轻资产(私有和公有混合云)方式; 智能化个性化全媒体一体化协同服务成为现实。,加快向全媒体智能云服务平台转型升级和实现 终端标准化智能化是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103,42,技术发展趋势,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互联互通平台能使有线网络: 灵便地创新融合
17、业务、敏捷地部署新的业务 以轻资产方式或轻资产加重资产混合方式提供新业务服务 以开放地方式探索长尾业务,低风险低成本地培植杀手级业务 基于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的智能终端能使有线网络: 实现终端标准化,享受到有线网络的规模红利 实现终端智能化,灵便地部署新的业务 实现终端安全可控,使DVB+OTT(内网)模式规模化运营成为可能,103,43,44,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项目的提出,三网融合政策理解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当前网络现状和技术发展,融合网架构设计及规划,业务规划,2,3,4,5,6,目录,试验网建设及测试实验,7,NGB对未来工作建议,9,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有线电视网络
18、光纤入户IP广播系统,8,1,103,45,什么是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以广电有线无线卫星现有网络技术为基础,以U频段无线广播电视双向技术自主研发为突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协同覆盖的资源优势,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有线网、无线双向网、WiFi网、无线广播网和卫星广播网等技术标准及产业链资源,打通传输渠道,构建的面向媒体融合发展的可管、可控、可信的广播电视数据网。,概念,103,项目提出-国家媒体融合发展战略要求,46,2014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
19、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要求,“要积极探索广播电视融合发展模式,科学规划传播体系的基本架构,构建立体化、广覆盖的传播格局。” 2015年3月10日,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李东东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发表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发言,提出加快融合媒体的发展力度和速度。,103,项目提出-我国广播电视网存在的挑战,47,外部因素,外部竞争不断加剧 (电信、互联网),业务需求多样化,承载能力不足 (视音频、宽带、通信),技术更新加快、现有技术体
20、制不完善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内部因素,国家对广电网络定位的变化 (文化、宽带、信息化基础设施),传统广电网络行业经营模式滞后 (有线无线卫星独自发展、独立运营),技术碎片化 (广电各地技术标准不统一,系统、网络存在差异化),103,项目的提出-立项,48,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下发了四个融合网项目 有线无线卫星广播电视融合网技术研究及规模试验(广科院、浙江华数) 面向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有线无线智能协同覆盖关键技术研究及规模试验(广科院、广东省网) 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一体化融合网络的协同覆盖、组网模式及业务运营模式研究与规模试验(广科院、重庆广电网络) 有线无线卫星
21、广播电视融合网技术研究与业务示范(广科院、贵州省网),目前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积极申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103,总体工作思路,49,项目的开展将充分利用多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网发展的技术积累,以构建技术先进的、面向融合媒体发展的广电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络体系为目标,以自主创新技术为依托,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无线广播电视双向技术及标准,开发无线广播电视新功能,丰富无线广播电视业务形态和技术手段,推动广播电视频谱资源的开发再利用。同时面向广电网络一体化发展需求,开展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互通关键技术研究,打通传输通道,研发相关的设备、平台和终端。在此基础上,在浙江、广东
22、、重庆、贵州四个地区分别建设规模化实验网,根据各地不同特点进行应用示范,探索我国广播电视网有线无线卫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为推动为推动传统广播电视网向技术体制统一、服务模式多样、服务渠道畅通的广播电视融合网演进提供技术支撑。,103,指导思想,技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技术的生态更加重要。,103,50,指导原则,51,坚持融合发展原则-引入广播电视网、通信网、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建设一个起点高、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坚持开放性原则-发挥广电网络优势,保证融合网络接口开放,促进有线、无线、卫星协同覆盖,统一规范,互联互通。 坚持安全性原则-实现网络可管可控可信,为国家
23、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战略服务,为广播电视事业安全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坚持技术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原则-充分考虑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推动新技术、新规范和新产品的快速应用部署,打造全新的高性能国家融合网络基础设施。 坚持服务地方原则-面向浙江、广东、重庆、贵州不同的地域特点和业务需求,开展以互动数字电视、宽带上网、融合通信等为代表的三网融合业务应用示范。 坚持低成本建设、高质量服务原则-积极利用广电现有资源降低融合网络的组网成本,以保证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研究有线无线一体化高质量服务体系,为融合业务推广探索出一条经济、可行之路。,103,四大目标,在三网融合总体框架下,以当前广播
24、电视技术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广电频率资源,采用广播电视网、LTE、超级WiFi和WiFi运营平台等技术标准,发挥产业链资源优势,首先建设一个新一代广播电视数据(示范)网。 通过广播电视数据(示范)网开展广电网络新技术、新业务、新功能和新运营模式的试验和示范,探索广电有线无线卫星一体化融合服务的模式,逐步推进全国范围广播电视数据网建设。 广播电视数据(示范)网在优化传统广播电视业务的同时,提供高质量、全方位三网融合业务,协调统一有线无线卫星传统广播电视分发渠道,形成“天地一体”无缝覆盖交互网络,提供更为丰富、流畅的业务体验。 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与全国各省网络公司通力合作,协调U频段频率复用技术方
25、案,共同推动广播电视网业务漫游建设,最终实现全国的无缝漫游,无感知认证。,103,52,项目内容,53,本项目为技术创新、应用示范类项目,重点围绕广电自主无线双向技术、广电自适应WiFi技术和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互通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内容包含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和融合试验网搭建、融合业务示范三个方面的工作。,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和融合试验网建设,业务应用示范,103,关键技术研究,54,关键技术,全国无线双向网频率规划 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双向系统组网 信道编码 下行和上行信道传输方案 省际移动资源管理机制 频谱感知 载波聚合,1、广电无线双向网关键技术研究,有线无线卫星空天地一体的融合组网模式
26、和覆盖模型 有线无线融合接入关键技术 研究有线、无线和卫星融合服务的协同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3、有线无线卫星融合技术研究,103,设备研发及融合试验网建设,55,基于广电无线双向技术、自适应WiFi技术和融合技术的研究成果,研发满足融合协同覆盖需求的站点设备和专用接收终端 在浙江、广东、重庆、贵州建设规模化试验网 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测试和试验,验证各种技术实现和业务平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03,业务示范,56,针对示范地区不同业务特点开展应用示范,103,项目预期成果,57,本项目的开展将突破广播电视领域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开发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平台和终端 建立形成包括广电无
27、线双向系统技术标准、广电有线无线卫星融合技术标准等在内的、具备先进水平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建成省级规模化试验网,为构建全国一张网奠定基础 研究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芯片设计和生产、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网络设备研制、网络建设、融合媒体内容运营、增值服务开展 为用户提供包括传统广播业务、新型融合媒体业务、宽带高速数据业务等在内的各种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单一服务到综合服务的整合,其衍生出的各种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将带动整个广播电视产业的全面升级和优化,103,58,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项目的提出,三网融合政策理解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当前网络现状和技术发展,融合网架构设计及规划,业务规划,2,3,4,5,6
28、,目录,试验网建设及测试实验,7,NGB对未来工作建议,9,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户IP广播系统,8,1,103,项目进展情况,59,已完成的工作,尚未完成的工作,103,技术方案-融合网总体架构设计,60,103,系统逻辑图,103,61,融合网系统逻辑分层结构,62,103,融合网络技术基础和能力,63,103,无线双向网基础能力,64,8MHz带宽为基础带宽 上下行带宽不对称 支持连续载波和非连续载波聚合 较小的滚降系数(效益-55dB?,0.1,0.05) 较强的广播能力 终端管理(软件安全或智能卡模式) 输入流通用适配(TS、IP等),103,融合网络
29、传输通道建设,65,1、无线广播网与有线电视网的协同覆盖,通过单向广播信道与双向交互信道的协同接入,构建的无线广播网与无线宽带网融合网络,为用户提供无线广播和双向通信服务,实现各类新媒体业务的有机融合。,以有线电视网络满足城市及场镇广播电视业务需求,以无线广播网(地面数字电视)实现对广播电视信号在户外、乡镇、农村等有线电视网络难以通达区域的覆盖。,2、无线广播网与广播电视无线双向交互网的协同覆盖,103,融合网络传输通道建设,66,3、广播电视无线双向交互网与有线电视网的协同覆盖,广播电视无线双向交互网与有线电视网协同覆盖 广播电视无线双向交互网与原有有线电视网协同覆盖,实现该区域有线电视业务
30、的双向化和无线化。,Wi-Fi与有线电视网协同覆盖 在已完成有线电视网双向网络改造,而广播电视无线双向交互网络信号较弱的区域,Wi-Fi就能起到补充覆盖的作用。,103,融合网络传输通道建设,67,4、广播电视无线双向交互网与卫星的协同,在协同覆盖网中,直播卫星以低成本完成对农村和偏远山区的覆盖,满足特定用户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接收,并通过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以及体外回传)完成数据和双向业务的交互过程。,103,融合网络传输通道建设,68,智能调度分发系统是融合网络的智能控制后台,是融合网络的策略支撑手段,与内容服务平台,综合业务支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和安全管控平台协同工作,可有效提升融合网络
31、的服务能力。,采用一种智能驱动的方式,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内容资源、网络资源、用户及终端之间的智能关联,通过业务均衡调度、智能频道调整、流量集成控制实现有线网、无线广播网、无线广播电视双向交互网与卫星广播网的智能协同,保证网络资源的共享,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103,融合网络的统一管理,69,103,融合网络的安全管控,70,每个网络设备的启用必须使用融合网智能卡,并被分配唯一的设备标识码。 智能卡包括智能卡识别码、使用频率、业务授权等信息,智能卡的生产、发放和管理由总局统一实施(到网络节点即可)。 网络设备标识码的分配和管理由总局统一实施。网络设备接入双向网络后,通过支撑网为网络设
32、备分配唯一的标识码。,103,71,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项目的提出,三网融合政策理解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当前网络现状和技术发展,融合网架构设计及规划,业务规划,2,3,4,5,6,目录,试验网建设及测试实验,7,NGB对未来工作建议,9,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户IP广播系统,8,1,103,业务现状,103,72,业务类型,73,有线无线卫星一体化融合网络在业务方面将发生深刻变化,由原来的单向广播服务方式向双向互动服务方式和全向融合业务方式发展,通过业务的多通道分发调度,提供实时广播电视业务与增值业务,形成智能融合的全媒体服务网络。,103,业务推广,74,103
33、,行业化应用-智慧城市,75,103,融合网-物联网,76,103,77,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项目的提出,三网融合政策理解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当前网络现状和技术发展,融合网架构设计及规划,业务规划,2,3,4,5,6,目录,试验网建设及测试实验,7,NGB对未来工作建议,9,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户IP广播系统,8,1,103,干扰测试-无线双向系统,78,地面国标DTMB系统与700M新型无线双向网络共存干扰测试,测试用例1:DTMB基站干扰新型双向网络基站接收采用测试基站灵敏度的方式,验证抗干扰滤波器和保护带两个因素对DTMB基站与新型双向网络基站间MCL的影
34、响。,结论1:DTMB杂散是主要干扰源,增加DTMB抗干扰滤波 器后会有23dB收益。 结论2:RRU侧单独增加抗干扰滤波器无任何收益,RRU抗干扰滤波器与DTMB滤波器配合时,会有额外6dB收益。 结论2:保护带对MCL的收益在无DTMB抗干扰滤波器时,3MHz保护带有9dB的MCL收益,有抗干扰滤波器后,3MHz保护带有3dB收益。,103,干扰测试-无线双向系统,79,测试用例2:DTMB基站干扰新型双向网络终端接收采用测试终端吞吐率的方式,验证抗干扰滤波器和保护带两个因素对DTMB基站与新型双向网络终端间MCL的影响。,结论1:若加装滤波器后,对DTMB与终端间的MCL的要求降低4-5
35、dB; 结论2:若DTMB与新型双向网络无保护带,则对存量终端干扰较强,需要80dB左右的MCL来确保无干扰;对新标准终端与DTMB基站的MCL需要73dB左右。 结论3:若DTMB与新型双向网络有2.5MHz保护带,则对存量终端与DTMB基站的MCL要求小于60dB,对新标准终端与DTMB基站的MCL会更小,在50dB左右。,103,80,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项目的提出,三网融合政策理解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当前网络现状和技术发展,融合网架构设计及规划,业务规划,2,3,4,5,6,目录,试验网建设及测试实验,7,NGB对未来工作建议,9,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户
36、IP广播系统,8,1,103,81,广电光纤入户面临的关键挑战,广电传统的CABLE入户方式面临挑战,光纤入户在成本和性能上都具备优势,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采用xPON+RF Overlay调制技术实现光纤入户,沿用了目前HFC的技术,并没有发挥光纤的带宽优势, 对未来4K/8K超高清、大带宽节目的传输支持存在缺陷; 采用xPON方式实现光纤入户,实现了全IP的双向数字化传输。但直播节目与宽带共享下行带宽,会造成直播节目和宽带之间形成带宽竞争;同时,由于用户整体有效静态带宽在12M,也无法支持超高清节目的100%用户覆盖,无法保障广播效果。,103,82,10G广播VLAN,EDFA,IP ST
37、B,城域数据网络,10G光纤 1550nm,PON 1310nm/ 1490nm,PC,Tablet,SmartPhone,RJ45,数据业务通道,10G广播接收 + ONU,广播交换机,家庭IP网络,家庭多屏终端,广播和宽带综合接入实现收看节目的过滤广播到单播转换支持多终端,10G 光接收,10G IP信号处理,PON 光接收,PON信号处理,路由、交换,Internet,广播平台,光纤分配网络,综合接入网关,双纤三波,万兆IP广播+ xPON光纤入户解决方案,103,83,万兆IP广播+ xPON光纤入户解决方案特点总结,全IP化承载,无需支持组播,数据城域网要求低;整体广播传输信道达到1
38、0G容量,可以无缝支持未来4K、8K超高清节目; 直接提供大带宽VOD广播通道,节省大量IPQAM投资;快速频道切换,切换时间小(无锁频时间,无加入组播组时间)终端专用ASIC降低10G入户成本;输出GE与家庭网络无缝连接;下行广播和PON双向通道互不干扰,兼具广电广播优势和电信宽带优势兼容原有广电体系中的DVB系统,系统侧设备无需更换(具备IP输出),具备广电特色的光纤入户解决方案,兼容现有前端系统,可以与同轴网络并存,IP化承载无缝支持未来超高清和多屏业务,是一步到位的广电网络光纤新建、改造方案。,103,84,系统验证局点的前端系统及网络改造准备工作基本完毕,项目组准备在吉视传媒、安广网
39、络进行整体方案的试点验证工作 。目前进展如下:1、 吉视传媒、安广网络的数字电视前端已经进行了TS OVER IP改造;2、 吉视传媒在全省进行了光纤入户的改造,其中白山市用户将进行本方案的早期试点工作;3、 安广网络在黄山歙县完成了大约5000户全光纤入户的改造;4、 吉视汇通完成一体化终端(10G模块+ONU+STB)招标,终端开发准备工作进行中;,在终端10G IP处理 ASIC芯片未验证完成、正式量产前,采用通用芯片进行实验局,完成整体方案的技术可行性验证, 并根据实际验证结果进行方案实施细节的调整。现该项目相关光纤入户技术标准总局已立项。,103,85,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项目的提出,
40、三网融合政策理解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当前网络现状和技术发展,融合网架构设计及规划,业务规划,2,3,4,5,6,目录,试验网建设及测试实验,7,NGB对未来工作建议,9,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户IP广播系统,8,1,103,86,103,需关注的基础共性技术,87,相关标准建议,103,相关技术建议,103,88,相关技术建议,103,89,相关技术建议,103,90,相关技术建议,103,91,相关业务推动建议,成立3个工作组,大力推动相关标准、技术、市场和产业链发展,依据工作组建立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103,92,93,总结-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以云平台
41、为基础,以基础网络建设为抓手,以移动和宽带为方向,以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为技术手段,以大数据分析商业模式为支撑,以智能终端为呈现载体,以光纤入户为切入点,以高清晰节目内容为优势的广播电视数据网,是国家基础信息服务支撑网络,是广电未来发展的立足处。,103,94,总结-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1、很快会进一步推动开展双向进入业务许可审批,确定开展双向进入业务的地区; 2、IPTV集成播控平台与IPTV传输系统对接会进一步加快,IPTV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3、行业监督会进一步加强; 4、NGB网络建设(电信参与,同时大力推动电信“宽带中国”工程)会有大的支持,同时,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会成为现实; 5、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体系会得到明确; 7、行业许可管理会增强,技术管理也会进一步重视; 8、三网融合关键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基于三网融合的新业务研发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支撑; 9、公共服务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均衡; 10、法律法规会进一步完善; 11、各种保障体系会相应建立。,103,谢谢!,1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