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1小石潭记 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3526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小石潭记 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6.1小石潭记 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6.1小石潭记 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6.1小石潭记 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6.1小石潭记 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小石潭记 一、教学目标: 4.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写景状物的能力。 5.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 入景的写作 特点,学会鉴赏情致化的景物描写。 二、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特别关注文中描写潭中游鱼的文字。 3.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情感,重点关注第四段,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三、教学难点: 1.树、石、水、鱼的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2.文章先写“心乐之” ,后面又见“ 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

2、难相容,对此该如何认识?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学以指导诵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鉴赏的主体。 2.讨论点拨法。在讨论中, 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弥补缺漏。 3.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情感。 4.延伸拓展法。联类引申,整理归纳已学过的山水名句名篇,综合鉴赏写景的妙处,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5.品读鉴赏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

3、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 (今 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 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 的文学家, 众体兼长,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柳宗

4、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学生听教师朗读,感受朗读者语调的变化。 四、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同时画出疑难的词句。 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离开; 今,前往) 佁然(

5、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 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难句翻译: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溪 )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讨论学习,共同解答小组成员的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各组,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 五、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教师提示:根据文章内容,想象小石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致, 把握各段写景的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

6、的巧妙。 学生分 五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各组选一个代表面向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围的景物。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沿途各种不同的景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清脆悦耳,犹如玉珮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 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了一个小小的池潭。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的讲述,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接下来,作者将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

7、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潭底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池潭周围的景致如何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青的树,翠绿的藤蔓,缠绕扭结,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周围,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怦然心动。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小石潭的幽、美。 2.学生明确: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8、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像是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又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 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清澈的潭水,而且也感受到作者快乐的心情。鱼水相衬,动静相生,精彩至极。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作者快乐的心情。 3.学生明确:第三段,探寻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忽明忽暗。小溪的两岸高低不平,犬牙交错。运用比喻,使小溪及岸势更加形象逼真。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学生齐读第三段,感受画面之奇。 学生齐读第四段,感受潭边凄清、幽寂的氛围。 5.学生明确:第五段记下同游者。 六、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提示,尝试背诵。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任选文中一处景致,把它扩写成一篇短文。 附件 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 权声明附件 2:独家资源交 换签约 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 参见 :http:/ &X&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