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7.5 诗词五首 素材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3167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5 诗词五首 素材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7.5 诗词五首 素材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7.5 诗词五首 素材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7.5 诗词五首 素材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7.5 诗词五首 素材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用心 爱心 专心 130.诗词五首【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刈麦(y) 荷箪(h dn) 童稚(zh) 饷田(xing)灼(zhu) 秉(bng) 遗穗(su) 吏禄(l l)三百石(sh) 岁晏(yn)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人,唐代大诗人。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 年)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复任杭州、苏州刺史。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之一。早年写的“讽喻诗”,如秦中吟、新乐府,比较广泛地揭露了当时各种弊政和民间疾苦。诗歌的风格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有白氏长庆集。2作品介绍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 年)作

2、者任盩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喻诗。三、诗句散译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日子,一到五月麦收时节就更加繁忙。夜来刮起暑热的南风,麦子熟透了,覆盖着田垄一片金黄。妇女们提着盛满食物的竹器,小孩子提着装水的壶罐跟在身旁,一起到田里去送饭,到那青壮年男子们收割麦子的南冈。收割麦子的人们脚下的泥土暑气熏蒸,脊背上烈日烘烤汗出如浆。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仍然没有感觉炎热,只顾珍惜夏日的天长抓紧收割。又见一个贫穷的妇女,抱着孩子在割麦者的身旁。右手拣拾漏掉在田里的麦穗,放进左臂上挎着的破旧的小筐。她看着我对我说了一番话,听了以后我心中为之感到悲伤:“家里的田地因为缴纳赋税已经卖光,只好拣点遗穗填充

3、饥饿的肚肠。”我对老百姓有什么功劳和恩德呢?我未曾从事农田劳作,又没有养蚕植桑。每年却能得到三百石的俸禄,到年底还能剩有余粮。想到这里,心里实在感到惭愧,此情此景悬挂于心久久不忘。四、名句欣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描绘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辛劳作的句子。夏天,在田野上,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背脊,被灼热的太阳光烘烤得油黑闪亮。在诗行中,流露出诗人的同情之感,怜悯之情,我们看见诗人的心弦被这艰辛悲惨的景象震动了、战栗了。五、简析与鉴赏用心 爱心 专心 2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

4、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苦妇人怀里抱着孩子,左臂挎着破篮子,右手拾着人家遗留下来的麦穗。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

5、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从而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喻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

6、着感情。在观刈麦里,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战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

7、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在这首诗里,诗人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

8、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用心 爱心 专心 3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赤 壁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折戟(j) 销(xio)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字牧之,唐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父杜佑,历任中唐三朝宰相。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 828 年)他进士及第又制策登科,夏举贤良方正,授弘文馆校书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做了 10 年幕僚,后来又当过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池州(今安徽贵池县)、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等地刺史,转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年间迁为中书舍人。杜牧

9、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回纥、吐蕃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死时 51 岁,著有樊川集。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他的诗歌清丽豪爽、含蓄韵致。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2作品简介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 年)十月,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 34 岁的

10、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这首诗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黄州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诗人只是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三、诗句散译及分析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译文: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尚未销蚀,自己把它拿来,磨洗之后,辨认出是六百年前三国时代的遗物。分析: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诗的开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原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译文:由此想到,如果当年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么铜雀台里浓艳的春色就会把二乔关锁在其中了。用心 爱心 专心 4分析: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

11、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四、简析与鉴赏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这是首咏史诗。咏史诗自班固、左思开始创作以来,经长时期发展,到了唐代,一时蔚然称盛。杜牧的这首咏史诗紧扣历史事件的特点,将对历史的兴衰、成败得失的评价寓于丰富的想像之中,设想奇特,手法新奇,令人读来回味无穷。诗篇开头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是写实。作者从一段沉埋沙中数百年、尚未销蚀的断戟说起,自己磨洗之后辨认出它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作者把这小小的物(折戟)、地(赤壁沉沙)与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从“将

12、”、“磨”、“洗”、“认”一连串的动作中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因而下面怀古幽情水到渠成。这两句是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说明赤壁之战是三国之所以鼎立的关键。但作者没有从正面议论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落笔,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当时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便利,那么东吴不一定能取得战役的胜利;说不定连孙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也成了曹操的俘虏呢!“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形象、具体、生动,“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这句作者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形象的典型意义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作者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过零丁洋一

13、、需掌握的字的读音干戈(g) 寥落(lio) 飘絮(x)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2),字履善,一名宋瑞,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是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二十岁举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他在职时,正值元蒙军队大举南侵,南宋处于亡国边缘。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抗战,不幸兵败被俘,英勇就义。他在狱中写有正气歌长诗,表现了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在诗、词和散文方面,他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2作品简介作品编有文山先生全集,共二十卷。三、诗句散译及分析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译文:自幼刻苦钻研经书,遭逢际遇才取得

14、功名,为国效力。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经渡过了四年。用心 爱心 专心 5分析: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 21 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原文: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译文:宋朝国势危亡犹如风中飘飞的柳絮,自己的身世沉浮也如漂泊无根的浮萍,时起时沉。分析: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漂泊不定,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紧相连,历经艰辛危苦。原文: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译文:回想当日,在惶恐滩头曾述说惊慌恐惧,如今被俘,路过零丁洋,不禁叹息自己的孤苦伶仃。分析: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自己不

15、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原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即如此,为国捐躯,留下一片爱国之心永照青史!分析: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四、简析及鉴赏这首诗作于公元一二七九年正月。那时,文天祥在广东抗战,因失败而被元军俘获,在押解途中,过零丁洋时所作。本诗表明作者坚定不渝的政治立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遭逢”为遭遇,指受到朝廷选拔。“起一经”依靠精通一种经书,参加科举而入仕做官。文天祥曾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状元。首句说明诗人自己的出身。紧接着第

16、二句点明自己的战斗生活。“四周星”即四周年。这两句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惋惜之情。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此两句叙述自己四年来的战斗生活,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并不为自己个人患得患失,而是说自己虽如浮萍,却能经得起风吹雨打,誓与自己的祖国共存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追述过去两次战斗的情景,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公元一二七七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兵败后由惶恐滩头一带撤退。“说惶恐”指的就是这件事。公元一二七八年底,文天祥率部与元军交战,兵败被俘。船过零丁洋时,他不禁触景伤情,感到孤苦伶仃,叹息不已。“叹零丁”即指此事。诗人在此选用这两次战斗

17、是有深意的。它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文天祥战斗的一生,也说明他的一生与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紧密相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心 爱心 专心 6这两句悲壮激昂,表明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这两句名言流芳百世,感召后代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这首诗写得沉郁悲壮,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巧用地名表达事件和心境,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了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己亥杂诗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龚(gng) 吟(yn)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n,同“庵”),浙江任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18、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他的散文奥博纵横,诗歌瑰丽奇肆。有龚自珍全集。2作品简介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 年),作者厌恶仕途,毅然抛弃做了 20 年的京官,辞职回乡并在南归途中和江浙道上写了 315 首七言绝句,所以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涉及的范围极广,从中可以考见作者晚年的思想概况及其生平出处和交游关系。本诗是第五首。3写作背景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 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回乡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19、三、诗句散译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译文:满怀无限的离愁别绪,在白日西斜的时候告别久居的北京城;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东方。原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落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要变化成泥土把故枝滋养。四、名句欣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甘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它说的是,落在地上的粉红花瓣绝不是无情的废物,它将化作春泥,以自己的养分孕育新的花朵、孕育新的春天。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是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或“无情”,但诗人把自己的身世和落花结合起来,使用心 爱心 专心

20、 7落花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而落花之情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世界,新的春天。诗人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与黑暗势力抗争的不屈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诗人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去充实春天的生命,去滋润未来的花朵,这种精神令人赞叹。现在,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地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晚年又为培养青年接班人耗尽心血;也用来赞扬英雄模范人物献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五、简析与鉴赏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 年)离开京都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万花纷谢,残红满地。这景象惹起诗人一股浓浓的离

21、情,他情不自禁地在马上唱出了上面这首歌。“浩荡离愁白日斜”,诗人心中的离愁啊,多么深广,有如江海之浩浩荡荡,无尽无涯。而此时又正值夕阳西坠,红日摇落之际,更使人感到离别之情的沉重。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让人体味出他对京都的依依留恋,也隐含了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诗人心中自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当然,这种情绪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的确可称之为“浩荡离愁”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日已暮矣,不得不匆匆赶路了,于是诗人举起了马鞭,“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的马鞭呀,向东一指,前面便是远离京城的海角天涯了!唐代刘禹锡有诗云:“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

22、涯。”春明门是长安的东门,刘禹锡说,一出春明门是天涯。显然,这不是指空间距离,而纯然是从心情上来说的。此时龚自珍的心理感受何尝不是如此?“吟鞭东指即天涯”,他意识到此次离京,意味着永久性地离开,此次一出北京城,实际上就等于永远告别朝廷,告别仕途,告别京城,于是产生了一种永远离开仕途的天涯漂泊之感。从这首诗的头两句,我们不难想像当时诗人悄然出京的情景。作者曾自述此次离京时“不携眷属兼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再联系到这两句诗的描写可知诗人是只身骑着马走出北京城的,这时已“白日斜”了,他满怀着“浩荡离愁”,在那北方郊野的大道上,“吟鞭东指”,向那遥远的“天涯”走去这不由让人想到

23、元人马致远天净沙中表现的那种情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不过龚自珍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是“断肠人”罢了。所不同的,马致远写的是“秋思”,而龚自珍抒的是春情暮春落花时节的离愁。这头两句诗中虽没有明写落英缤纷的景象,但那片片飞花随“吟鞭”扬起,飞过马头,沾上衣襟的情景却是可以想像到的。这满天飘零的落花能不触动诗人的情怀吗?一阵薄暮的晚风吹来,诗人看着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大自然这么美丽的鲜花就这样默默地化为尘土了!诗人痴迷地看着这种景象心中猛然一惊:自己如今不也像一片飘零的落花吗?自己辞别京都,不也如同落花辞别枝头吗?然而,这位“怨去

24、吹箫,狂来说剑”的一代杰出人物,毕竟不同于林黛玉那样的弱女子,用心 爱心 专心 8他眼前忽然一亮,原来夕阳无限好啊,把那堆砌满地的落花染得一片火红。顿时诗人的心仿佛也被火花点燃了,他脱口吟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俨然是落花的代言人,向春天大声宣誓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为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龚自珍说的是落花,实际上是倾吐自己的心曲。他此次弃官出都,虽然表现出自己在仕途上的挫折,然而,他绝不会自此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大地,进行新的奋斗,为改革和振兴国家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山坡羊 潼关怀

25、古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踌蹰(chu ch) 宫阙(qu)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官归隐,屡招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积劳病卒。其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有的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等。2作品简介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3写作背景张

26、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张养浩传)。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奔关中的途中。三、诗句散译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译文: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华山和关外黄河。原文:望西都,意踌蹰。译文: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原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用心 爱心 专心 9译文: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

27、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原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四、简析及鉴赏“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生动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感情基调。潼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其势龙盘虎踞,背山临河。可以说,这是一条饱经历史兴衰的路,它唤起了作者的怀古之情。这不仅点明了题意,也饱含着感情色彩。“望西都,意踌蹰。”二句意味更深长。作者西望长安,这汉唐帝国的都城,对其历史上的繁华兴盛以及眼下的物是人非有着无限的感慨。这里隐隐约约透露出民族意识,即对汉民族强盛

28、时期的追怀,思想感情极为复杂,也许这复杂就是“意踌蹰”的原因和内容吧!“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由长安路而联想到秦汉兴亡,这是很自然的事。作者突出用了“伤心”二字,为这种不由自主的联想平添无限苍凉凄楚。明明是潼关怀古,却把视野扩展到了潼关通往西都的路上,联想到关中逃难的饥民,他们成群结队,艰难地走在路上。元史载:“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赴任所途中,自然会看到这伤心惨目的景象。不过,作者并没有正面写到难民群,而是抽笔去写此地往昔的兴衰,不言更胜有言。秦皇汉武的宫殿楼阁、舞榭歌台都荡然无存了,所剩的只有眼下的一片萧条。这里强调的仍然是历史与现实的对照。“兴,百

29、姓苦;亡,百姓苦!”作者从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中,概括提炼出既朴素而又鲜明深刻的思想:兴也好,亡也罢,受苦遭难的终究是黎民百姓。这是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情愫的升华,问题朴实,却十分尖锐;看似简单,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这是对全曲旨意一个十分警策、十分精辟的总结和概括。五、课后习题解答(一)1观刈麦:诗人通过对两个情景的描述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一个情景: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夜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另一情景:一个贫苦妇人怀里抱着孩子,左臂挎着破篮子,右手拾着人家

30、遗留下来的麦穗,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全部输官税,而无田地生存了。这两个情景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赋税的繁重。充分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朝廷官员的讽刺。2赤壁:作者从一段沉埋在沙中数百年,尚未销蚀的断戟说起到对赤壁之战的反面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兴衰、成败得失感慨而发,“怀古之幽情”。用心 爱心 专心 103过零丁洋:诗人从介绍自己的出身,到叙自己四年的战斗生活,表明诗人的命运永远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4己亥杂诗:诗人通过写自己辞官离京的一段离愁别绪,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出诗人要更加地投身在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为改

31、革和振兴国家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壮志。5山坡羊 潼关怀古:作者通过写潼关怀古,秦皇汉武的宫殿楼阁,舞榭歌台的荡然无存,和现实进行对照,表达了作者对老百姓民生疾苦的关心,对统治者强烈的愤慨之情。(二)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悲壮激昂,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逃过这一关,但是人的生死的方式方法却各不相同,人怎样活?人怎样死?是贪恋生命而投降,还是保留气节而英勇无畏,让后人赞颂?当然诗人选择了后者。这两句名言流芳百世,感召后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甘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大自然孕育新的花朵,孕育新的春天。表达了诗人与黑暗势力抗争的不屈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两句经常被引用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也用来赞扬英雄模范人物献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名言举例: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三)赤壁之战:除周瑜、曹操外,还有孙权、刘备、诸葛亮、黄盖等。三国演义罗贯中,浪淘沙 赤壁怀古苏轼、赤壁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