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4.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3030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4【课文品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单元学习导语中说,“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姑且不论这个单元是否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也不论是否都反映了“环保”问题,有一个事实倒是确凿存在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一般的教学中甚至一些大型的赛课活动中,往往被处理为典型的说明文来教学。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节选的文章,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2001 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漓江出版社 2002 年版)。很明显,文体是报告文学。不同文体的课文,教学处理是不

2、同的,必须依体而教。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都离不开文体的要求。这篇报告文学的大体思路和内容是:开头呈现今日罗布泊的戈壁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罗布泊仙湖时的美丽景象,然后重点介绍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主要是塔里木河改道和“四盲”造成的,又具体展现了现在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文章虽客观地介绍了罗布泊由仙湖而成为荒漠的过程,但字里行间充满了痛惜之情,读来让人震惊令人沉痛。修辞的运用,形象的描绘,情感的抒发,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本文与普通的说明文不同的地方,也是其作为报告文学的显著特点。既讲究真实,用事实说话,又注重

3、形象性、抒情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特点,也应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设计意图】报告文学,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文体。借助此文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点和要求,掌握阅读报告文学的一般方法,应是此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了解罗布泊消逝原因的基础上,重点从报告文学的角度来体会形象性、情感性。教学中,要通过品析有表现力的语句、段落来理解和培育面对中国地质灾害的“忧思”。以“泊字左边是三点水”的一唱三叹,穿插三个美段的品析,来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段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而本质地逐层深入,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悲剧的旁观者而走向能肩负责任的未来美景的建设者。以语文为媒介的情感教育、责任教育当在这一课中

4、比较凸显。教学创意:一唱三叹,逐层深化教学目标:1. 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2.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3. 品析关键语句,把握作者的忧思,培养责任意识。教学方法:品读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铺垫活动:1解题齐读学习导语,圈出最能解释这段话的关键词并交流。2文体介绍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如文章涉及的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工作,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等都真实可靠;文学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如对胡杨、荒漠的生动描写,看到荒漠时的情感抒发等。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从“报告”和“文学”的角度来学习这篇课文。观仙湖 1快速阅读介绍罗布泊“仙湖”时期的段落(

5、4-8)。2组编:勾画出相关的描写语句,组编成一段话,展现“仙湖”美景。学生找,交流。(屏显)“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绵延不绝的 绿色长廊”“丰富的水系滋 润着万顷绿 地” “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 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 鸟欢娱地歌唱着”3体会: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仙湖”赞叹的一句话。(屏显)“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朗读并体会作者说这句话时的情感。(自豪、赞叹)小结:这一部分,主要用叙描结合的手法来呈现了罗布泊仙湖时期的美好景象。叹消逝 1快速阅读介绍罗布泊消亡的段落(9-20)。2提炼:概括

6、罗布泊消亡的原因。(1)20 世纪 20 年代塔里木河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2)近 30 多年来,滥用塔里木河资源,“四盲”使罗布泊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彻底破坏。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报告”(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如:大量真实的、确切的数据;引用的书籍;作者的行程。塔里木河全长 1321 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湖。据 西域水道记记载1921 年,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三个村庄的 310 户村民逃离家园1958 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 780 万亩, 现在已减少到 420 万亩。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我们沿塔里木

7、河向西走出 200 公里后。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4重点欣赏第 20 节。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二十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将以上的语段排成诗行。深情朗读。)此段中揪心的比喻,逼真的拟人,生动的描绘,恰当的联想,沉痛的情感,令读者读起来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更多的是沉重的痛惜。(屏显)胡杨的残躯图片5体会:找出能够概括这一部分内容的一句话。“罗布泊消失了。”(屏显)“泊字左边是三点水? ”朗读上面两句话并体会作者说话时的情感。(悲痛、沉重、无奈)小结:这一

8、部分以大量的数据、确凿的事实来说明罗布泊消逝的过程。解忧思 1品析:(1)品读 22 节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将以上的语段排成诗行。男女生分段深情朗读。)把罗布泊拟人化,一望无际的荒漠是裸露的胸膛,沟沟壑壑是一道道肋骨,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毫无生机与活力的死者。悲痛之情油然而生。(2)默读 23 段至结束。圈出最触动自己的语句、词或者标点,做简要评点并交流。以下重点关注: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那一片巨大的黄

9、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 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2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具有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形象性具体表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的联想与想象。如:对比、比喻、拟人对比: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 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24 节中,“ 黄色沙地”与“ 胡 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 ”的对

10、比。比喻:罗布泊像个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拟人:第 20、22 节。联想、想象: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抒情性间接抒情:第 20、22 节直抒胸臆: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悲 伤、沉痛)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强烈的谴责)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谴责、愤怒)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急切的呼吁)朗读以上语句,读出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3体会: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罗布泊消逝根本原因认识的一句话。“这出悲

11、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屏显)“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朗读上面两句话并体会作者说话时的情感。(谴责、愤怒、悲痛。)小结:这一部分在生动描写的基础上,通过抒情来表现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总结全文:深情诵读(屏显):美丽的仙湖。 “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罗布泊消失了。 “泊”字左边是三点水?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泊” 字左边是三点水啊!课堂小结:1积累知识: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的真实性+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综合运用丰富的表达方式。2掌握方法:组编、提炼。3训练能力:品析、感悟。在品析中理解作者情感,培育自己的责任意识。布置作业:课外阅读优秀报告文学作品,进一步感受“报告文学”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