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12.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30207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12学习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准备: 搜集作者生平思想的有关资料。熟读背诵这四首诗。有条件的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教学设想: 诵读品味,感悟提升,审美情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归田园居 游山西村一、作者生平,交流引读。同样是写农村生活的诗人,陶渊明与陆游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各学习他们一首诗,通过比较来了解他们不同风格、思想感情。那么谁能够说说他们的生平事迹呢?学生可能这样说:陶渊明:(略)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

2、国诗人。他曾因极力主张北伐,被罢官,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教师范读二首诗歌,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 (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2、译一译:学生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3、说一说:同学们,你觉得这两首诗中

3、哪些诗句写得好?你能说一说理由吗?三、研读品析,语言品味。你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人归园田居的情景吗?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你能说说陶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意愿。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你觉得陶诗的语言怎样,你能说说吗?(语言“自然、通俗” )游山西村全诗

4、围绕哪个字展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吗?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你能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成为名句的理由吗?A、对仗自然工整,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B、富有哲理:比

5、喻困境中依然蕴含着希望。四、比较赏析,学会评点。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小组合作学习)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遁世;陆心情喜悦,留恋。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五、诵读体验,互动释疑。1、诵读体验:你认为我们该用用怎样的情感进行朗读?朗读中你体验到了什么?学生模仿古人朗读表演。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1、总结存储: 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课外延伸

6、:朗读背诵,加深理解。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教学设计:一、巩固理解,解释引读。1、巩固理解: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游山西村中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2、解释引读:这是一首边塞诗,唐朝时由于边境战火不断,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那么谁能够说说王维呢?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

7、“诗佛” 。当时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 一问才知道) ,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二、诵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以至背诵。2、说一说:学生对照注释,解词析句,理解诗歌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三、品读提升,感悟意境。1、 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内容?(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 )-2、你能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

8、。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3、这里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你能画画它的图景,说说它的意境吗?(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四、送别诗歌,感受李白。 渡荆门送别送别

9、,是古今诗人墨客常写的题材,如高适的别董大 ,那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的赠汪伦 、 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另一首送别诗渡荆门送别 ,这又是谁送谁呢?那么谁能够说说李白写这一首诗的背景呢?这首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 725 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五、诵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诗歌,直至背诵。2、说一说:学生对照注释,解词析句,理解诗歌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六、品读提升,感悟意境。1、 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含蓄地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2、你能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

10、,说出自己的感受。(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3、你能说说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

11、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当时见到景象时的欣喜和新鲜。4、本诗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写景的又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七、体验拓展,互动释疑。1、体验拓展:从本诗来看,它是否为朋友送行?如果是你,你又会怎样表达呢?不是,是告别故乡,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别远去的游子,游子思乡之情不言而喻。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八、总结存储,课外延伸。1、总结存储: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2、课外延伸:背诵这两首诗;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图画描绘出来。课外摘抄高适、岑参的边塞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