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1新闻两则 教案15(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2702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新闻两则 教案15(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新闻两则 教案15(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新闻两则 教案15(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1新闻两则 教案15(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闻两则教案教学目的: 一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 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 一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二 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 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教学重点之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 介绍时代背景导入。二、 学生自读课文。三、 朗读课文,或听朗读

2、录音。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的经过。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理清新闻的六要素:解决课后第一题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全部渡完。四、 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五、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请刚才发现的

3、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20 日夜21 日夜30 万 30万西路军九江安庆21 日 17 时 22 日 22 时35万2/3东路军南京江阴21 日 17 时22日 22 时35万大部小结:依据三路军的作战情况可以将主体部分划分为三层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句):全文导语,总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第二部分(自第 2 句至篇末):全文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三路军的渡江情况。分三层:

4、第 1 层(从“20 日夜起”到“24 小时内即已渡过 30 万人”):叙述中路军渡江情况。第 2 层(“21 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叙述西路军渡江情况。第 3 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叙述东路军渡江情况。六、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 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 参考答案 (第 1 句、第 2 句) 讲解:1. 新闻有“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2.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

5、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3.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 小结:新闻,又叫消息。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如有条件,可适当增加些知识给学生,如背景、结语等)。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七、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参考答案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学生答题后教师再讲,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

6、实性,报道的及时。“预习提示”介绍“22 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证明了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参考答案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报道准确) 小结:新闻的三个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关于简明扼要问题,课后有短文专门讲解,课下阅读。 说明以上完成了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即了解新闻的特

7、点和结构。 八、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参考答案 (是实数。中路军 30 万人;西路军 35 万人;东路军 35 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参考答案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插入讲解课后练习三(见教参)九、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结构严密:导语和主体是“总分关系”,导语总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主体按渡江地点的不同,分中、西、东三路叙

8、述。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之间衔接自然、过渡巧妙。如主体部分第二层叙述了西路军的情况后,即用“此种情况由于”过渡,“此种情况”承接上文来叙述,“由于”则引出议论,十分紧凑自然。这一层最末一句讲到汤恩伯到芜湖督战不起作用,既是议论的事实论据,又为下一层作了铺垫。下一层便从汤恩伯的“认为”说起,然后用了“不料”一词转折,过渡到叙述东路军上去,巧妙而自然!语言准确、简洁、气势磅礴:导语写得简练、明快,不足五十字,就交代了渡江大军的数量,渡江战线的长度,渡江作战的地点以及渡江作战的结果;“冲破”“横渡”等词形象地表现出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写中路军渡江,用“突破”一词十分准确。因为中路军是首先渡江,在敌人千

9、里防线上打开的是一个缺口。八、布置作业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根据文章的内容,这则新闻可分为以下五层。第一层(开头第 1 句):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在过去一年中敌仅余十座):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去年七月敌人已经完全孤立了起来):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第二,歼灭了

10、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第五层(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在等着他的):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怎样写消息?写消息不同于写记叙文,在了解消息特点的基础上,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精心拟定标题。标题要能准确地反映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意思,给人以启示。标题要力求简洁、概括、凝炼,以精炼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使人一目了然。导语明确。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出消息的主要事实,一般告诉读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单位)、什么事以及事情的经过或结果。主体部分要具体充实,用事实说话,不能虚构或夸张。消息的记叙不要求详尽地展开事件的情节或细节,只是简明扼要、精炼概括地记叙事实的轮廓和梗概。主体部分还必须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生动形象。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