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的母亲一、课前自学(一)字音、字形、词义通关1、读一读下列字词,请仔细读准字音:文绉绉(zhu) 穈先生(mi) 绰号(chu) 庶祖母(sh)摹画(m) 眼翳(y) 侮辱(w)启蒙(mng) 蒙骗(mng) 轻薄(b) 薄纸(bo)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来源:学优高考网管束:加以约束、使其不越轨。责罚:处罚。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刚气:刚强而不轻易屈服。侮辱:使对方的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质问:责问。广漠:广大空旷。宽恕:宽容饶恕。(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胡适(189119
2、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荣获 35 项博士桂冠。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名于世。1920 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2、胡适与其母亲: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胡适父亲胡传的第三任妻子,嫁给胡传时才 16 岁。胡传的发妻死于太平天国兵乱,续弦后妻子病死,留下三儿三女,一半比冯顺弟还大。婚后,胡传在上海担任淞沪厘卡总巡,体恤新婚妻子在大家庭中孤独尴尬,把她接出来带在身边。
3、1891 年,胡适在上海大东门出生,后来胡传调到台湾担任冯主军统领,母子二人也跟着漂洋过海。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 1895 年 8 月,胡传在返乡途中病死厦门,享年 54 岁,当时胡适才三岁零八个月。冯顺弟 23 岁守寡,守了整整 23 年,在家中要看胡适哥嫂的脸色,要维系大家庭的和睦,还要竭力从生活的夹缝中为胡适争取教育经费。3、文学家笔下的母爱赞颂: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
4、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二、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文绉绉、管束、责罚、仁慈、质问、广漠、宽恕“等词语;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词析句,概括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挚爱深情;3、结合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的影响;4、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三、课时安排:2 课时四、教学活动:1 课时(一)基础练习1、 我的母亲的作者是 , 运动的倡导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文绉绉( ) zh( )问 宽 sh( )眼翳( ) 管束( ) 广 m( )轻薄( ) chu( )号 w( )辱(二)研习课文1、整体
5、感知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文章是作者 时期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 至 时代母亲对胡适 和 的几件事。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 认识母亲: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3) 思考:母亲是慈母的代表,可是为何胡适又说母亲是“严父”?(回顾课前自学部分关于胡适的成长经历和其母亲的简介)2、研读课文,了解母亲:(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那几件事? (2)这些事都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请用“读了 的事,我看见了一位的 母亲”的句式说一说你的读后感。小结:母亲是一个 的人。(3) 文章结尾处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
6、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质疑解惑:(1)阅读课文的前三段思考: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而课文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呢?(2)作者主要写写母亲对“我”的影响,为什么除了写母亲之外,还用了很多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参考答案(一)基础练习:1、胡适 五四2、zhu 质 恕 y sh 漠 b 绰 侮(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中年 童年 少年 严格要求 深切关怀(2)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或“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2、研读课文,了解母亲(1)每天叫“我”早起,催“我”上学;母亲从不在人前骂我;“我”
7、说了轻薄的话,受到母亲重重的责罚;大哥的债主上门讨债,母亲从不骂人不发怒;母亲受了嫂子的气,处处忍让;面对五叔的牢骚话,母亲表现刚烈(2)母亲是一个慈祥善良、性情好,待人和善容忍,大事面前不失刚气,教子严而有方的人。(3)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3、质疑解惑:(1)作者在前三段说明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但是只有看书的生活是贫乏的,正是母亲在做人方面对他的训导弥补了这一缺憾,而且影响巨大。可见这三段不是无用之语,反而是为下文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2)母亲作为“我”的恩师的影响并不是体现在如何“
8、教导”上的,而是更多的体现在母亲平时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对自己的影响上,正是母亲这种实实在在的“身教”影响这作者。我的母亲随堂抽测题1、看拼音写词语:(1)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 wn zhu zhu( ) 。(2)如果我能 kun sh( )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3)我母亲 gun sh( )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4)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 z f( )了一顿。2、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
9、像个先生样子” ,遂叫我做“麇先生” 。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 ,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
10、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文绉绉:(2)第一段画线句中, “我” “羞愧”的原因是什么?_ (3)在描写“组织戏剧班”一段中运用“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_ _(4)文章标题是“我的母亲” ,可文章开头只字未提母亲,只写了童年生活。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_ _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1、文绉绉 宽恕 管束 责罚2、 (1)绉绉:文雅的样子。(2)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3) “我”平时
11、尽管不“活泼” ,但终究还有孩童最原始的童真, “居然”写出“我”儿童天性的不可泯灭的心态,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提示:此题可抓住“居然”的表意作用,并综合全文来分析。(4)写童年生活的枯燥,既是对往事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教诲作铺垫。(也可按照课文讲解时的参考答案作答)2 课时(一)温故知新:1、胡适在文中说过,母亲对他的言传身教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你还记得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吗?2、这些影响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借助以下资料来对胡适来个更全面的了解: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
12、问题都可以谈,他尽力解答。对穷困的人,他接济金钱;对走入企图的人,他晓以大义。也有人只是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谈。客人辞别后,都有不虚此行之感。(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母亲的教导对胡适而言意义非凡,所以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极深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感情的相关句子,并朗读,同学互评:2、通过上面句子的朗读,你能感悟到胡适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吗?3、除了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外,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还表现在很多句子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请你品味一下句子中的感情:这种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你能找出其他的品味其中的感情吗
13、?不妨和老师、同学分享你的读后感。4、人们常说“文如其人” ,作者的品行多少能在文风中有所体现。作为一名待人处事讲究分寸的文人,胡适在行文过程中就特别注意把握分寸,请看下面的句子,仔细体会一下作者的用语分寸体现在哪些词语上面了?(1)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三)读懂母爱: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母亲对你的影响有哪些?通过讲述母亲对你的教导让大家认识一下你
14、的母亲。 (小组交流,自由发言)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参考答案(一)复习环节,答案略(二)1、第 4、13 段2、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3、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和感激。学生也许会找到以下句子赏析:“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包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我的母亲 23 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娓娓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4、 (1) “不能不”和“一点儿” ,用“不
15、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主观的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2) “混”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经是文化名人。在人海里“混” ,没有人来管束我,表现出“我”远离母亲后对母亲的怀想;在不需要人管束的情况下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3)三个“如果” ,事实上,胡适的“好脾气” “待人接物的和气”“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这些美德的时候,连用三个“如果” ,意在表明只是假设,而不是说自己已经具备这些品德了,可见作者不自夸不溢美的品格。我的母亲课堂抽测题1、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16、是( )A 胡适母亲年纪轻轻守寡,作为当家的后母,母亲在家常常受气倍感委屈,但她从不发脾气,处处忍让,更可见母亲为人处事的宽容和气量。B 本文语言质朴无华但感情真挚,毫无雕饰的痕迹。C 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在写法上采用和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D 作者在文章中用了不少笔墨记叙童年时期的生活,既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枯燥生活的遗憾,也表现了“我”对母亲在童年时期的谆谆教导的敬仰。2、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题:母亲莫言我 5 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
17、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
18、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19、。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
20、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a 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b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2)第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
21、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3)本文题目为“母亲” ,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1、C(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2、(1)a 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b 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2)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 ,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3)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