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27岳阳楼记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1149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27岳阳楼记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27岳阳楼记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27岳阳楼记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27岳阳楼记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27岳阳楼记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7 岳阳楼记(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谪(zh )守 朝晖(hu )夕阴 迁客骚(so )人 潜(qin )形霪(y n )雨霏霏(fi ) 薄暮冥冥(mng ) 岸芷(zh )汀(t ng )兰皓(ho )月心旷神怡(y) 宠辱偕(xi )忘(二)了解作者范仲淹(989-1052 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课堂活

2、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范仲淹是 (填朝代)的 家、 家。(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朗读训练听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各种方式的朗读(自由读、小组读、指名同学读等)。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N 集,锦鳞游泳。用“”标出下边句子的节奏,并请你读好这些句子。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在充分朗读的

3、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 ):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第二部分( ):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第三部分( ):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3)用课文原句填写下面的空格。岳阳楼记中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 , , , , 。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一新,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有“ , ”态度。 2句段品读 朗读第1自然段,然后完成下面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诃。 滕子京谪

4、守巴陵郡。( )( ) 越明年。( ) 百废具兴。(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3探究质疑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三)布置作业背诵1、2、3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yn( )雨fi fi ( )qing( )倾j( )摧薄暮mng mng( )忧chn( )xi( )忘 zh( )守2、古今词意勾联。胜: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不胜收。( )备:前人之述备矣。( )万事俱备。( )开:连月不开。( ) 开宗明义。( )斯:登

5、斯楼也。( ) 斯文败类( )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求之不得。( )居:居庙堂之高。( ) 安居乐业( )(二)研习课文1句段品读阅读2、3、4自然段,然后作答。(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予观夫巴陵胜状。(衔远山,吞长江。(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北通巫峡。( )夫淫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而或长烟一空。( )(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 )其喜洋洋者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问题探讨 第2自然段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然后从三个方面写出了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请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概括,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A: 句子: B: 句子: C: 句子: 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 。第3自然段,作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第4自然段,作者又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2探究质疑 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来源:学优高

7、考网gkstk(三)布置作业背诵全文第三课时(一)基础练习1解释下列各组文言中加点的字。(1)和:政通人和( ) 春和景明( )(2)通:北通巫峡( ) 政通人和( )(3)空: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4)极:南极潇湘( ) 此乐何极( )(5)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然则北通巫峡( )(6)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2指出下列两个文言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百废具兴。 同 义: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 义: (二)研习课文1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作答。(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 )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微斯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问题探讨“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 。“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2总结全文(1)纵观全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文章第一自然段是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 ,第三、四自然段都是先 再 ,第五自然段主要是 。(2)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览

9、物之情有什么不同?(3)概括中心:本文以作“ ”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三)应用迁移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 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

10、子 虽欲优游 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注】忭(bin)欢乐 荐饥: 连年饥荒 二三子 :你们 优游: 悠闲自得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予至扶风之明年( ) 既而弥月不雨( ) 以属客而告之(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越三月,乙卯乃雨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则吾与二

11、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译文: 4、 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27 岳阳楼记第一课时(一)北宋政治文学(二)1(1)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第一部分(11) 第二部分(24)第三部分(55)2(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越:超过,过了。具:通“俱” ,全,皆。乃:于是。制:规模。属:通“嘱” ,嘱托。作文:写文章。(2)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

12、记述这件事。3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 。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第二课时(一)淫 霏霏樯楫冥冥 谗偕谪(二)1(1)胜状:胜景,好景色。衔:包含。吞:吞吐。观:景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淫雨:连绵的雨。景:日光。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锦鳞:美丽的鱼。而或:有时。一:全。宠:荣耀。偕:一起。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2)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

13、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3)A 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B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c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2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 “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 “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 “接”来替换,效果没有这样好。来源:学优高

14、考网第三课时(一)1(1)和乐和煦、和暖 (2)到达,通往通顺、顺利 (3)天空消散 (4)到达穷尽 (5)就是那么 (6)表判断的语气助词表停顿的语气助词2(1)具同俱意义:都、全(2)属同嘱 意义:嘱托、吩咐(二)1(1)尝:曾经。心:思想感情。“或许” “也许”的意思。因为。指在朝廷。没有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

15、!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指“居庙堂之高” ,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 ,不在朝廷上做官。指“古仁人” ,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2(1)记叙描写 描写 抒情 议论。(2)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3)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1、到 接着 向 2、C。3、这样,我和诸位即使想游赏于这座亭中,办得到么?4、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