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信客【教师寄语】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雨果【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文中的信客是上个世纪初,将近一百年前的邮递员。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血泪艰辛的,可我们的主人公却咬着牙虽疲惫但坚定地走了下来,一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跟随余秋雨,走进信客的故事,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2. 走近作者余秋雨生于 1946 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 、 秋雨散文 、 山居笔记 、 行者无疆
2、 、 千年一叹等。3.相关资料本文语言质朴典雅又能让人浮想联翩,世情变幻、人生感慨都熔铸在单纯朴素的描述中。除此之外本文语言还具有警僻而畅达的特点。【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你想联络一位朋友或亲人,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的确,在当今社会,电信业十分发达,电话、手机遍布城乡,邮件快递安全高速,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是,在 20 世纪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 。今天,让我们跟随余秋雨先生一起去认识信客,体会他们平凡的人生吧!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3、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唏嘘( ) ( ) 诘问( ) 伎俩( ) ( ) 嫉妒( )hu( )气 噩耗( ) 猝然( ) b( )涉 颠 pi( )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A.克扣 接济 噩耗 低媚顺眼( )B.唏嘘 希罕 呵斥 风尘苦旅( )C.诘问 伎俩 颠沛 穷愁了倒( )D.焦灼 吊唁 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闯码头: 吊唁: 穷愁潦倒:4你能为信客写一份档案吗?职业:信客 性别:身体状况:收入情况:工作内容:最高兴的事:最痛苦的事:最敬重的人:座右铭:(二)合作探究1、用一个字概述信客工作的特点,分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你心中的信客是个什么样的人?2、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3、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为什么?4、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5、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对死者生平事迹的概叙,语言要求简洁、通畅)墓志铭:三、交流展示四、达标练习(一)课内阅读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农民的眼光里,有( )有( ) ;比较得多了,也有( ) ,有( )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
5、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
6、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 A羡慕 嫉妒 嘲笑 轻蔑 B嫉妒 嘲笑 轻蔑 羡慕 C轻蔑 羡慕 嫉妒 嘲笑 D羡慕 嫉妒 轻蔑 嘲笑 2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 )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 )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 ) 3为什么老信客说“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用原话回答。 4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要作为重点写? (二)课外提升种树老人种树老人死了
7、,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
8、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上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大黄狗转来转去,修材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
9、值百十万呢。 ”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精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1、文中的种树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文章前半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4、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联系全文谈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五、课外练笔1、阅读积累:摘抄文中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10、。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平凡的人?请举一两例,写一段话,记述他们的事迹。【我的疑惑】信客答案一、1x x ji j lin j 晦 c 跋 沛 2眉 稀 潦 碎 3外出到城里谋生。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生活穷困愁苦,颓丧失意 4、信客档案名字:孙默默/程信 职业:信客 性别:男身体状况:老犯胃病和风湿病收入情况:收入微薄工作内容:发散、接收信物。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报死讯,收拾并送遗物。代读代写书信。 最高兴的事:工作几十年从没有失过一封信,一件物品。给焦急等待的家属送来了在外亲人的消息,看着别人高兴,自己也高兴。信客的工作被乡亲们还有老信客认可,得到别人的肯
11、定和表扬最高兴。最痛苦的事:被怀疑和诬陷最敬重的人:老信客,因为他教“我”要诚“信”,且我同情他,理解他,感激他。座右铭: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二、1、做信客很苦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是一个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待人宽容、通达事理的人。2、先写老信客,意在说明信客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一是强调信客“信“的职业道德。老信客既用自己的经历给年轻信客以指点,又用自己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使这些年轻信客迅速成长。3、重点写了两个:一是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这些突出说明了信客职业凶险但却仁义待人,任劳任怨,宽以待人等优秀品质。4、作者
12、褒扬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大提倡的。5、我手写我心写给信客的墓志铭(1)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思想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2)好人终有好报,愿你的灵魂在地下安息。(3)我尊敬的人啊,你辛苦啦,歇一歇吧,我会日日为你祈祷。四、 (一)1.D 2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3、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方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4
13、、代表家属料理同乡的后事,帮着家属张罗丧事,送死者的遗物。重点写这一事迹,表现了信客尽管忍屈受辱,也甘愿尽乡情乡谊的高尚品格。 (二)1种树老人是一个只愿付出、不求回报,具有奉献精神的人。2文章前半部分采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突出了种树老人种树、爱树,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品质。3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了体现和延续。4形象地表现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五、如: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协管员,因为他们不是正式的交警,很多人都不听他们的,甚至还会嘲笑侮骂他们,但他们依旧尽心尽责地守在岗位上,不停地挥舞旗子,吹着口哨,苦口婆心地规劝大家注意交通安全。清洁工,他们的工作又脏又累,待遇也不高,但他们工作的时候多专注呀,马路上任何一张小纸片,任何一块污迹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换来了整个城市的卫生。王顺友是四川藏族自治县的一名乡村邮递员,当地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还沿用着一种很古老的邮寄方式-邮递员骑着马走在漫长的邮路上挨家挨户送邮件,王顺友的邮路往返 360 公里,需历时 14 天。就这样,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雪域高原整整穿行了 20 年,工作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他所走过的路,相当于 21 趟二万五千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