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2 陋室铭(教师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1074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2 陋室铭(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2 陋室铭(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2 陋室铭(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2 陋室铭(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备人:秦春香 备课组:语文组 审核人: 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雁山中学七年级语文科导学案(教师用)课题: 陋室铭 课型:新授课 时间:两课时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4、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一、【预习导学】1、关于作者:本文作者( ),是( )代( )家( )家( )家,字( ),洛阳人。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2、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

2、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3、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铭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 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 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 柳子厚墓志铭 。二、【合作探究一】来源:学优高考网1、字音字形。陋室铭( ) 惟吾德馨( ) 苔痕( ) 鸿儒( )调素琴( )案牍( )西蜀( )2、翻译句子,解释重点词。(1)则: 名:(2)灵:(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3、帘青:(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来源:gkstk.Com(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孔子云:何陋之有:3、古今异义词。(1)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样子)(2)惟吾德馨 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3)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调: (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4、 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作动词,出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作动词,显出有灵气。来源:

4、gkstk.Com(3)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三、【合作探究二】整体把握1、分层,写层义。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第二层: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层:总结上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2、本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品味剖析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3、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

5、,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了什么修辞?作者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名山”与“灵水”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 “灵”的性质,起笔不落俗套。修辞手法:比喻、起兴4、写出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 “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人物博学多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情趣高雅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这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上”字写出了苔藓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听主人在说什么, “入”字则写出青草仿佛

6、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干什么。把苔藓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义人的灵性。流露出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7、怎样理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 含义?这两句写的是室中人的活动,表现其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其中前句是正面实写,后句是反面虚写。8、 “鸿儒”可以换成“群儒”吗?“金经”可以换成“五经”吗?“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成“五经” ,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 “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9、为什么要写到诸葛庐、子云亭呢?采用类比的手法。 “庐” “亭”是古代贤者诸葛亮、杨子云的居室,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和抱负10、课文名为陋室铭 ,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是否矛盾?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吧,而结尾处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主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欣赏形式美本文是一篇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或骈偶文,骈文是旧时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要求词句整齐对偶的文体,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辞藻的华丽。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请分别找出本文的骈句和散句。并找出押韵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