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期末备考精练: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08972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期末备考精练: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期末备考精练: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期末备考精练: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期末备考精练: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期末备考精练: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蛇曲多分布在平坦地区,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边境,却能看到“S”型的蛇曲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推测乾坤湾形成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3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 )A距黄河近,水量丰富 B离

2、聚落近,取水方便C岩层过滤,水质较好 D位置较高,不易被淹读“欧洲某半岛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4该半岛西侧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从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5影响该半岛主要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土壤 D交通图甲为黄河壶口瀑布,图乙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壶口瀑布岩石类型在图乙中的位置是( )A B C D7壶口瀑布不断向上游移动,是因为( )A上游地壳上升 B下游地壳上升 C河水侵蚀陡崖 D地壳水平运动8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题。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_乙-丙

3、 B乙_丙-甲 C丙-甲_乙 D丙_乙_甲9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 年 6 月 27 日在第三十一届

4、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0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11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 B C D2014 年 8 月 29 日,桂林喀斯特地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桂林又多了一个“世界级”旅游金字招牌。 “中国南方喀斯特”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地下河,因断层面

5、被侵蚀而成B和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C和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侵蚀而成D和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13下列与“喀斯特”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 B C D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地貌和热融滑塌地貌两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 )A云贵高原 B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C巴西高原 D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15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

6、湖 ( )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 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C面积广、水量大 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16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 ( )A热融沉陷一夏季 B热融沉陷一秋末冬初C热融滑塌一夏季 D热融滑塌一秋末冬初2016 年 9 月 25 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7 “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18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 B C D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述广西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

7、广西是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之一。 “百色一号”专列集装箱自备冷藏系统,2017 年向北京输送绿色果蔬近万吨(2)指出广西“南菜”输出量大的季节,说明其“北运”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对输出地的有利影响。旅游景观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气候、地形等条件密切相关,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3)在地景观和地景观中任选其一,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说出观赏该景观的最佳方法。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一条地下河。以地苏地下河为纽带,各类岩溶地貌景观有序、集中地分布于地下河水系周边等地。通过天窗群、季节性地表河、竖井、落水洞等相互联系,形成了统一的地表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

8、,呈现出“一河。百窗千山”的形态(如图)(4)结合图文材料,列举开发利用该地下河的合理方式。19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甲图 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乙图 某地喀斯特地貌等高线示意图(1)甲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乙图中地貌类型界线以_ (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有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典型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_岩,并且气温_,降水总量_,具备了适合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参考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9、】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坤湾地势较高,故其是地壳抬升而成(断裂下陷应为洼地) ,流水沿地表裂隙不断侵蚀而成,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2由图可知甲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 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 错误。故选 A。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段黄河含沙量较大,水较浑,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过滤,水质较好,C 正确;ABD 不是村民打井饮用的主要原因,故选 C。4B 5A【解析】4该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欧的峡湾地貌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属于冰川侵

10、蚀地貌。由于冰川侵蚀形成 U 形谷,后来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了峡湾。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半岛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6D 7C【解析】6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壶口瀑布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右图中为碎屑物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为沉积岩。7壶口瀑布不断向上游移动,是河流的溯源侵蚀作用造成的,即瀑布水流速度较大,侵蚀作用较强,不断侵蚀陡崖,导致瀑布后退。8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林地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

11、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 项正确。9A【解析】因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岩是石灰岩,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先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随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抬升,地势升高;裸露的石灰岩层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石林、溶洞、漏斗、天坑等喀斯特地貌,所以其地质过程是 A 项。10C 11C【解析】10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形成的。1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生物有一定的关系。12C 13C【解析】12为地下河,是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

12、,不是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A 错;和两个小地貌均为淀积作用而形成,B 错;和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侵蚀而成,C 对;和之间是裂隙不是断层,D 错。14B 15D 16C【解析】14结合材料可知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云贵高原、巴西高原、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冬夏季节温度较高,且这些地区没有冻土,不会出现热融地貌,所有排除 ACD 选项。故选 B。15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但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所以不会出现溶洞,A 错;热喀斯特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不是内力岩层运动形成的,B 错;热融湖面积大小与水量大小都受多种因素影响,C 错;湖水温度高于冻土,水

13、比热容较大,通过热量传递,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加速退化,使冻土层变薄或被切穿,D 对。16结合材料分析热融沉陷应该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排除 A、B;热融滑塌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地势起伏大,夏季温度高,冻土易融化,容易出现热融滑塌。故选 C。16C 17B【解析】16由文字材料可知, “大窝凼”附近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化学溶蚀而成,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选 C。17喀斯特洼坑是厚厚的石灰岩层被流水溶蚀加剧的过程。观察四幅图:图和图中均有地下溶洞,区别在于图中的溶洞受溶蚀进一步扩大,且裂隙进一步发育,落水洞连通溶洞顶部,故先后;图和图中溶洞顶部均塌陷,应发生在溶洞进

14、一步扩大、落水洞发育之后;再区别图和图,图中溶洞空间更大,且顶部受风化侵蚀,岩石剥落,故先后。综上,喀斯特洼坑的形成过程是。据此选 A。18(1)山地分布在西北部;平原、丘陵分布在中南部;海岸地貌分布在北部湾沿岸;岩溶地貌分布广。(2)冬季;条件:交通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影响: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3)地景观形成原因:位于亚热带,地势起伏大,水热条件好,水源充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观赏方法:适宜距离,俯视。或地景观形成原因:位于亚热带,气候湿热,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观赏方法:乘船游览,置身其中(4)利用天窗引水灌溉;地下河出口建坝蓄水:利用地下河落差

15、发电:天窗、地下河等旅游观光(利用天窗网箱养殖等)。【解析】 (1)由图中海拔高度可知,图中的西北部地区大于 1000m,是山地;中南部海拔在 0-500m 之间,是丘陵、平原;该地区石灰岩广布,典型地貌是喀斯特地貌,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为海岸地貌。(2) “南菜北运”的最佳季节是北方不生产蔬菜的季节,当地蔬菜供应不足,市场广阔,所以应在冬季;南方的蔬菜运到北方地区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险技术支撑。南菜北运能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蔬菜外运能增加就业机会等。(3)读图地景观是梯田,属于农业生产景观,其形成是人们改造地形使其有利于农业生产;欣赏梯田应在适当距离俯视。地景观是山水旅游资源景观,是石

16、灰岩在湿热的环境下,受流水溶蚀形成的;近距离置身其中,乘船游览才能观赏到最佳风光。(4)河流的作用一般有供水、发电、旅游、养殖、航运等。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河流为地下河,所以不易发展航运;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天窗进行引水灌溉,建设水坝进行发电、养殖等。19(1)峰林 东 地下河(溶洞) (2)石灰 较高 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解析】 (1)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类型特点。甲图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形成众多闭合等高线,可判断出该为“峰林” 。读乙图,分析地形界线东西两侧地形特点,西侧较为平缓,东侧多 山峰,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地下喀斯特地形主要为地下河和溶洞。 (2)喀斯特地貌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在大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参与下,经过流水溶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大量的石灰岩,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所以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 (3)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浅薄贫瘠,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且地块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