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滦平县第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08228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滦平县第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滦平县第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滦平县第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3.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教学重点: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恐龙无处不在 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在距今约 23 亿年前6500 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

2、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体表面覆盖着有鳞片的皮肤。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等等。在这漫长的 165 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迭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6500 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 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设计(二)来源:gkstk.Com6500 万年前

3、,在地球上生活了 16 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1) 辨音: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遗骸 褶皱 劫难 追溯(2)释义:遗骸 褶皱 劫难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3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学生谈自己阅读的初步印象。来源:gkstk.Com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

4、“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三、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教师巡视各组,掌握讨论情况,随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然后选交流成功的两个小组介绍阅读成果。明确:1恐龙无处不在,说明对象为“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为: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文章的思路简述如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1 段,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第二部分为 27 段,

5、介绍恐龙无处不在是大陆在漂移。2、3 段介绍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4、5 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6、7 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第三部分为 812 段,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为 1315 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其他生物,确证这一推断的正确性。总之,全文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表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2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为“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为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

6、因。文章的写作思路如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1 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为 26 段,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为 711 段,解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火山说”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部分为 1217 段,依据科学理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教师总结: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我们不禁为作者道好称奇,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教后反思:

7、这篇文章是一篇带有科普性质的说明性的小品文,其实并不是很正规的说明文。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读一遍后基本都能明白作者的观点。在备课是发现大部分老师都是从题目入手,询问学生本文是不是讲恐龙的,然后引出“板块构造”理论,在得出结论。而我在备课是一直在考虑如何能够和别的老师区别开来,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时虽然整体的框架基本没有跳脱出原来的框框,但在设计问题是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寻找学生在阅读时会产生的以及会感兴趣的问题。在分析文章中穿插介绍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寓教于乐,还课堂与学生。课后再加了一个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他们知道的“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的例子,让学生讲课上的知识和他们以前的认知结合起来。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设计时太过于考虑学生能否快速的回答我的提问,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是很到位。特别是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讲不够深入,只是点到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