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学 习目 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分布。重 点难 点重点:1、我国农业的发展 2、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难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教法选择 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课前准备 地图 多媒体图片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教 学时 数 课时 1教学时数 第 1 课时备课总数 第 1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
2、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二、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学习目标(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三、“我国农业的发展”(学生自学)1问:我国农业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2提问:近
3、20 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问题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回答、看图、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 上山打野兔B 野外采蘑菇C 水塘养鱼(答案为 C)讨论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 ”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主备人: 范一成 备课组长签字:范一
4、成 学科主任审核签字: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承转:建国以
5、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让学生自己总结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1让学生读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先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接着提问:(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 2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
6、判断的理由。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示图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气候的差异是主要原因:北方年降水量较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小麦;南方年降水量较多,以水田为主,且热量充足,适宜种水稻。)课堂练习:在“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并说出它们所产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作业设置 整理主要的知识点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