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23 《记承天寺夜游》.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0426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23 《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23 《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23 《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23 《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23 《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悠扬的古琴曲就像时光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皓月当空,引发了古人无限情思,我们似乎听到有两个人在月下聊天。那又是谁呢?他们又在谈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借着这琴声和苏轼的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的疑问向古人要答案去!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1 课时一、新课导入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

2、成三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些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遂(su) 寝(qn) 相与(y) 藻(zo) 荇(xng)2 文言词语(1)重点词语相与:共同,一同。空明:形容月光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2)古今异义但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 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闲人 古义:悠闲自在的人 今义:无所事事的人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念 古义:想到 今义:思念;读(3)一词多义遂 遂至承天寺

3、寻张怀民(于是,就)来源:gkstk.Com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终于,到底)盖 威盖海内,功章万里之外(压倒,胜过)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覆盖,遮盖)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议论)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盖竹柏影也(表推测)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纵逸王志(崇沿,重视)然 欣然起行(的样子)不以为然(对)不知其所以然(代词,那样)然而(表转折)至 遂至承天寺(到)讨厌之至(极点)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4)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5)文言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角衣欲睡(省

4、略主语“余”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6)结合注释译文,教师重点点拨。3 朗读指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 作者名片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22 岁中进士,深

5、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新法而被贬黄州。在散文、诗词和书画上均有惊人成就。5 背景追溯(1)乌台诗案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此案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 ,所以此案又被称为“乌台诗案” 。 “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诗上表中的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2) “东坡居士”的由

6、来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到达黄州。作为贬外官员,他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常常是数米而炊,入不敷出。据说他当时每月将三十吊钱挂在屋梁上,每天取一吊,可见其生活之困窘。因为苏轼诗名极高,所以虽然是贬谪官员,但地方上的官吏还是很关照他的,当时的黄州太守特批五十亩官田让其耕种。由于这块地地处城东,苏轼便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称号。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点拨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2 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点拨明确】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

7、的不假思索。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 。两个人的关系甚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二)深层理解1 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 ,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 。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点拨明确】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入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 “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

8、中的闲情。2 文中哪一句描写了月夜美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点拨明确】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了比喻的修辞,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好境界。3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点拨明确】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 “何处”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4 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明确】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有关月亮的诗句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唐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张惠言: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清梁章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宋柳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