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 安 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 整 完 善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二 一 七 年 六 月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目录I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一、调整目的 .1二、调整任务 .1三、调整依据 .3四、调整原则 .5五、规划范围 .7六、规划期限 .7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 8第一节 区域概况 8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10第三节 本轮规划中期评估 13第四节 调整完善面临的新形势 20第三章 规划调整目标 22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2第二节 土地利用目标 22第三节 规划调整指标 24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7第一节 农用
2、地 27第二节 建设用地 28第三节 其他土地 30第五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32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目录II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32第二节 建设用地布局 33第三节 生态用地布局 38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39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 39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 40第三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40第四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 41第五节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41第六节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42第七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4第一节 允许建设区 44第二节 有条件建设区 44第三节 限制建设区 45第四节 禁止建设区 46第八章 土地利用重点任务 4
3、7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47第二节 节约集约用地 48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 51第九章 街道主要用地调控 53第一节 街道土地利用方向 53第二节 主要用地调控指标方案 54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目录III第三节 区级预留指标使用 54第十章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56第一节 交通项目 56第二节 水利项目 56第三节 环保项目 56第四节 电力项目 56第五节 文物保护及旅游项目 56第六节 其他项目 57第十一章 规划调整实施保障措施 58第一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配套制度 58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 58第三节 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规划目标
4、落实 59第四节 提高规划管理科技水平 59第五节 建立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机制 60第十二章 附 则 61附表附表 1 未央区规划目标指标表 .62附表 2 未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3附表 3 未央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调整表 .64附表 4 未央区分街道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65附表 5 未央区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66附表 6 未央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67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目录IV附表 7 未央区各街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2附表 8 未央区各街道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 .73附表 9 未央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调整表 .74附表 10
5、 未央区建设用地管制区面积表 .75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一章 总则1第一章 总 则一、调整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新要求,促进土地规划理念转变,保障本区“十三五”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 土 资厅 函 20141237 号 )和 陕 西 省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调 整 完 善 工 作 方 案 (陕 国 土 资 发 201513 号 )总 体 要 求 ,按 照 省 、市 统 一 部 署 安 排 ,以20
6、14 年 为 基 准 年 ,对 西 安 市 未 央 区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2006-2020 年 )(以 下 简 称 “规 划 ”)做出调整完善。通 过 本 次 调 整 完 善 工 作 ,合 理 调 整 耕 地 保 有 量 和 基 本 农 田 面 积 指标 ,确 保 耕 地 面 积 稳 定 ,进 一 步 强 化 基 本 农 田 保 护 ;适 当 调 整 建 设 用 地规 模 ,优 化 城 乡 建 设 用 地 结 构 和 布 局 ;积 极 适 应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客 观要 求 ,进 一 步 树 立 节 约 集 约 循 环 利 用 的 资 源 观 ,强 化 约 束 性
7、指 标 管 理 ,实 行 建 设 用 地 总 量 和 强 度 双 控 ,保 障 中 、省 、市 、区 级 重 点 建 设 项 目 顺利 落 地 ,实 现 “调 结 构 、优 格 局 、促 发 展 ”的 总 体 目 标 。二、调整任务(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及其连续变更到 2014 年的土地数据为基础,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评估过程中,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等成果,及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 评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一章 总则2价 研 究 ,明 确 区 域 国 土 资 源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承 载
8、潜 力 和 方 向 ,为 规 划 目标 确 定 、指 标 规 模 调 整 、空 间 布 局 和 结 构 优 化 等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二)调整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合理调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调整,一是在数量上要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二是在质量上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坚持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确保把优质耕地和经过土地整治的其他耕地优先保护起来。对建设用地的调整,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省、市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规划剩余空间情况,统筹安排开发区、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用地规
9、模和布局,优化建设用地比例结构,通过 倒逼存量挖潜,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三)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在坚持统筹安排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的调整优化。基本农田布局确需调整的,必须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对现有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空间布局作适当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的调整,一是加强与城乡规划、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避 让优质耕地,最大限度保护河流、湖泊等生态用地。二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以布局优化为主,促进全区发展
10、。三是严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一章 总则3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四是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文物遗址保护需要,结合城中村改造工作,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建设用地按规划进行土地整治、产权置换,促进农民进城。五是合理调整产业用地结构和布局,保障交通、水利、电力等重点基础设施用地,尤其是要优先安排和保障社会民生、文物遗址保护,以及国家、省上支持发展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用地等。(四)推进“三 线” 划定和 “多规合一”结合规划调整完善,统一部署,根据调整后的规划主要指标和用地布局,优 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
11、红线,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结合“ 三线”划定,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 ,推进“ 多规合一 ”。三、调整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8号), 2004 年 8 月 28 日;2、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土 地 管 理 法 实 施 条 例 (国 务 院 令 第 256 号 ),2014 年 7 月 29 日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257 号),1998 年 12 月 27日。(二)政策文件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一章 总则41、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 号),200
12、8 年1 月 3 日;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61 号),2014 年 9 月 1 日;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 72 号), 2017 年 5 月 8 日;4、国 土 资 源 部 办 公 厅 印 发 的通 知 (国 土 资 厅 函 20141237 号 ),2014 年 10 月 28 日 ;5、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 号),2014 年 10 月 18 日;6、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 号),2014 年 2 月 13 日
13、;7、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 号),2016 年 8 月 4 日;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 号),2016 年 6 月 30 日;9、陕西省节约集约用地实施细则(试行)(陕国土资发201456号),2014 年 11 月 24 日;10、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陕国土资发201513 号);11、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陕国土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一章 总则5资发201644 号),2016
14、 年 8 月 8 日;12、关 于 做 好 全 省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调 整 完 善 主 要 指 标 安 排 使用 管 理 的 通 知 (陕 国 土 资 发 201646 号 ),2016 年 8 月 12 日 。(三)技术标准1、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TD/T 1024-2010),2010 年 6 月 27 日;2、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TD/T 1021-2009),2009 年 11 月 18 日;3、国 土 资 源 部 县 级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数 据 库 标 准 (土 地 管 理行
15、业 标 准 TD/T 1021-2010),2010 年 9 月 10 日 ;4、陕 西 省 县 乡 级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调 整 完 善 技 术 要 点 (试 行 ),2016 年 6 月 。(四)相关规划及其他成果1、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调整完善;2、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3、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4、未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5、未央区城市周边基本农田举证划定成果即全域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四、调整原则(一)坚持总体稳定,局部微调以本轮规划为基础,在规划总体格局不变的前提下
16、,适当调整耕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一章 总则6地 保 有 量 、基 本 农 田 保 护 面 积 、建 设 用 地 总 规 模 等 规 划 指 标 ,局 部 调 整建 设 用 地 空 间 管 制 和 土 地 用 途 分 区 ,优 化 土 地 利 用 空 间 布 局 。(二)坚持应保尽保,量质并重按照布局基本稳定,保护优先,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坚持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优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将城市周边、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三)坚持节约集约,优化结构在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前提下,结
17、合用地实际和发展需要,合理调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四)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 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引导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和优化。(五)坚持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涉及规划目标、规划布局重大调整和“三 线” 划定的,及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会同开展工作。加强上下级规划衔接协调,主动做好与未央区“ 十三五” 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生 态保护规划、开发区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的衔接协调,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西安市
18、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一章 总则7五、规划范围未央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包括张家堡、辛家庙、徐家湾、草滩、三桥、六村堡、汉城、 谭 家、大明宫、未央宫 、建章路和未央湖等 12个街道,59 个社区, 202 个行政村。土地 总面 积 264.41 平方公里。未央区中心城区属西安市中心城区一部分,范围包括张家堡街道、三桥街道(部分)、辛家庙街道、徐家湾街道、大明宫街道、谭家街道、草滩街道、六村堡街道(部分)、未央 宫街道、 汉城街道建章路街道(部分)、未央湖街道,范围面积 218.48 平方公里。六、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2005 年;规划期限:2006 -20
19、20 年;规划调整基准年:2014 年;规划目标年:2020 年。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8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地理位置未央区位于西安市区北部,地理坐标界于东经 10847081090221、北纬 341450342622。西越漆渠河与长安区和咸阳市秦都区相连,北 临渭河与高陵区和咸阳市渭城区隔河相望,东至灞河与灞桥区分界,南部由西向东依次与长安区、雁塔区、莲湖区和新城区接壤。区政府驻地张家堡街道,全区土地总面积 264.41 平方公里,占西安市土地面积的 2.62。二、自然条件(一 )地 形 地 貌本 区 地 形
20、 地 貌 为 渭 河 冲 积 平 原 ,地 形 平 坦 ,地 势 南 高 北 低 ,地 貌 类 型 单 一 。由 北 向 南依次分为渭河漫滩和一、二、三级阶地,二 、三 级 阶 地 东 高 西 低 ,河 漫 滩 与 一 级 阶 地 转 为 西 高 东 低 ,海拔在 364412 米 之 间 。(二)气候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太阳总辐射量为 111.4 千卡/ 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2026.8 小时,年平均气温 13.3,年均无霜期为 208 天,年平均降水量 580 毫米左右。(三)土壤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
21、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9土壤以 土 娄 土、黄土性土、潮土三大类为主。(四)水文未央区是西安市拥有水系最多、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区, “八水绕长安” 盛景中的渭河、灞河、浐河等河流穿境而 过,还包括氵 皂 河、漆渠河、太平河等, “九湖映古城”美景中的汉城湖、未央湖水韵盎然,水面面积过万亩。三、经济社会条件(一)人口2014 年,全区常住人口 82.28 万人,城镇人口 76.79 万人,城镇化率 93.33%。户籍总人口 58.70 万人,其中非 农业人口 44.59 万人,占总人口的 75.96%。(二)经济2014 年 全 区 实 现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675.20 亿 元 ,财 政
22、 总 收 入 135.13 亿元 ,社 会 消 费 零 售 总 额 411.62 亿 元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915.51 亿 元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36462 元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18364 元 。(三)交通未央区是西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必经之路,距离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 8 公里,并 拥 有西北地区最大的西安铁路北客站。陕西“米”字型公路骨架八条放射线中的六条节点在本区境内,西接西宝高速,北接西铜高速,东临西阎高速、西潼高速,市际、省际公路交通便捷。机场高速一号、二号线、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地铁 1 号线、2 号线穿境而过,同 时有
23、北三环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运输网,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10交通便捷。(四)文物区内古遗址众多,文物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先后有秦、汉 、唐 等 12 个 王 朝 在 此 建 都 ,区 内 文 物 古 迹 数 量 之 多 、面 积 之 大 、价 值 之高 堪 称 全 国 县 (区 )之 最 。境 内 现 有 国 家 级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3 处 ,古遗 址 47 处 。秦 阿 房 宫 、汉 未 央 宫 、唐 大 明 宫 、汉 长 安 城 “三 宫 一 城 ”等遗 址 驰 名 中 外 。(五 )开 发 区境
24、 内 有 国 家 级 西 安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西 咸 新 区 沣 东 新 城 和 浐 灞生 态 区 。其 中 西 安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位 于 未 央 区 北 部 渭 河 以 南 沿 岸 至 郑西 铁 路 之 间 区 域 和 辖 区 中 部 汉 长 安 城 遗 址 以 东 区 域 ,主 要 涉 及 六 村 堡街 道 、建 章 路 街 道 、汉 城 街 道 、张 家 堡 街 道 、大 明 宫 街 道 、徐 家 湾 街 道和 未 央 宫 街 道 ,范 围 面 积 5885.0 公 顷 ;西 咸 新 区 沣 东 新 城 位 于 未 央 区西 部 福 银 高 速 以 西 区 域
25、 ,涉 及 三 桥 街 道 和 建 章 路 街 道 ,范 围 面 积5055.6 公 顷 ;浐 灞 生 态 区 位 于 未 央 区 东 部 ,主 要 涉 及 未 央 湖 街 道 、徐 家湾 街 道 、谭 家 街 道 和 辛 家 庙 街 道 ,范 围 面 积 3120.0 公 顷 。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2014 年,农用地 6720.7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25.42%;建设用地 18274.7 公顷,占 69.11%;其他土地 1445.3 公顷,占 5.47%。(一)农用地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11耕地 4
26、226.1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62.88%;园地 900.1 公顷,占 13.39%;林地 614.6 公顷,占 9.15%;其他农用地 979.9 公顷,占14.58%。(二)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 15927.7 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87.16%,其中城镇用地 12296.4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77.20%,农村居民点 3516.0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22.08%,采矿用地 115.3 公顷,占城乡 建设用地面积的 0.72%。交通水利用地 2134.9 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11.68%,其中铁路用地 183.1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8.58%,公路用地
27、1668.4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78.15%,管道运输用地 4.3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0.20%,水 库水面 40.5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1.90%,水工建筑用地 238.6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11.17%。其他建设用地 212.1 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1.16%。全部为特殊用地。(三)其他土地其他土地全部为水域,面积 1445.3 公顷。二、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率高未央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2014 年,全区除河流滩涂外的全部土地已被
28、开发利用,土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12地利用率为 94.53%。(二)城市用地特征明显,建设用地占比大本区地处西安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城市特征,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 69.11%,城镇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46.51%,占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 77.20%,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 99.01%。(三)文物古迹众多,遗址保护区面积大西安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都,建城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曾有13 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其中都城建在未央的就有 12 个,秦、汉、隋、唐封建王朝在此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址(迹),主要有驰名中外的秦
29、阿房宫、 汉长安城、汉未央宫和唐大明宫遗址。遗址保护区面积达4655.2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7.61%。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一)耕地保护难度加大随着大西安建设的推进,未央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本区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将不可避免。规划调整完善期,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各项建设项目落地,还将占用大量的耕地,耕地保护难度将会加大。(二)城乡结合部用地散乱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施,本区城市发展用地增加,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程度和价值日益增长,村一级的土地又缺乏统一规划,不按土地用途分区进行用地现象时有发生,导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
3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13致局部用地布局散乱。(三)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导致规划频繁修改本轮规划实施 9 年间,因预期不足,部分区域用地布局不合理,导致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等共调整修改规划 3 次,涉及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第五水厂、西安国际高尔夫球场项目、陕西省广播电视台第一发射塔、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项目。在规划实施期间频繁调整规划,一方面,影响用地单位的建设进度,也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给未央区的产业布局带来了一定影响。第三节 本轮规划中期评估一、规划指标执行情况(一)总量指标1、耕地保有量本轮规划到 2020 年,未央区耕地保有量目标为 1400.0 公顷;到2
31、014 年,全区 实有耕地面积 4226.1 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超出2826.1 公顷。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本轮规划市级未给未央区安排基本农田保护任务。3、建设用地总规模本轮规划到 2020 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20423.9 公顷以内;到 2014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18274.7 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 2149.2 公顷。4、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14本轮规划到 2020 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7549.7 公顷以内;到 2014 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 15927.7
32、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 1622.0 公顷。5、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本轮规划到 2020 年,全区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 17549.7 公顷以内;到 2014 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12411.7 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 5138.0 公顷。(二)增量指标1、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本轮规划到 2020 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7135.2 公顷以内;到 2014 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已使用 4381.0 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 2754.2 公顷。2、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本轮规划到 2020 年,全区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6135.0 公顷以内;到 20
33、14 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已使用4361.0 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 1774.0 公顷。3、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本轮规划到 2020 年,全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4703.4 公顷以内;到 2014 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已使用 3678.0 公顷。与规划目标相比,剩余空间为 1025.4 公顷。(三)效率指标本轮规划到 2020 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 107 平方米以内。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15到 2014 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 150 平方米。与规划目标相比,超出 43 平方米,节约集约用地
34、有待提高。二、规划布局实施情况(一)开发区规划布局实施到 2014 年,全区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4381.0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集中在六村堡街道、汉城街道、草滩街道、徐家湾街道、谭家街道和辛家庙街道。未央区范围内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安浐灞生态区。按开发区统计,截至 2014 年底,沣东新城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已使用 903.4 公顷;经开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已使用 757.0 公顷;浐灞生态区范围内已使用 1035.6 公顷;未央本部已使用 1685.0 公顷。(二)重点项目布局实施2006-2014 年,全区建设用地增加量为 4021.7 公顷,其中位于允许
35、建设区范围内 3258.0 公顷,占总增加量的 81.01%,剩余增加量中385.8 公顷为西铜高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第四污水处理厂、大西铁路、地铁二号线、 郑西铁路客运 专线未央段、西安至宝鸡铁路客运专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占总增加量的 6.59%,其他为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增加。规划的实施,落实了大明宫建材家居商贸物流基地、西部建材城、西安市城市改造项目、大明宫太液池及周边改造项目、纬二十六街经济适用房项目、金秋老年公寓项目、北客站储备地、长安大学渭水校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16区以及红光村、韩家湾、三家庄、 红旗
36、村、草二村、王家堡村等城改项目用地需求,并保障了西铜高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大西铁路、郑西铁路、西安至宝鸡铁路客运专线、地铁二号线、大兴东路、第四污水处理厂等多项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三)规划布局调整为保障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第五水厂、陕西省广播电视台第一发射塔、西安国际高尔夫球场项目、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项目等 项 目 在 区 内 顺 利 落 地 ,对 涉 及 到 的 西 安 市 市 级 、未 央 区 区 级 及 相 关街 道 规 划 进 行 了 局 部 调 整 。规 划 实 施 期 间 ,先 后 共 修 改 规 划 3 次 ,调 整面 积
37、 107.6 公 顷 。二、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一)社会效益本轮规划实施以来,全区紧抓城市发展重心北移和行政中心北迁的历史机遇,坚持“ 板块联动、融合发展”理念,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未央;北客站、未央路、北三环、大明宫“ 四大商圈” 建设加速推 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 长贡献率从 52.30%提高到 55.50%;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实施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 城中村”整治,完成整村拆除 34 个,拆迁面积 1110 万平方米;累计完成 66 条市政道路近 2000 亩土地、70 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征地拆迁任务,秦 汉大道(未央段)、东北三环立交等 45 条道路边线通车,
38、市政道路建设数量占全市 50%以上,全区高水平新型城市化取得 阶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17段性成果。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 2010 年的 2.3:1 缩小到 2.0:1;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4.81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75 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8 万人,实现回迁安置居民 7.2 万人。(二)经济效益本轮规划实施以来,区域土地产出率水平逐步提高。全区 GDP由 2005 年的 119.34 亿元增加到 2014 年的 675.20 亿元,建设用地地均 GDP 由 2005 年的 0.84 亿元/平方公里增
39、长到 2014 年的 3.73 亿元/平方公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 2005 年的 103.03 亿元增加到 2014 年的 915.51 亿元。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由 2005 年的0.99 亿元/平方公里增长到 2014 年的 5.05 亿 元/ 平方公里;地均工业产值由 2005 年的 0.69 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 2014 年的 4.11 亿元/平方公里。土地利用强度进一步增大,土地产出增长趋势明显,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连续入围陕西省“ 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三)生态效益本轮规划实施以来,全区按规划组织实施了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八水润西安规划,先后建设了汉
40、城湖、未央湖、太液池、阿房湖和西安湖等湖池水景区及浐灞生态湿地公园;渭河、灞河、浐河、太平河、漕运明渠和幸福渠整治基本完成。区水务和河道管理部门结合渭河岸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适度开展休闲观光、有限开发利用河道资源,为区域群众建设城北的水文化休憩公园。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18沿渭河和浐灞河河堤外侧种植了宽约200米左右的生态防护林带, 总长度达到30多公里,在未央区的北面和东面形成绿色隔离带和保护带。以海 绵城市、森林城市等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渭河南岸及浐河、灞河独特水韵魅力,塑造以水脉、林地、绿化为重点的绿色生态网络基底,初步形
41、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型城区,在西安大都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三、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建设用地需求量大,规划指标不足“十三五”期间,全区 经济社会处于“ 追赶超越” 发展与结构优化的重要阶段。按照“ 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 化大都市中心区” 定位,在继承原有发展格局基础上,按照推进产业发展转型、提升环境品质、服务人民生活的原则,全力构筑“一核、六带 、十大板块”的空间构架体系。发挥 区位优势,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构建现代都市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推动经济发展走向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抢抓丝绸之路跨国联合成功申遗机遇,深入挖掘汉
42、唐历史文化特色,加强遗址保护和利用,推进遗址保护展示。 规划后期建设用地需求量大,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不能满足“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相关专项规划和土地规划在建设用地布局上不一致由于各行业规划编制的基期和规划期限不统一,本轮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发展空间不可避免地与各行业用地需求出现偏差;特殊区域用地管制缺乏弹性;列入规划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尤其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19是线性工程,因设计方案优化导致实际用地与规划安排用地产生偏移。1、文物遗址保护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矛盾2012 年,西安汉长安城国家
43、大遗址保护特区管理委员会,把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面积规划为 5702.0 公顷;且文物部门规划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有相应的文物展示和复原等建设用地,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确定为禁止建设区,对文物保护相关项目的报批带来了很大的阻碍。2、渭河综合整治专项规划部分区域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渭河综合整治、浐灞河综合整治、漆渠河、太平河及汉城湖综合整治等水利项目陆续实施,项目所要建设的河堤、河堤路以及湿地的位置和范围都与本轮规划存在差异。(三)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欠缺规划实施过程中,重行政管理手段,轻经济激励机制,导致规划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耕地保护缺
44、少激励机制,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缺乏相关利益引导机制,土地经营者和用地单位对耕地的保护和再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不高。第四节 调整完善面临的新形势一、国家政策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20提出了“ 五 位 一 体 ”、“四 个 全 面 ”、“三 大 战 略 ”等 重 要 部 署 ,创 新 、协 调 、绿 色 、开 放 、共 享 的 发 展 理 念 ,将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提 到 了 全 新 的 高 度 。为 积 极 适 应 把 握 经 济 发 展 理 念
45、,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理 念 也 进 行 调 整转变,即:指标管理型规划向空间管制型规划转变、增量调节型向总量管控型规划转变、专业部门型向全局全域型规划转变。提出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三线” 划定,以及融合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多规合一 ”等新的规划方式,对 土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提 出 了 新 要 求 。二、 “十三五”规划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新方向“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是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重要时期,更是未央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标准小康社会,初步建成具有历
46、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的重要时期。本区紧抓住国家实施“ 一带一路 ”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和 浐灞生态区发展战略等的深入实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西安市委市政府驻地北迁未央、铁路北客站落址未央并投入运营等,使未央在西安市的行政、经济中心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确定。保障 “十三五” 期间各 项建设任 务顺利实施,做好建设 用地规模布局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规划的统筹管控能力,将成为本次规划调整完善面临的主要问题。三、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规划调整提出新要求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 的战略决策,对土地规划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7、(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21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全面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 第三章 规划调整目标22第三章 规划调整目标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根 据 西 安 市 未 央 区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三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到 2020 年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总 体 目 标 是 :率 先 全 面 建 成 更 高 标 准 小 康社 会 ,初 步 建 成 具 有 历 史 文 化 特 色 的 国 际 化 大 都 市 中 心 区 。一、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0 亿元,年均增长 8.5%;区级财政收入达到 54.00 亿元,年均增长达到 7.5%;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 体系更加完善,服 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53.0%;社会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