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4697688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十二五”发展规划2目 录一、园区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分析 (一)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成绩与优势(二)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二、园区“十二五” 人力资源发展环境(一)区域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机遇(二)区域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挑战三、园区“十二五” 人力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三)具体指标四、园区“十二五” 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任务(一)研究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人才开发水平(二)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三)健全人力资源培养和培训体系,推动人力资源质量提升(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提高创新能力(五)加大创业培育和扶持

2、力度,完善创业环境3(六)优化园区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人才吸引五、园区“十二五” 人力资源发展的重点工程(一)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二)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三)科教领军人才创新工程(四)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五)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六)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程(七)优秀大学生创业扶持工程(八)人才管理队伍提升工程4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人力资源发展是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为促进园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根据苏州市“十二五”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和苏州工业园区“ 十二五”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

3、的需求,制定本规划。一、园区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分析(一)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成绩与优势“十一五” 期 间是园区人力 资源开发工作取得重大 进展的时期。五年来,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紧密围绕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始终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大幅度增加人才投入,大力度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大规模培养培训人才,以人才培养、人才载体建设、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人才培训、人才服务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等为抓手,重点建设推动园区人力资源快速发展的循环工作体系,开创了人力资源工作的新局面,为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十二五”时期园区人力资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人力资源数量与

4、质量并增,人才高地位置凸显(1)人力资源总量和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截止到 2010 年底,全区总就业人口达 60 万人,较“十一五”期初的 32.5 万人增长了 85%,平均年龄 27 岁,与“十一五” 期初持平。按照学历划分,大专以上人才达到 19.5 万人,较“十一五” 期初5的 7.9 万人增长了 147%。按照学历划分,全区大专以上人才中博士 2295 人,硕士 12273 人、本科 90583 人,大专 90259 人,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十一五” 期初的 2517 人增长了 479%。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有关数据,苏州工业园区的就业人口总量和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在全国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均

5、名列第一。(2)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截止到 2010 年底,园区内大专以上人才数量占就业人口比例从“十一五 ”期初的 24.2%上升至 32.55%,其中中新合作区内大专以上人才比例从 30%上升至 40%左右。园区制造业内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从“十一五” 期初的 79.1 %下降至目前的63.1%,制造业内大专以上人才比例从“十一五” 期初的 20.2%上升至 29.7%,其中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占就业人口比例达到 1.22%。园区服务业内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从“十一五” 期初的 20.8 %上升至目前的 36.7%,服务业内大专以上人才比例从“十一五” 期初的 32%上升至 38.3%,

6、其中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占就业人口比例达到 4.83%。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为园区的产业转型和服务业倍增计划的推进提供了人才保障。(3)高层次人才高地位置显现截止到 2010 年底,共有 24 名在园区创新创业的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其中通过园区单位申报入选的有 15 人,另有 9 名外地入选的千人计划人才在园区创业,全区千人计划入选人数约占苏州全市的 50%。全区有 52 人获“ 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称号,约占全市的 40%;64 人获“ 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称号,约占6全市 50%。在国家商务部的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和江苏省人才工作责任制考核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各项人才指标均

7、名列前茅。(4)人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开放程度最高的开发区,人才的国际化特征明显。截止 2010 年底,在园区就业的外籍人才 5544 名,累计引进外国专家 1000 多名,累计引进的海外归国人才 3000 名,集聚各类海归人才创办企业 300 多家。苏州工业园区于 2009 年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评为“海外高层次人才 创新创业基地” 。2、工作机制持续优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1)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能力持续增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中介,目前已有包括美国万宝盛华等位列世界 500 强的跨国人力资源公司在内的各类人力资源中介机构 100 多家落户园

8、区;坚持面向全球、面向全国多渠道招聘和引进人才,形成了包括园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异地招聘、校园招聘和海外招聘等四大招聘品牌,有效保障了园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需求。(2)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园区率先建立了“四位一体 ”的人力资源指数系 统,该信息系统从需求、供给、匹配和薪酬等多个角度精确地衡量和反映人力资源市场状况及变化趋势,实时、全面、动态地提供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帮助政府、企业和劳动者掌握市场,准确决策,提高了人力7资源市场的运行效率,也为园区人力资源发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例如,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园区管委会通过指数系统了解到园区人力资源

9、需求信心持续下降,及时做出了向区内企业免费提供招聘展位的决定,降低了企业招聘成本,对抵御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3)人才培养和培训能力加强随着科教创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区内人才培养能力已具一定规模,截止到 2010 年底,科教创新区已吸引入驻了 1所国家级研究所和 18 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副教授以上教师1700 人,各类在校学生规模近 7 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层次学生比例不断提高,达到近 2 万人。近年来区内培训事业快速发展,各类培训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层次逐年提高,各类培训机构达到 25 家,已经累计培训 34 万人次,其中中高端类别培训占

10、 62。科教创新区内已逐步建成服务园区,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弥补了原先苏州地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高层次培训机构数量较少导致的人才培养培训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的缺陷。(4)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 期 间,园区 陆续出台了包括高 层次紧缺人才薪酬补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国重点高校实习基地、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0 年出台了“ 金 鸡湖双百人才计划”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加 强人才发展投入力度,人才专项资金连年快速增长,2010 年达到了 1 亿元,8重点在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安家补贴、薪酬待遇、住房保障等方面加

11、大补贴力度,并在国内首创了人才优租房政策。一系列覆盖面广、力度大的人才政策的实施,对园区人才的吸引、培养和激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人才环境日趋完善,吸引能力不断增强(1)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初见成效园区以实施科技跨越计划为抓手,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坚持筑巢与引凤并举,兴建了苏州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生物纳米园、中新生态科技城等创业载体达 300 万平方米,形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 10 大国家级创新基地,通过兴建载体、搭建平台、引进研发机构等方式有效集聚了一批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全区 80%的硕士以上人才集中在科技创新载体内,科教创新区、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

12、园等载体内大专以上人才比例约占就业人口的 95%。(2)创业融资和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园区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小贷中心,建设了 4 万平米的沙湖股权投资中心,以苏州创投集团为引领,已引进各类创投和担保机构 80 多家,资金规模超 180 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创投、产业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扶持体系。开通了人才服务“绿 色通道” ,对高层 次创业创新人才提供 经营管理专项培训和专人服务。(3)宜居环境不断改善按照园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文化、医疗卫生、教育、交通、9商贸、体育、娱乐设施建设,加大区域环境和生态园区建设力度,大力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水平,为人才创造安全、方便、温馨的宜居环境。

13、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结果中,园区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指数连续多年位居第一。(二)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十一五” 期 间,园区人力 资源发展工作取得了 长足进步,根据园区的发展定位, “十二五” 时期是园区 “实践科学发展、塑造国际品牌” ,促 进产业战 略转型升级,实现新一 轮经济快速发展关键时期。因此,目前园区人才开发工作的现状,与园区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1、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内一流的开发区相比较,园区的高层次人才规模,特别是高层次科研人才、自主创业人才数量偏少

14、。领军型人才数量和质量尚未能达到引领产业发展的要求,尤其缺乏在某一产业内能引领发展的泰斗级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和效果仍有待加强。2、大专以上人才比例偏低与国内一流的各大开发区相比,虽然园区的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处于领先地位,但受到产业结构影响,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比例偏低,特别是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比例明显偏低。产业人才的结构与园区产业转型战略的适应程度还有待提高,部分行业和职业的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突出。3、人才引进专业结构不均衡10由于产业结构决定人才引进的结构,所以园区引进人才的专业方向上以科技和创新类居多,而社会管理、文化、艺术等人文学科类较少,远不能满足在园区向综合商务区转型

15、发展的人才需求。4、人才培养培训能力和实际成效需进一步提高园区内高校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于苏州产业发展变化的要求,区内高校培养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园区就业的比例较低,高校人才培养与苏州和园区产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对接还需进一步改善。5、人力资源制度与政策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部分人才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为各地区广为复制和应用,趋于同质;部分政策由于投入成本高,覆盖面低等原因,人才吸引力效果逐渐弱化;园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现行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人才引进和流动的要求,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和创新;部分政策宣传力度不到位,宣传受众范围有限。二、园区

16、“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环境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 ”发展的主要目标 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二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区镇一体化园区;三是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园区;四是生态环境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园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人力资源作为推动园区发展11的重要资源,在“十二五 ”期间面临着巨大的 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一)园区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机遇1、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带来的人才引进机遇随着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长三角间的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市

17、内部联系的地铁和轻轨的相继建成,长三角一体化的趋势以及“同城效应” 日益明 显,各区域间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流动和融合将日益紧密。园区作为长三角重要的节点和苏州东部新城,人才开放度和包容度将进一步提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校和教育资源共享、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等各个方面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2、园区“转型升级,二次创业”战略带来的机遇园区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在“十二五”期间,园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实施“腾笼换凤” 战略,加快淘汰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能耗高的传统制造业,重点扶持知识密集度高、附加值高、环保节能的新兴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是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的派生需求, “十二

18、五”期间园区对人才需求特别是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需求和高技能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人才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人才效能将进一步提高。3、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园区实施的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金融产业三年翻番、纳米产业双倍增、金鸡湖“双百” 人才、文化繁荣、幸福社区等“ 九大计划” 的不断推 进,产业发展方向将更12加明确,预计在“十二五 ”期间园区将形成特色分明的 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将不断加强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促进知识溢出,在园区形成知识共享、开放创新、宽容失败、鼓励交流合作的人才创新创业氛围。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围绕着行业专业技术将形成自我支持的创新

19、氛围,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流动和发展,使得区域人才效能进一步提高,区域人才吸引力快速增长。(二)“十二五”期间园区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挑战1、周边区域的发展推动区域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人才资源作为区域发展的第一资源,越来越受到经济发达地区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内很多开发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模式、产业定位等方面有不少相似处,与园区发展竞争的压力势必会传导到人才竞争中来。随着各地人才投入的不断加大,人才政策的不断推陈出新,如何保持园区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上的领先性,将是人力资源工作在“十二五 ”期间面临的重要挑战。2、园区各产业发展层次不均衡将影响人才结构的优化人才结构由产业结构所决定,人才结构的

20、优化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园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内各行业的发展基础不同,产业发展中所沉淀的问题各不相同,随着园区转型升级的推进,各产业间人力资源素质的差异将日趋明显。由于制造业企业集中的人力资源数量庞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人力资源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全区人才结构的优化程度。133、园区较高的生活成本直接影响外部人才的引进园区一流的生活环境是成功引进人才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区域内适合中低层次人才的中低档消费场所较少,园区房价明显高于周边其它地区,医疗卫生、公共交通、文化设施供应还不能满足大量人才引进后的需求,园区的综合生活成本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占区内企业比例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和初创型企业

21、普遍对人力资源成本敏感度较高,园区较高的综合生活成本将直接影响到区内企业对优秀应届毕业生和中低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引进。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党管人才” 原则,坚 持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紧紧围绕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与苏州市综合商务区的战略目标和“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主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以各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切实把握人力资源的开发、

22、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综合竞争能力,为实现园区“十二五” 总体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十二五” 期间,园区人力资源发展的具体指导原则是:1、坚持人力资源优先发展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14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优先增加人力资源投入、优先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优先完善人才环境,优先创新人才制度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人力资源能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2、坚持人才引领原则以高端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推

23、动园区二次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依靠人才促进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吸引人才,构建区域人才聚集高地,以人才优势赢得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良好局面。3、坚持人力资源工作服务发展原则人力资源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派生需求,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人力资源需求的总量和构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相适应,围绕发展目标制定人才政策措施,使人力资源发展工作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4、坚持人力资源市场化调节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独立的、自由的市场供给主体,企业和用人单位是人才需求主体,供求双方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

24、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园区是以外来移民、外来劳动力和外来人才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级国际合作开发区,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一直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分配,区域市场机制整体运行良好。园区政府应主要通15过政策和法规等措施进行激励和惩罚,通过行业协会、专业中介组织等引导人力资源市场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宏观促进与调节,达到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提供保障的目的。(二)总体目标在园区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在园区“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的指引和规范下,园区“十二五” 人力资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表述为:翼比国际,创建人才特区;争先全国,建设创业创新首选地;服务人才,奠定长期发展路。1、翼

25、比国际,创建人才特区园区开发建设以来,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园区各项人才指标已位列前茅,人才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出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人才政策,使园区成为具有相当吸引力的人才聚集平台,为园区建设与发展吸引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下一步园区人才工作将定位于创建人才特区。所谓人才特区,即指在人才工作中实习“三特” ,即建 设特殊区域、实施特殊政策、实行特事特办。 “三特” 的核心是特殊政策,如引 进人才的特殊政策、使用人才的特殊政策、激励人才的特殊政策等。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推动改革事业发展的有效的手段和成功经验,苏州工业园区具有中新国际合作的特殊背景,具有先行先试的良

26、好政策条件优势,在“十二五” 期间 园区人才工作要始终以建设人才特区为目标,在全国率先闯出人才特区建设的新路来。2、争先全国,建设创业创新首选地在中新国际合作背景下,园区人才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16开放和吸收国际间区域人才竞争、人才发展先进经验的优势,新加坡的“人才立国 ”战 略和以“开发人才、尊重人才、依靠人才”为“第一要务 ”的思想早已在园区扎根,园区为人才创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硬件条件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知名的高科技园区水平。“十二五” 期 间园区将以国 际上先进的高科技园区和 综合商务城区为榜样,吸收其所强,完善我所短,缩短在管理等“软件” 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强化园区在国际上的人才

27、竞争力。 “十二五” 期间园区人才工作将以培养、引进、激励创业创新人才为重心,大力强化人才创业创新工作,争取在 5 年时间,建成高端人才聚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国际化的创业创新首选地。3、服务人才,奠定长期发展路人才是园区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将园区建设成国际和国内领先的人才特区和人才集聚高地,不仅是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亦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园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园区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均要以服务人才为核心,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为目标,长期保持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的连续性与延展性,每一阶段的人才政策与措施均要为未来园区整体发展打好稳固的基础。(三)具体指标到“十二五 ”期末,园区

28、主要的人力资源发展具体指标的质量将显著提升,预计就业人口总量将达到 70 万,人才总量将达到 28万人,人才占就业人口比例达到 40%左右,高层次人才总量将达到 3.7 万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达到 13%左右,人才使用17效能进一步提高,效能系数下降 1.5 个基点,人才吸引力指数提升到 3.4-3.5 左右,达到中上水平。1、就业人口总量指标就业总人数反映了园区人力资源总的利用规模,2010 年末园区就业总人数为 60 万人。根据园区“十二五” 总体发展规划所要求达到经济产出规模(GDP)2200 亿元,和对 2015 年人均生产力(GDP 与就 业人数的比 值)的估算,结合园区转型

29、发展、腾笼换凤的产业发展思路,减少全区人力资源中低学历层次就业人口数量,提高人才比例。根据当前经济复苏,人力资源需求呈反弹式增长的情况,初步预测 1出至 2010 年底园区就业总人口在 60 万人左右,2013 年达到峰值 72 万人左右,随着转型升级,至 2015 年稳定到 70 万人左右,即“ 十二五” 期间将新增就 业岗位 10 万个。考虑到“十二五 ”期间 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的发展、科技进步和人均生产能力的提高,预测“十二五” 期 间的 2013 年将成为园区发展的一个人力资源需求转折点,也是园区人力资源结构转变的转折点,即由总量快速增长转向结构快速优化的转折点。园区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供

30、给,很大部分来源于区外市外,即来源于省内其他地区、外省乃至国外。2010 年园区全部常住人口中,暂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是 1.4:1,全部就业人口中 72.3为外来人口(非本地户籍人口),亦即就业人口中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比值高达 2.7:1。据此预测, “十二五”园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更1 1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EMP 指就业人数,GDP 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F 为nREMP209GDFFEP)() (预测值,R 为人均生 产力年均变动 系数,n 为预测年数。R 系数值综合反映了科技 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要素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8多地依赖于外来人力资源的流入和外来人才的

31、引进, “十二五” 期间新增人力资源中约 80,即大约 8 万的就业岗位需求将要通过外来人力资源的引进来满足。全区就业人口按照产业划分,截止到 2010 年底,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为 37.9 万人和 22 万人,分别占就业人口总量的 63 %和36.8%。根据园区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随着部分粗放型制造业的迁移和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园区 CBD 建设的不断推进,预计到“ 十二五 ”期末,全区就业人口中制造 业和服务业的就业人口将基本持平。表 1:“十二五”期间园区就业人口总量增长情况预测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就业人口 60 万人

32、 66 万人 70 万人 72 万人 71 万人 70 万人制造业就业人口 38 万人 41 万人 42 万人 42 万人 39 万人 36 万人服务业就业人口 22 万人 25 万人 28 万人 30 万人 32 万人 34 万人2、人才总量指标人才资源总量指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才总数。2010 年末园区有大专以上人才总量 19.5 万人,人才密度(占就业人数比例)为32.55。 “十二五 ”期 间,在产业升级发展的基础上,以前 3 年人才密度每年提高 1 个百分点左右,后 2 年每年提高 1.52 个百分点测算,至 2013 年园区大专以上人才总量达到 26 万人左右;至“十二五” 期末

33、2015 年,园区大专以上人才 总量达 28 万人左右,人才密度预计达到 40左右,即 2015 年比 2010 年园区将新增大专以上人才约 8.5 万人。19全区大专以上人才按产业划分,截止到 2010 年底,制造业中的人才密度为 29.7%,服务业中的人才密度为 38.3%。随着园区转型升级的推进,预计到“十二五” 期末,制造 业中的人才密度预计将从目前的 29.7%提升到 34%左右,达到 12 万人左右。服务业中的人才密度预计将从目前的 38.3%提升到 46%左右,达到 16 万人左右。表 2:“十二五”期间园区人才总量情况预测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34、2014 年 2015 年人才总量 19.5 万人 22.2 万人 23.9 万人 26 万人 27 万人 28 万人占就业人口比例 32.55% 33.6% 34.6% 36% 38% 40%制造业人才密度 29.7% 30% 31% 32% 33% 34%服务业人才密度 38.3% 39.5% 40.5% 41.5% 43.5% 46%3、人才素质指标人才素质指标主要是指高层次人才比例(硕士和高级职称以上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和高层次人才增长率(区内硕士和高级职称以上人才数量的年度增长率)。2010 年末园区高层次人才(硕士以上人才)为 14568 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为 7.4,

35、高层次人才增长率为 16.1。 “十二五” 期间 ,力争五年内 硕士和高级职 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增长两倍,至 2015 年高层次人才应达到 37000 人以上,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也将达到 13,高层次人才的年平均增长率应达到20左右。表 3:“十二五”期间园区人才情况预测20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高层次人才总量 1.5 万人 1.8 万人 2.2 万人 2.6 万人 3.1 万 3.7 万人占人才总量比例 7.4% 8.1% 9.2% 10 % 11.5% 13%4、人才效能指标人才效能指标主要是指人才效能系数、即为人才总量与

36、 GDP总量的比值来反映,即平均每万元 GDP 所耗用的人才数量,用于评价一个区域的人才总体效能 1。2010 年园区人才效能系数为 0.0142。根据园区 2015 年 GDP规划目标值和人才总量预测值,到 2015 年园区人才效能系数将达到 0.0127 左右,系数下降 1.5 个基点,人才使用效能进一步提高。5、人才竞争指标(吸引力指数)人才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和对内部人才的保留能力,人才竞争指标主要指人才吸引力指数。根据园区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而获得的吸引力指数,其指数设计的取值范围为 15 区间,1 为最低分,3 为中等,5 为最高分。2010 年 8 月

37、调查评价的园区人才吸引力综合指数为 3.125,表明园区目前的人才吸引力对区内人才来说总体处于中等轻微偏上的水平;三类要素评价指数分别为:环境和基础设施类要素指数3.319,表明园区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强;企业类要素指数 2.866,表明现有人才对企业的人才吸引力评价不高,低于中等水平,反映了目前园区企业行为方面对人才1人才效能系数计算公式: 人才效能系数=年均人才总量(人)/全年 GDP(万元)21引力不足,有待加强;政府政策类要素指数 3.030,该指数居于中位评价,表明政府各类人才扶持政策在人才吸引方面尚有提升空间。预计到“十二五 ”期末,园区人才吸引力综合指数应

38、提升至3.43.5 水平,各分类指数也相应有明显提高。四、园区“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任务(一)研究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人才开发水平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分工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横向互动,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园区要在继续保持机构精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才开发领导小组的牵头抓总作用,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即时研究园区在人才工作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切实协调和解决具体问题。各局办应明确职责分工,根据各自职能具体负责相关的组织实施,建立相应的综合协调体系,从而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

39、人才开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组织人事局作为园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政府职能机构,要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园区人才开发,指导国资和多元投资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开展工作,活跃和繁荣园区的人才市场环境,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的预测、管理与各项服务,全力保障人才供应。2、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重视人才评价机制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引导作用,定期更新22和优化区域紧缺人才目录,创新人才评价手段,使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引进政策、培养政策相衔接。设立人才评价委员会,坚持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研究和创新人才评价管理方式,提高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完善“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 中对各类领军人才的评价认定标准。(二)改进

40、人才投入机制,提升人才投入效益1、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社会化的人才投入机制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投入支持、贷款贴息、抵押融资、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引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组织加大人才投入。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逐步扩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规模,持续增加人才开发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人才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坚持“四个优先” ,优先增加人才投入、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完善人才环境。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资金,多形式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强化企业人才投入主体地位,逐步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步提高企业人才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探索

41、建立人才投入的激励制度,形成合理的人才投入回报机制,激发用人单位人才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人才投资效益。2、建立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各阶段的融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引导杠杆作用,整合政策、资金等资源,推动中小科技型企业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一是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拓展间接融资,鼓励金融机23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鼓励建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做大统贷平台业务,鼓励保险和担保支持科技企业融资;二是鼓励扩大直接融资,拓宽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推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发行债权融资产品,加快建设产权交易市场;三是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创投机构投资,设立

42、风险补偿资金池,鼓励科技金融创新;四是改善科技投融资环境,建立科技金融协调机制,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市场,促进政产融研合作。(三)完善政策配套措施,提升人才政策效果1、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园区已有的人力资源指数系统建设工作基础上,加强人才信息调查和统计工作,完善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提高人才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建立起覆盖全区、突出重点的人才资源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为人才发展工作相关决策提供建议和依据。2、加强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网络和短信平台等现化化媒介,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效果,营造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设立人才政策咨

43、询热线,对企业和人才在人才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提高园区吸引和凝聚人才的能力。园区各项吸引人才、支持人才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补贴措施和评奖活动,要及时公示,保证政策及其实施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提升相关政策的在人才工作中的引导效应。3、加强园区人力资源政策研究24加强人力资源发展工作和政策的应用性研究,从园区的发展实际出发,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人才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积极借鉴国内外各地区特别是新加坡、北京和上海等人才高地的人才开发工作经验,既要强化政府在人才开发工作中的宏观管理职能和基本服务职能,又要加快推进人才工作社会化的进程,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不断加大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中介组织的作用,

44、建立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协调互动的人才工作新局面。4、建立政策参与和沟通机制在制定和调整人力资源发展政策过程中,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征询用人单位和人才的需求和意见,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发展政策需求和满意度调查制度,鼓励用人单位和人才提出合理化建议,广泛听取各行业协会、高层次人才社团等意见和建议,增强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政策参与感,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5、积极推进人才政策评估健全人才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加强人才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监督,对人才政策的实施情况定期通报、中期评估和年终评估制度建设,有计划、分阶段地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对园区现行各项人事政策效果进行

45、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研究分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根据未来环境变化和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人才政策持续有效,与时俱进。对于财政投入的资金,要通过绩效评估等措施,进一步检验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公正性和效能性。256、加大人才优惠扶持力度重点针对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中的各类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经费支持,并按照政策对入选国家和省市各类高层次人才给予经费配套;在户口迁入、安置家属、子女入学、出入境便利、人民币汇兑、就医等方面提供便利的政策保障;加大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对特殊人才进行住房的实物或货币补贴;完善和落实人才优租房政策,增加优租房房源,在人才创

46、业创新的主要载体附近,建设一批可适应不同层次人才的拎包入住的可周转的人才优租房,完善周边配套设施;不断调整和完善公积金政策,放松公积金购房区域范围限制,充分发挥园区公积金制度的优势。(四)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1、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中介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设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按照“科学化、规范化、 现代化” 的要求,不断完善区、镇、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发挥实体和网络两类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全面提升就业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力引进各类中高层次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到园区发展,鼓励人力资源中介立足建设高科技园区和综合

47、商务区的人力资源需求特点来提高服务水平。培育和发展网络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准确性,推动人力资源供需双方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招聘和求职。2、拓宽和完善招聘渠道26围绕园区二次创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不断升级优化人才招聘手段。认真总结校园招聘、异地招聘和海外招聘等品牌招聘活动的经验,扩大外延提升内涵。在校园招聘方面,将重点高校奖学金工作、优秀大学生企业实习基地工作、博士后引进、院士工作站、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工作与校园招聘进一步结合,充分利用园区的整体形象对外招聘,重点加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在异地招聘方面,根据新兴产业企业的特殊需求,充分了解异地人才市场的特点、充分

48、了解特殊需求人才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推出频率高、个性化、灵活性强的异地招聘方案。在海外招才引智方面,充分发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及千人计划创投中心的引才优势,与科技招商紧密结合,赴留学生集中的国家进行招才引智。继续加强海外日常招聘网络的建设,积极利用各驻外使馆教育处的资源,加大与知名海外人才组织的合作,不断完善在北美、日本、香港等人才集聚地的海外人才联络点建设,定期发布园区对海外人才的需求信息。创新海外招聘面试的方法,充分运用视频面试等高科技的手段,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积极协助高层次海归人才通过国家教育部相关认证,帮助其顺利获得来华工作进出境物品通关便利。3、推动人才

49、的柔性化就业创新人力资源使用方式,充分利用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邻近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便利条件,发挥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和城市地铁的“ 三铁” 优势 ,以地域的便利克服人才 资源区域隶属关系的制约,积极探索和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新模式,在推动人才到园27区安家落户的同时,鼓励各类人才通过柔性就业、项目合作方式到园区工作、参与商务合作项目、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和重点学科建设,以灵活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配置。鼓励高层次领军人才到园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担任企业家兼职教授,并对经认定的企业家兼职教授给予经费支持。4、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外包鼓励区内服务外包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加快推出全面承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业务,使区内中小型企业用最低的费用阶段性地解决员工招聘、培训、薪酬体系设立等一系列问题,帮助处在筹建初期、产品研发后期的中小规模高科技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拓展。5、继续加大普通劳动力的供应力度按照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应对“十二五” 期间出现的产业转移情况,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对普通劳动力需求的具体情况,加强与各劳动力输出地区政府的战略性合作,加大与大型教育集团和职业类学校合作力度,加强与各重点企业、行业协会沟通联系,提高对劳动力供求变化的预测能力,握第一手信息,做好应急预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