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ISO9001-2008版标准换版的内容.ppt

上传人:dcjskn 文档编号:4694036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9001-2008版标准换版的内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ISO9001-2008版标准换版的内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ISO9001-2008版标准换版的内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ISO9001-2008版标准换版的内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ISO9001-2008版标准换版的内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热烈欢迎参加ISO9001标准换版培训的代表!,GB/T19001-2008 版标准换版培训,课程目标,了解ISO9001标准换版背景; 了解(应该能掌握)ISO对换版的期望并能改进、完善体系; 掌握ISO9001标准的变化; 清楚体系文件重点调整之处; 清楚方圆换版要求、流程、现场审核的方式,授课方式,考虑到对ISO9001标准撑握的不同层次, 在授课中会(尽可能)提示,哪些需: -必须撑握; -为改进体系有效性,尽可能撑握,课程内容,一、ISO9001标准修正的背景 二、ISO9000族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2008版ISO9001标准修正的基本原则 四、新版ISO有哪些主要修正 五、2

2、008版ISO9001标准变化介绍 六、2008 版标准体系文件换版重点 七、证书转换(申请及审核说明),改版的背景1/5,ISO组织的评审机制:ISO为保证其发布标准的持续有效性, 会对现有已颁布的标准定期进行评审。一 般每5年要评审一次,主要是评估其持续 适宜性及有效性。,改版的背景2/5,ISO听取标准使用者的意见,2004年10月提出建议报告,对ISO9001:2000进行修正。,改版的背景3/5,“修正”是对规范性文件内容的特定部分的修改、增加或删除; “修订”对规范性文件的实质内容和表述做全面必要的更改 。ISO9001:2008是对ISO9001:2000的修正,改版的背景4/5

3、,2005年07月至10月对设计规范投票; 规范中规定了对ISO9001:2000标准进行修正的目的:使表达更加清晰明确;与ISO14001兼容。,改版的背景5/5,2006年06月投票表决WD1; 2006年12月投票表决 WD2; 2007年06月投票表决CD; 2007年09月投票表决DIS; 2008年05月开始投票表决 FDIS,2008年10月07日结束投票; 2008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国际标准2008版 ISO9001,ISO9000族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1/3,ISO9000族标准发展趋势: 1)总体原则是结合企业实际(经营) 2)八项原则未来可能增加: 社会责任; 敏捷性和

4、创新等,ISO9000族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2/3,ISO9000系列标准4个核心标准(现状): -ISO9000为2005版本,GB/T19000为2008版本; -9001均为2008版本(中、英文); -ISO9004目前由日本起草,计划2009年发布。2000版GB/T19004目前仍有效; -19011标准,中、英文仍为2003版,ISO9000族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3/3,ISO9004寻求成功的管理 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暂名,以下为CD3稿的章节):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寻求组织成功的管理 组织的经营环境 战略制定、策划与展开 资源 过程管理 测量和分析 改进、创新和学习

5、,ISO9001修正的基本原则1/3,-变化不大,但很重要; -不增加新要求,修正目的是表达更清晰、与ISO14000更好的兼容; -保持过程模式; -修正集中在标准变化(能带来)低风险、高收益地方,ISO9001修正的基本原则2/3,本次修正关注的5个核心问题: -由关注“程序”向关注“结果”转变,结果至关重要; -用过程方法建立体系、进行审核; -应考虑过程的风险和能力; -在应用过程方法中运用PDCA循环; -关注(认证)顾客的顾客,ISO9001修正的基本原则3/3,标准换版是解决认证有效性的契机: -国家、企业和认证机构的反思; -两张皮原因,应突破“认证行业形成的认证模式”; -I

6、SO9001能解决什么问题?对企业的收益是什么?现实现期望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异? -关于实施ISO9001的经济收益; -其他,新版ISO9001有哪些主要修正1/5,1、原来有遗漏的补遗: -如“ a) 组织的环境、该环境的变化以及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环境”涉及组织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PEST分析)等外部因素,是解决体系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需考虑的; -再如6.2.2的“d)确保员工组织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变化,新版ISO9001有哪些主要修正2/5,2、更换用词,分为两种: -一是英文有变化,如关于测量设备由Device变为E

7、quipment; -二是英文未变翻译变化,如Performance一词译为绩效,目的是与ISO14000更好兼容,新版ISO9001有哪些主要修正3/5,3、多处增加注解说明,如: 4.1的注2和注3、6.4、7.3.1、8.2.1等; 目的是能更清晰理解标准,新版ISO9001有哪些主要修正4/5,4、将隐含要求改为明示要求: -如0.3讲9001与9004的关系时明确“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有效性”; -再如5.6.1中评审要求中“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要”等。,附录B ISO9001:2000与 ISO9001:2008对照表 列出共96处变化(按标

8、准附录B给出结果,含标准附录A、B及参考文献的3处修正),新版ISO9001有哪些主要修正5/5,2008版ISO9001标准变化介绍,本部分课件学习说明: -本课件蓝色为2000版9001要求,红色为2008版标准要求; -红色部分应能理解、掌握和应用,0.1 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该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 组织的环境、该环境的变化以及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b) 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 c) 组织的特定目标; d) 组织所提供的

9、产品; e) 组织所采用的过程; f) 组织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 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要求、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0.2 过程方法,为使组织有效运作行,组织必须识别确定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实施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26,0.2 过程方法,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组织内诸过程组成的系统的应用,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

10、”。,0.2 过程方法,c)获得过程绩效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修改:标准全文均把“业绩”译为“绩效”,0.2 过程方法,这种展示该图反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作用。对顾客满意的监视,要求组织对顾客关于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评价。(对顾客满意的监视要求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评价)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细地反映各过程。,0.3与GB/T19004的关系,GB/T19001和GB/T19004已制定为一对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他们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虽然这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范围,但却具有相似的结构,以有助于他们作为协调一致

11、的一对标准的应用。 GB/T19001和GB/T19004都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项标准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0.3与GB/T19004的关系,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GB/T1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GB/T1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有效性。,与GB/T19001相比,GB/T19004为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南。除了有效性,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对于最高管理者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GB/T19001要求的那些组织,GB

12、/T19004推荐了指南。然而,用于认证或合同不是GB/T19004的目的。 在本标准的发布时,GB/T 19004处于修订过程中。修订后的GB/T 19004为组织在复杂的、要求更高的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持续成功提供管理指南。与GB/T 19001相比,GB/T 19004关注质量管理的更宽范围;通过系统和持续改进组织的绩效,满足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然而,GB/T 19004不拟用于认证、法律法规和合同的目的。,0.4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GB/T24001-1996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 为了方便使用者,本标准在修定过程中适当考虑了GB/T24

13、001-2004的内容,以增强两个标准的相容性。附录A表明了GB/T19001-2008与GB/T24001-2004之间的对应关系。 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相结合协调或整合,1范围 1.1 总则,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b)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

14、顾客所要求的产品。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b) 产品实现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2 引用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15、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2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dt ISO 9000:20002005, IDT),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 19000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 供方 组织 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GB/T19001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 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4.1 总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组织应: a) 识别确定质量

16、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见1.2); 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e) 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组织如果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任何过程外包,应确保对这些过程的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 注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

17、进有关的过程。,新增注2注3 注2:“外包过程”是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由组织选择,并由外部方实施的过程。 注3:组织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可受诸如下列因素影响: a) 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b) 对外包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 c) 通过应用7.4实现所需控制的能力。,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d)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 e) 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 注1:本标准出现 “形成文件的程

18、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一个文件可包括对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文件中。 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 注3 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媒介,4.2.2质量手册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和正当的理由(见1.2);,4.2.3文件控制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 f)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如果出于某种

19、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2.4记录控制,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为提供符合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43,5.1管理承诺,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44,5.3 质量方针/5.4.1质量目标,组织应正确理解方针与目标的关系,应将组织需要过程

20、实现的结果与目标相对应并进行考核,而不仅针对标准的要求笼统的设定目标。,45,5.5.2 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5.6.1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要。 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5.6.2评审

21、输入 d)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5.6.3 评审输出 a)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和培训,组织应: a) 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必要的能力; b) 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获得所需的能力; 组织应了解“适用时”的含义:即如果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能力满足要求情况下,也可以不通过提供培训或采取

22、其他措施的方式来获取所需能力,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和培训,c) 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 确保员工组织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e) 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6.3 基础设施,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符合产品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 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6.4 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注:术语“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声、温

23、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而不包括企业文化和人文环境。,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4.2.4)。,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d)组织认为必要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注: 交付后活动包括诸如保证条款规定的措施、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附加服务(例如,回收或

24、最终处置)等。,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a)产品要求已得到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解决; 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若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7.3 设计和开发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随着设计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 注:设计和开发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a)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 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与适宜性进行评审。,7.3 .2设计和开发

25、输入,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7.3.4设计和开发评审,在适宜的阶段,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在适宜的阶段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无变化,将两段合并 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d)

26、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设备; f)实施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的实施。,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7.5.4 顾客财产 如果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组织应报告顾客向顾客报告,并保持记录(见4.2.

27、4)。 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7.5.5产品防护,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组织应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产品提供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组织应关注标准中“适用时”的要求,应依据企业性质和产品符合性要求,提供合适的防护措施,而不要求所有的产品防护措施均应有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过程。,7. 6 监视和测量装置设备的控制,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设备,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见7.2.1)。

28、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验证)的依据;(见4.2.4) c)得到识别具有标识,以确定其校准状态;,7. 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校准和验证检定(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再予以重新确认。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2.1和GB/T19022.2。 注: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8.1测量、分析和改进,组织应

29、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a)证实产品要求的符合性;,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注: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已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8.2.2 内部审核,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组织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组织应策划审核方案,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审核的策划、实施以及形成记录和报告结果的职责和要求。,8.2.2 内部审核,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

30、果和保持记录(见4.2.4)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见4.2.4) 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跟踪后续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1.1、GB/T19021.2及 GB/T19021.3。作为指南,参见GB/19011。,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31、注: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建议组织根据每个过程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考虑监视和测量的类型与程度。,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以交付给顾客的人员(见4.2.4)。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8.3 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

32、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适用时,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a)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8.3 不合格品控制,d)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的记录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4.2.4) 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8.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有关方面的信息: a)顾客满意(见8.2.1); 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7.2.1)见(8.2.4). 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见8.2.3和8.2.4) ; d)供方见(7.4)。,8.5.1持续改进,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2 纠正措施,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8.5.3预防措施 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