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81p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ppt

上传人:dcjskn 文档编号:4693888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1,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1p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81p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81p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81p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81p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管 理 学 原 理复习大纲,考试总体要求,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是所有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概念、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发展史与管理理论主要流派、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等管理职能。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规律,熟练掌握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管理概念与管理职能,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

2、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可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部分。 (3)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确地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展开的,环境及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2. 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活动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展开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管理工作区别于一般作业活动的重要标志.,计划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界定目标、筹划资源、工作安排等);计划指导着一个组织系统循序渐进地去实现组织的目标;行动的指南 组织是指将组织内各种资源按照配比及程序要求有序地进行安置;(另一含

3、义是指一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组成一个团体或实体)。组织资源有序化 领导是指挥、协调、激励下属(追随者)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是指根据既定目标不断跟踪和修正所采取的行为,使之朝着既定目标方向运作并实现预想成果或业绩,3.管理的三大性质,(1)管理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3)

4、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在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 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这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 管理的艺术性即管理的实践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 补充。,4.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管理 2)人本管理 3)权责对等 4)统一指挥,5.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最基本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依靠行政组织权威,通过命令、指示、规定等手段指挥下属工作而实现管理目标。 (2)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就是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方法,来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问的

5、经济利益,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3)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令、条规进行管理的方法。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使管理活动有秩序地进行。 (4)社会心理学方法 社会心理学是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按照群体和个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进行管理的方法。思想教育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按照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进行教育,运用沟通、宣传、说服、鼓励等方式来预防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方法。 (5)技术方法,6.管理人员的角色,享利、明茨伯格()在对管理者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对其活动进行记录基础上,将管理者分为三种类型十种角色: 第一类:信息型角色是

6、指保持和开发信息网络所展开的活动; 监督者、传播者、代言人。 第二类:人际型角色主要是与同他人的关系及人际技能;领袖、领导者、联络者。 第三类:决策型角色一般与管理者必须进行选择和采取行动的事件有关;企业家、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7.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所必需的那些能力,一般是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2)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即与人打交道的交际本领。有了这种交际技能,对外九有利于争取到对方的合作,而对内则可以了解、协调下属,调动其积极性。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能在混乱而复杂的环境中,洞

7、察事物、辨清各种要素、抓住问题实质,形成正确的概念,从而可以做出解决的办法。,8.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经营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是商品生产者的职能。企业经营是指在企业活动过程中,为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 从它们的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从它们的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适用于企业; 从它们要达到的目的来看,管理旨在提高组织效率,而经营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 (4)安

8、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5)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等); (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企业经营的职能就是努力保证以上六种职能顺利运转,以便使企业的资源转换成最大的经营成果。 经营是企业为实现这一基本目的的全部经济活动。 结论:从企业的角度看,管理不包括经营,而经营包括管理。企业经营比企业管理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层次也更高。,经营大于管理,管理和经营是企业的两个面: 经营讲求谋略和策划,要选择正确地事情做; 管理讲求效率和绩效,是把事情做正确。 问题: 管理效率高的企业不会亏损。 你是否同意“经营业绩好的企业管理水平一定高,反之,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经

9、营业绩一定好”这一观点?请给出理由。,二、管理的历史与管理思想,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P45 ) 第一阶段为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P51) 亚当.斯密被誉为“自由经济之父”认为社会财富源于劳动分工和自由市场。分工把工作分为简单工作并在这些工作上变得熟练是最伟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源泉。第二阶段为古典的管理思想,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泰勒(Frederick w. Taylor)、法约尔(Henri Fayol)、韦伯(Max Weber)等。 第三阶段为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做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于20世纪2

10、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在60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其代表人物包括梅奥(Elton E. Mayo)、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等。 第四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主要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互相争荣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1.科学管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法.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年)享有“科学管理之父”之称。 1)著名的“生铁搬运实验”; 2)

11、铁锹实验; 3)工时研究试验; 4)金属切削试验。 泰勒认为了科学管理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一) 古典管理理论,泰勒制的要点包括:,(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泰勒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所谓第一流的工人,是指适合于某种工作并且愿意努力工作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操作。 (4)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

12、件制:完成任务正常报酬、未达到标准低酬、超标准高酬。根据工作表现衡量等基本措施实现。,(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应当来一次“精神革命“。双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把“蛋糕“做大,既不改变分配比例同时也有利于双方。劳资双方应变对立为合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6)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一个工长负责一方面的职能管理工作,细化生产过程管理。 (8)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即日常事务授权部下负责,管理人员只对例外事项(重大事项)保留处置权力。,泰勒的主要贡献,时间和动作的研究。 任务管理 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 例外原则,

13、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下属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泰勒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使管理成为科学的一次质的飞跃。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者弗雷德里克泰勒是一位西方古典管理思想发展的集大成者,正如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所说:“泰勒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

14、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 2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哲学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泰勒堪称为管理哲学大师。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的:“科学管理只不过是一种关于工人和工作系统的哲学,总的来说它可能是自联邦主义文献以后,美国对西方思想做出的最特殊的贡献。” 3泰勒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提高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泰勒等人做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一整套的方法措施,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本质上讲,科学管理理论突破了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是将人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 4科学管理理

15、论提出的有科学依据的作业管理、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职能分工、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等,为作业方法和作业定额提供了客观依据,使得劳资双方有可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成果来协调双方的利害关系,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5科学管理运动加强了社会公众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经营管理的科学研究,其后的运筹学、成本核算、准时生产制等,都是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启发下产生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1科学管理理论的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人是“经济人”。在泰勒和他的追随者看来,人最为关心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只要

16、使人获得经济利益,他就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这种人性假设是片面的,因为人的动机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动机,也有许多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动机。 2科学管理理论的诸项原则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科学管理的本意是应用动作研究和工时研究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以便发现和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但很多企业的工时研究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往往受到企业主和研究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由此确定的作业标准反映了企业主追求利润的意图,为工人确定的工资率也是不公正的。此外,泰勒主张的职能工长制和差别计件工资制,也没有得到广泛地应用。 3泰勒对工会采取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在他看来,工会的哲理和科学管

17、理的哲理是水火不相容的,工会通过使工人和管理部门不和,加紧进行对抗和鼓励对抗,而科学管理则鼓励提倡利益的一致性。所以泰勒认为,如果工人参加工会,组织起来,就容易发生工谋怠工的情况。但实际上,在通过工时研究和动作研究来确定作业标准和定额以及工资时,如果没有工会的参与,很难建立起真正协调的劳资关系。 尽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存在局限性,但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泰勒确实是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中一个重要时代的领路人,正如丹尼尔雷恩所说:“科学管理反映了时代精神,科学管理为今后的发展铺下了光明大道”。,2.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 P60,管理过程之父 法约尔(Henry Fayol ,1841-1925)

18、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管理学先驱之一。1841年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925年卒于巴黎。早年曾为采矿师,是一位在理论上有特殊发现的地质学者。 1860年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里福尔香堡(Comentry-Fourchambault)采矿冶金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在此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1885年起任法国最大的矿冶公司总经理达30年。在实践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功能理论。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进行传授。 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问世,是他一生管理经验与管理思想的总结,他认为他的管理理论虽然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但除了可应用于工商业之外,还适用于政

19、府、教会、慈善团体、军事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事业。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 (4)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5)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等); (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P61),1)劳动分工 2)权责对等 3)纪律严明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服从整体 7)报酬 8) 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

20、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队精神,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3.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P63,韦伯的主要著作围绕于社会学的宗教和政治研究领域上,但他也对经济学领域作出极大的贡献。他的知名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他对宗教社会学最初的研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

21、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韦伯并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对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他在各种学术上的重要贡献通常被通称为“韦伯命题”。,三种权威,马克斯韦伯是对权威进行理论剖析的第一人,他对权威进行了历史的考察,认为正当的(或称为合法的)权威不外乎三种历史形态。即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韦伯认为,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密切,任何一种形式的组织都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作为基础,没有权威,组织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这即就是著名的权威理论。 1)传统型权威传统型权威是一种最古老的权威形式

22、,来自于习俗、惯例、经验、祖训等等。由传统权威支配的社会组织,统治者依照传统形成的组织规则来治理臣民,芸芸众生对长官的服从来自于传统赋予长官的固有尊严。这种社会组织就是人们常说的家长制。在家长制组织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并非“上司”与“下属”的关系,而是主子与奴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他们所遵从的规则,是社会传统的习俗和惯例,而不是法律制度。传统权威的本质是“顺从”。,传统型权威支配下的社会组织有三种亚形态,即族长制、世袭官僚制与封建制。族长制是传统权威统治的最初级形态,起源于氏族社会,但它大量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之中,既便现代社会中也不乏这种组织形态的存在。各种家族制企业、乡土社会组织以及

23、初级形态的帮会等等,仍较多地拥有传统权威特征。世袭官僚制与封建制是传统型权威的两种进化形态,是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与制度细化的结果,是由氏族组织向国家及其他大型组织转变时出现的更高级形态。,2)魅力型权威这种权威又可称之为超人权威或神授权威,它建立在非凡人格、英雄气概、创业奇迹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它来自于对领袖个人魅力的崇拜。所谓魅力,即一个领袖人物的超越凡俗的品质,它可以是不同凡响的气质、人品、性格、学识、智慧和能力,也可以是凡人不能理解的神授魔力。具有魅力权威的领袖人物,必须拥有某种超人类甚至超自然的,也是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素质。超人权威的本质是“敬仰”。魅力型权威的核心是个人崇

24、拜,这种组织所依赖的往往是某种信仰,而不是强制性因素。所以,要维持个人崇拜组织的生存发展,领袖人物就必须不断地以某种新的方式来表现出他的魅力。这就像现在体育明星、演艺明星一样,只有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奇迹,为“粉丝”提供新的刺激,才能保持崇拜者的兴奋和激情,否则就会失去其受人崇拜的魅力。所以,这种权威是最不稳定的,也是不能持久的。一般来讲,伴随着领袖的魅力的失去,这种个人崇拜组织就会转化为传统型组织或法理型组织。这种转化过程,即社会学中常说的“祛魅”。,3)法理型权威这种权威又可称之为法定权威,是建立在相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的合法性基础之上。法理型权威以规则为统治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只有根据法

25、定规则所发布的命令才具有权威,人们普遍遵守规则、信守规则,规则代表了一种大家都遵守的普遍秩序。法律和规章有契约式的,也有强制式的,但是,法理权威的形成依赖于法律和规章表现出来的理性。“通过协议的或强加的任何法都可能以理性为取向,即目的合乎理性或价值合乎理性为取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并制订成章程,同时有权至少要求团体的成员必须尊重它。”正是这种从理性所衍生出来的规则成为了法理型权威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法理权威的本质是“理性”。法理型权威是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是理性追求的体现。相对传统权威和超人权威,它最稳定且最有效率。这种权威下的组织关系是法定的,组织的行为规则体现了理性。所以,它

26、是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权威类型,其他两种权威最终会向这种权威演变。,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通过职务和职位来管理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世袭地位来管理。要使得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管理应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管理者应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客观事实而不是凭主观意志来领导。 1、在权责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工,权责制度化。 2、组织形成等级系统、至上而下层级控制。 3、根据技术资格和能力选拔员工,并通过检查或培训与经验进行评价 4、所有的管理活动和决策都以书面的形式展开,并留下记录。 5、管理者与组织所有权相分离。 6、管理者要遵守规则与程序,以便保证行为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规则对事不对人。,古典管理理

27、论的缺点,(1)首先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内。 (2)古典管理理论仅仅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客观存在,这个客观存在没有一定的抽象性,就事论事,尽管也对这种客观存在进行了一些概括,并提出了一些规律和原则,但是没有把管理对象上升到系统来认识。 (3)古典管理理论的着重点是放在管理客观存在的内部。 (4)管理理论既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企业内部,而对企业发展环境考虑的就非常少。,(二)行为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主要研究人除了经济需求之外的友谊、情感、人际交往、责任、成就感等心理和精神需求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George

28、Elton Mayo)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行为科学理论阶段(30年代到60年代)中各种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人,原籍澳大利亚,后来移居美国,美国行为科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土,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主要代表著作有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即一切由“受注意了”引起的效应;二是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梅奥的“霍桑实验”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率领哈佛大学研究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持续六年的研究(1927-1933),比较著名的实验有: 1)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室实验; 3)访谈计划; 4)对车床

29、布线室观察。,重要结论: 1)以前的管理把人视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调动人的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2)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发现除了正式团体外,职工中还存在着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所有者成员的行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霍桑实验表明了企业管理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新领域即人际关系的整合。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研究人际关系学说的其他代表人物及成果,(1)雨果孟斯特伯格(Hugo miinsterberg)的心理学与工业

30、效率。雨果盂斯特伯格是德国人,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专业是心理学和医学,但对实验心理学却很感兴趣,以后更把兴趣转向了心理学在工业中的运用。1912 年他在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中强调说明了他的目标在于发现: 1)每个人的心理特性和他适于做什么工作。 2)处于什么心理状态下才能使每个人能达到最高效率。 3)用什么样的方式刺激、诱导人们进行生产以达到最满意的产量或最高效率。 经过长期的研究,他发现并指出了心理学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因而使心理学进入了产业界。在每一个课题上,他都指出了心理学的应用如何有助于绩效的增加。到他去世时,工业心理学已经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了。,(2)莉莲吉尔布雷

31、思(Lillian Gilbreth),一位心理学家,她和她的丈夫弗兰克吉尔布雷思一起着重研究了工作中的人力要素。他们在20 世纪20 年代的研究大多是有关工人疲劳方面的问题。随后的几十年里,将研究重点转向动机问题。,(3)20 世纪的40 年代,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4)50 年代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tzberg)又使激励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著名的“激励与保健因素理论”即“双因素理论”。 (5)道格拉斯.麦克雷格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假设 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

32、作的特性。 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 一般人都喜欢别人来指导,避免承担责任,胸无大志。,Y理论假设,与玩和休息一样,人们在体力和脑力劳动中的耗费是也是自然的,一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劳动。 外部控制和惩罚威胁并不是促使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在为认同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员工可以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在合适的条件下,一班人不仅学会了接受责任,而且还学会了寻求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解决组织问题的过程中,多数人都具有发挥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能力。 在现代的工业生活条件下,一般的智力潜力只

33、得了部分开发与利用。,70 年代威廉乌奇(William Ouchi)提出了Z理论。该理论集中了日本的诸如终生雇用、关心雇员及协同一致的观点和西方的诸如短期雇用、专门人才以及个人决策与职责的传统观点。,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孔茨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芬雷,1935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62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院管理学教授,1963年任美国管理科学院院长,1965年起任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1965年至1971年兼任行政管理研究公司总裁。他在1957至 1972年还兼任捷尼斯科公司董事会主席,195

34、0年至1978年期间,兼任法尔公司、德斯特控制公司的顾问。他一生获多种荣誉,如1962年获“米德 约翰逊奖”,1971年获美国“空军航空大学奖”,1974年获“泰罗奖”,1975年获“福特芬雷奖”等。孔茨还是国际管理科学院成员、美国管理协会成员、美国交通运输学会会员、管理科学研究所成员、世界未来学会会员等。,(三) 当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二战”以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研究管理理论,出现了研究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哈罗德孔茨在管理理论的丛林与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两部作品中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1. 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20世

35、纪50年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管理理论和实践,出现了所谓“管理丛林”阶段。 (1)经验或案例学派 (2)人际关系学派 (3)群体行为学派 (4)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6)决策理论学派 (7)系统管理学 (8)数理学派 (9)权变管理学派 (10)管理角色学派(11)经营管理学派,亦称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 第一,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给定各种决策分行模型。 第二,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为此建立诸如量、本、利等模型以讨论行为的结果及变化。 第三,依靠正规数学模型。 第四,依靠计算机运算,以便得出定量的结论。,

36、管理科学的贡献: 1、科学技术的引入和运用。 2、决策理论构造。“管理就是决策”。 3、管理信息系统。,2. 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 企业文化理论;(P202)(2) 权变管理理论;(3)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1) 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广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狭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并为本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

37、、经营哲学、精神支柱、伦理道德、典礼仪式及智力因素和文娱生活的总和。 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即使没有总结或提出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依然是存在的。,企业文化的功能,(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 (2)企业目标的指引 (二)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2)道德规范的约束 (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

38、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 (五)调适功能 (六)辐射功能,(2) 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理论认为,管理是环境的函数,管理行为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由于企业所初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差异,不存在唯一的,或者适合任何情况的计划、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同时,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不存在一个适应所有情况的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产品和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作

39、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用力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无疑,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经营之道,一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技术革命已经到来。 一、信息技术及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1、是自动化的设计、生产系统(CAD、CAM),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化的速度;2、是业务处理系统(TPS,EDP),将基层业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报告的功能,满足了中低层管理者

40、的需求; 4、是经理信息系统(EIS)和决策与集体决策支持系统(DSS,GDSS),提高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并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现代化企业的方方面面。 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树立资讯意识,在企业中建立全面的资讯管理(To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二、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管理 当今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的研究和开发上面,而产品、技术、工艺和材料等研究和开发则是以不断完善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为后盾。创造竞争优势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和占有可靠信息,更充分地存储和处

41、理信息,研究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般矛盾和特殊矛盾,从而作出具有超前意识和准确预测能力的决策。1、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企业,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产业结构,改变产品和生产过程,改变企业和产业,也改变传统的竞争方式。 信息技术改变产业结构是指它增强了供方和买方的竞价能力,因为供方和买方通过联网或其他电子手段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产品价格、技术性能和顾客服务等的比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讨价还价。产业结构的改变还体现在进入壁垒的加强。因为,现有企业已经在信息技术和硬件方面做出了大量投入。进入者面对成本劣势是不肯轻易进入市场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方面的技术使替代产品望而却步,因为,这些技术可以更快、更

42、容易地将不同的特点加入现有产品之中。订货和帐单自动处理系统引起了配销企业之间的剧烈竞争,自动系统不仅提高了固定成本,还造成人员过剩,因此,配销企业不得不更加关注增值量。 信息技术使规模生产和柔性生产并举,自动化再也不是产品生产僵化的同义词。,2、信息技术开始研究如何支持企业高层管理者 目前,信息技术开始研究如何支持企业高层管理者,如经理信息系统(EI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等。它们可以提供给管理者多种形式的企业运营信息、外部行业信息、国家新的经济政策,甚至提供对管理者个人事物管理的能力,既加强了决策的有效性,又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内、外部信

43、息及必要的分析工具迅速确定企业战略目标,规划战略目标的实施策略,并且在实施当中及时得到反馈,迅速调整战略规划。信息技术可以强化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各方面信息提供以及决策支持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企业高层领导依赖下属进行评价和建议的程度,提高了决策的质量。信息技术改善了沟通方法、下放了决策权、加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培育了高素质的下属,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扩大管理辖幅、增强决策的透明度、缓解时间的压力、减少事故发生与发现之间的延误。 方便的运营状况查询,形成了对下属的约束激励和评价激励,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电视会议和群决策支持减少了对会议的无效控制,经理个人事物管理系统节约了管理者时间的大量消耗,即插即用的

44、网络系统使得管理活动不再受地点和环境的约束。,三、企业有效的竞争手段 竞争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即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无论在战争还是企业竞争中,集中的原则永远是争取胜利的铁律。集中优势的原则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集中原则可以体现在成本优势、差别化优势和其他竞争优势的努力过程中。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集中原则局限在某个产品、产品线或某个市场细分上,从而使这一重要的制胜手段与成本领先和差别化等手段割裂开来。其实,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三个主要竞争手段,即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是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也相互促进的竞争手段。成本领先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差别化选择,

45、差别化的表现之一则可以是低成本。成本领先和差别化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集中原则,而集中于某个专门产品或市场细分本身也是成本和差别化优势的表现。 信息技术以三种形式影响竞争: (1)改变产业结构,并由此改变竞争规则; (2)创造竞争优势,并为企业带来战胜竞争对手的新方法 (3)带来企业本身业务以外的新的业务。,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系统中,三个要素决定了其成败,它们是:人、过程和产品。人们往往把成功和失败都归咎于信息的产品,而忽视了企业管理方案的整体性。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应当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企业决策层 它的目标是帮助企业的决策者模拟和决定企业的管理战略

46、,监控和判断企业的现状,及时调整企业的管理战术。 (2)业务支持层透过它,可以清楚的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状况,企业资产的使用程度,企业财务及资金状况、企业管理成本的比率 (3)业务运作层 简单的讲,这就是常说的MRPII或ERP,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的规划企业的运作资源,以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控制企业的运作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获利。,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五大领域:1、策略资讯系统:策略资讯系统能透过信息系统而创造公司的策略性优势; 2、办公自动化:通过电子邮件有效提高企业日常管理的自动化处理水平,从而达到“无纸化”的境界; 3、生产自动化:产品开发、制造和经营的全过程实现电脑化,强化物料管

47、理,有效执行操作控制自动化系统,并保证产品质量体系的完善; 4、电讯与配销系统:透过高速及宽频的电讯传输系统,提高配销资料处理效率,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系统就是实时销售POS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 5、人工智慧系统:以精密、高速的电脑为基础,开发能模拟人类智慧的系统,使用此系统可以解决复杂而没有固定模式的问题并作出相关决策。,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企业成本:现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POS系统、EDI系统等,不仅确保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且能改善产品库存,而制造业普遍使用的MRPII系统能合理安排生产,提高零部件配套率,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2)缩

48、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如在汽车制造夜中,在日本和美国,由于运用CAD设计新型车型,将原来的开发周期由5年缩短至1年,效率之高可见一斑。 (3)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服务的创新,一般是不容易被同行效仿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服务的差异化,增加了竞争优势。 (4)提高转换成本,改善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引入及应用,使企业能在同行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仅能锁定原有市场,还能不断吸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管理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P179,一、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研究表明

49、,大多数生意人对伦理行为持功利主义态度。因为功利主义与诸如效率、生产率和高额利润之类的目标相一致。 二、权利至上的原则 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和游行自由等)的前提下作出。例如,当雇员揭发顾主违反法律时,应当对他们的言论自由加以保护。 三、公平原则的伦理观 这种观点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如:接受公平理论观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四、综合社会契约的伦理观 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伦理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伦理管理的特征,七个特征: 1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合乎伦理的管理尊重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合乎伦理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 7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