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知识梳理】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和_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_。 (2)主要原因:大气中_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_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冷暖,干湿,CO2,变暖,地面,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海岸线,沿海,高纬度地区,供水不足,低纬度地区,蒸发,洪涝、干旱,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_能源;减少消费,大力发展_交通,减少废弃物排放。 2.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_。 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2、。,清洁,公共,植树种草,【盲区扫描】 1.温室气体不只包括二氧化碳气体。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的一些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臭氧(O3)等都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2.全球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加快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程度。,3.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是指全
3、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b.有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了植物的生产率。,(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对农业的影响。,对工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典题研析】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思维导引】,【尝试作答】(1) A ,(2) C 。,【通关题组】 1.(2016
5、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选C。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推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24题。,2.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
6、临近 (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3.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 A.可全年航行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4.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 为 (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解析】2选D,3选C,4选B。第2题,结合图中的海陆轮廓可判断出N位于白令海峡附近,临近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第3题,极地附近磁场很强,容易使罗盘失灵;北极航线纬度高,冬季结冰,不能全年通航;受浮冰等因素的影响,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和单
7、位距离能源消耗都较高。第4题,若北极航线开通,会大大缩短日本和英国之间的海上运输距离,受益很大。,【加固训练】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2.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解析】1选A,2选B。第1题,南非的煤、铁和有色金属
8、丰富,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工矿业发达,并且人口较少,所以人均碳排放量较高。南非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以草原为主。第2题,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温室效应的产生是大气逆辐射增强的结果,也就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图表解读 地理事象区域空间分布变迁图的判读地理事象区域空间分布变迁图主要反映某种地理事象不同时间的空间分布变化状况,可以考查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分布变化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等内容。,【跟踪演练】(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9、,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1选C,2选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条古海岸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因此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2题,在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中,、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期间经历了两处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因而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气候持续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地壳下沉,海岸线后退;海滨泥沙不断淤积,不会形成贝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