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单元风 筝教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过程与方法: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 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 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无法把握的悲哀教学难点: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教学过程一、设境导入:在大屏幕上展 示 “放风筝 ”的图片 ,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二、
2、作者 简介三、背景简介四、出示目标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听读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1)生听读后解答(2)师总 结六、研读课文(一) ,寻找误解和冲突1、在文中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状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读句子后做答2、 “我”对风 筝是一种什么态度? “我”为什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1)生答(2)师总结3、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1)生答(2)师总结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七、研读课文(二) ,自我反省 感受亲情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2、对早年的过错,
3、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 “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 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 了,为什么 “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1)生交流2(2)师总结八、合作探究1、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1) 生交流(2)师总结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你能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看出什么样的社会意味?(1)生分小组 讨论(2)师总结九、品味语句,渗透感情生自由找出自己认为用的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语句加以品味。十、体验反思对待早年的鲁迅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老先生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十一、拓展延伸“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 ,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的看法或对游戏的 看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十二、小结师总结,生欣赏歌曲三月三附:板书设计风 筝鲁迅风筝我 弟弟亲情自省嫌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