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3《蔚蓝的王国》素材 苏教版七年级上 .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77140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3《蔚蓝的王国》素材 苏教版七年级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6.3《蔚蓝的王国》素材 苏教版七年级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6.3《蔚蓝的王国》素材 苏教版七年级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蔚蓝的王国思想内涵及意象浅析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风格纤细华丽,想象丰富多彩,不仅在俄罗斯文学中堪称精美雅致的典范,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赢得广泛的赞誉。他的诗“像用阿特洛普的剪刀裁剪过的一样”细致精美,其中蔚蓝的王国还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但是对经典名篇,我们不仅要注重文章光鲜亮丽的表象特征,更要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主旨,认真分析意象的文化内涵。对于译作,需要从文化背景、作者经历和创作风格等方面仔细辨析,才能得出全面的结论。首先,我们要关注这首散文诗的写作背景。与文中随心所欲的仙境截然相反,这首优美的散文诗,却创作在远离故国的巴黎郊外。而屠格涅夫本人当时也是孑然一身,老病无依。他在信中写道:“至于

2、我的病无论如何我是被它无限期地困在这里了, ”“这种讨厌的病叫做心绞痛,医学教科书上说,属于不治之症的一种。这我可以凭亲身经验证实。其实,我对它已完全能容忍了。只有一件事在折磨着我,使我感到非常痛苦,就是我大概再也看不到俄国了!” 。可见,屠格涅夫对故土的眷恋,是深入骨髓的。不仅如此,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还表现为强烈的民族使命意识。自从 988 年东正教赋予俄罗斯上帝选民的“神人族”特权之后,1452 年拜占庭的陷落,更使俄罗斯明确了建立莫斯科第三罗马帝国的神圣使命。1835年,西方派思想家恰达耶夫提出,上帝把俄罗斯创造得如此伟大,因此俄罗斯绝不能成为利己主义者,在民族利益之上,上帝还把全人类

3、的利益托付给了俄罗斯。而作为西方派的重要代表,屠格涅夫对此深信不疑,他认为:“我们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居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位置” 。作为一名爱国作家,这种深入骨髓的使命意识又升华成对俄罗斯语言的无比热爱。他在散文诗俄罗斯语言中感叹道:“哦,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和自由的俄罗斯语言啊!只有你给予了我以援助和支持这样的一种语言不赐予一个伟大的民族,那也是难以令人置信的!”此外,作者的世袭贵族身份,又进一步强化了他的民族使命意识。 “因为俄国的贵族阶级不能而且极不应该违背本国人民的历史” ,所以必须“向祖国庄严地作出毕生为真理服务的保证我们的兄弟俄国农民们,有权利希望得到他们的比较有文化的同胞们的积极的

4、热心的帮助” 。同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称号,更使他感到责任重大,因为“自由主义者意味着反对一切黑暗的和压迫人民的东西,意味着对科学和教育的尊重,对诗歌和艺术的热爱,还有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对尚处于农奴制压迫下需要得到自己的幸运的儿子们大力帮助的人民的热爱。 ”远离故土,对祖国无尽的爱,以及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使屠格涅夫背负着重大的责任从事文学创作。然而,政治的迫害、疾病的痛苦迫使他不得不远离了“即使空气也充满了思想”的俄罗斯。从俄罗斯东正教的文化传统角度来说,苦难不是外在的惩罚,而是心灵的内在需求,是灵魂获得救赎的必经之路。 “不失去自己的灵魂,就不能拯救自己的灵魂;不背负自己的十字架,就不能进入

5、天国。 ”在这样的双重痛苦中,写作便成为一种“拯救灵魂”的事业。可以说,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也就是个人灵魂的救赎之旅。因此,只有了解俄罗斯的文化精髓,并结合东正教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它既包含作者面对死亡时对彼岸天堂的憧憬,也体现了被救赎者历经苦难即将解脱时的愉悦。苦难不是对罪孽深重者的惩罚,而是对虔诚教徒的洗礼。对信仰始终不渝的屠格涅夫,在饱受生活的磨难之后,终于可以带着一颗纯净的心,坦然接受上帝的召唤。其次,为了准确解读作者笔下奇妙意象的深刻含义,我们还应该全面理解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特点。具体来说,他的作品具备这样两个特征:第一,屠格涅夫特别注重形象思

6、维,他曾说:“甚至抽象概念在我的脑海中也以具体画面的形式出现。而且,只有当我能够使我的思想变成这样的画面形象时,我才完全掌握了思想本身。 ”第二,屠格涅夫的作品善于从生活中升华哲理,从传统中汲取素材。在他的晚年作品散文诗开头的致读者中,他这样写道:“我的友好的读者,请不要一口气读完这些散文诗你要零星地读其中有的篇节,或许会在你心中唤起点什么来的。 ”在他笔下,即使是麻雀,鸽子,甚至一个梦境,无不充满哲理。对于译作的文本解读,要格外重视作者的文化视角,以免望文生义。下面拟就蔚蓝的王国中几个意象的理解,做一简单剖析。例一:梦境真实的寄托梦境在屠格涅夫的许多散文诗里反复出现, 蔚蓝的王国首尾都出现这

7、样的句子:“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强调这次远航是“到那个没有一个旅行者回来的国度去” 。可见,这是一次心灵之旅,一次梦之旅。他对梦中世界的描写,甚至比现实世界更真实。梦境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寄托着作者真实的情感。从俄罗斯文化的角度来看,不是因为梦境太真实,而是因为真实的世界太虚幻。和其他基督教派相比,东正教更强调末世观念,认为注定要毁灭的尘世只不过是暂时的存在。只有尘世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以及人类之间的兄弟之爱,才是天国和上帝的投影,才是真正永恒的真实存在。所以,梦境成为屠格涅夫非常自然的文学表现方式,象征着比真实世界更真实的存在。例二:大海神圣的力量水在圣经中是神圣力量的象征。对沙漠中干渴

8、的以色列人,上帝用水赐予祝福;对尘世中腐败的社会,上帝用大洪水施以惩戒;先知施洗者约翰用水给圣子洗礼;弗拉基米尔大公把众人赶进第聂伯河,给俄罗斯受洗。所以,在俄罗斯的文化背景下,只有通过象征神圣的超自然力量的大海,才能到达彼岸的天堂,这是基督教徒、尤其是东正教徒常见的想法,不完全是虚构或想象。例三、女人的声音艺术女神的眷顾课文中这样描绘海上奇妙的幻境, “其中仿佛有女人的声音周围的一切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俄语的语法不像汉语那样简炼,因此译文解读不可以大而化之。原文中女子和声音都是复数( ) 。从表达的效果来看,如果是单数,那么意象是“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如

9、果是复数,则是“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前者是平常人对爱情近似虚幻的追求,而后者则是诗人豪迈奔放的思想与奇妙想象的完美结合,两者差异很大。对照屠格涅夫同年 12 月创作的神女 ,两篇散文诗对女神的描绘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之所以用复数,其实是指希腊神话中的诸位山林沼泽女神,而主管诗歌的缪斯女神,正是其中万众瞩目的那一位。在西方古典文学正在谢幕的十九世纪,大多数西方作家,仍然把诗歌看作文学的最高成就。屠格涅夫也曾叹息,多年苦功,终究未获缪斯女神的青睐。因此,与其将作者在蔚蓝的王国中对神秘女性的生动描写理解为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不如说老病无依的诗人在垂暮之年对诗歌成就的企盼。对“”一词的解

10、读也与此相关。不管在东正教传统的俄罗斯文化里,还是在整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中,上帝对信众的爱,与世俗的爱情,都用这个词表示。但是现代汉语中“爱”和“爱情”的差别却非常大,这是所有译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容易产生误读。联系上文,此处的“爱”既是理想世界中艺术女神的青睐,又是上帝赐予的无上恩泽,和世俗的爱情没有必然联系。总之, 蔚蓝的王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眺望俄罗斯文化的窗户,语言大师屠格涅夫不仅以他奇特的想象,唯美的意境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审美愉悦,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入了解异国文化的契机。我们只有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尊重作品的文化背景,才有可能准确把握文中意境的深刻意义,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