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心 爱心 专心 1翼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 12 课梅岭三章教案一、简介作者并释题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志,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他就是:陈毅(板书)。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板书)陈毅同志于 1935 年至 1937 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今天,我
2、们来学习其中的梅岭三章(板书)。梅岭: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三章,三首。梅岭三章就是在梅岭写的三首诗。二、明确训练重点 (见教材,齐读)三、听课文录音 指导语: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字形结构,初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四、引读小序1讲述:这段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呢?1936 年冬,敌人得知梅岭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就对此山实行残酷的围剿。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立即返回梅山,正遇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巧逢大雨,山火被淋灭。天黑时,敌人佯装撤走,半夜时又折回搜山。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丛莽间。敌人搜山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才慌忙撤走。可见“伤
3、病伏丛莽间”,讲处境艰难。请注意“莽”字的意义和读音(出示正音牌)。“虑不得脱”,讲情况危急,也是“得诗”的原因。“得诗”(完成诗)显示态度从容镇定,“留衣底”说明作诗目的在于留下遗言。2由此可知,诗题后小序的作用是什么呢?明确: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情况。用心 爱心 专心 2(或有说明写作时代背景、原因等作用。)五、引读第一首诗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要响亮。)2出示正音字牌:旌 jng,明确意义和读音。3设问:“断头”,意即牺牲生命。面对“断头”的考验,诗人想到了什么呢?讲述:“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一句概括了诗人的战斗生涯。诗人 1922 年就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 入党
4、,1927 年始,起义南昌城,会师井冈山,创建工农红军,出入南国烽烟,身经百战。这就表明诗人早已献身革命,对“断头”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创业艰难百战多”,就是回首平生(板书),流露出自豪感(板书:豪情无限)。4问:“旌旗(板书)”是什么意思?用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引导学生看注释)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方法。讲述:这里,用跟部队有关的事物来代称部队的修辞手法叫借代(板书)。5问: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成“大军十万打阎罗”,行不行?(指导学生分组读原句和改句。)明确:不行,用“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改为“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一个“斩”字
5、,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如改为“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谈。6问:你能描绘一下 3、4 句所展现的场面吗?描绘:将军泉台登高一呼,旧部英魂云集,战旗哗啦啦地飘,硝烟滚滚来,十万大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只见刀光一闪,阎王鬼头落地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7问“泉台”是什么地方?能不能去?明确:“泉台”即迷信所说的阴间,人死后所到的地方。(让学生根据注释回答)不能去。8问: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为了表达誓同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板书:血战到底)领读,体会豪壮的感情。六、引读第二首诗用心 爱心 专心 31默读。问:看看有没有能和“断头今日意如何”相照应的句子?明确:“此头须
6、向国门悬”。(出示正音牌:悬 xun)2问:“烽烟”(板书)借代(板书)战争有什么好处?明确:借与战争有关的事物来代称战争,显得形象,使人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的滚滚硝烟。“南国烽烟正十年”,从 1927 年南昌起义到 1936 年梅山被围,诗人置身于革命与反革命搏斗的烽烟之中恰好十年。(出示字牌,辨形:烽与锋)3问:为什么“此头须向国门悬”?讲述:据史记伍子胥传,春秋时吴越争雄,吴打败越。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还听信谗言,逼伍子胥自杀。伍子胥对身边的人说,我死了,把我的眼睛悬在东门之上,让我看到越寇灭吴。陈毅在这里反其义而用之。是什么意思呢?明确:诗人认为,自己虽然牺牲了生命,但要头悬城门,亲
7、眼看到敌人的灭亡和革命的胜利。4问:“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两句暗用陆游示儿诗末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能从表达方式和抒情方面作比较吗?男生读陈诗第二首,女生背陆诗,老师先译陈诗末两句。讲述:从表达上看,陆诗侧重用叙述,陈诗侧重用描写。从抒情方面看,陆诗壮中有悲。陈诗壮而不悲,表达了勉励战友(板书),希望捷报告慰(板书)的愿望。(提示学生从“悲”和“壮”两方面考虑。)5在“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明确:不好。一个“飞”字形象地写了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如改为“飘”,显得大而缓慢。七、引读第三首诗1我投身革命
8、即把革命当作自己的家。(出示字牌,辨形:即和既)问:“血雨腥风”(板书)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注释)明确: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讲述:包括“四一二”大屠杀、五次反革命围剿、眼前残酷的现实。用心 爱心 专心 42问:为什么不说“反动统治应有涯”?明确:原句借喻(板书)。意思是带着鲜血的雨,夹着腥味的风,这样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的残酷性。“反动统治”没有诗味。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看书回答。第 298 页)明确:借喻意在喻,借代意在代。用借来的事物表现本体时是借喻,没有本体而作代称的是借代。喻和代是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区别所在
9、。3问:将“创业艰难百战多”与“血雨腥风应有涯”联系起来看,作者对革命有怎样的认识?明确:革命道路艰难曲折,要取得革命胜利,是要作出很大牺牲的;但反动派终将失败,革命一定胜利。“应有涯”(出示正音牌:y),总有尽头。4齐读 1、2 句。指导语:第 1 句要读得热情主动,读第 2 句要充满乐观主义精神。5问:与“断头今日意如何?”照应的是哪一句?明确:“取义成仁今日事”一句。这是引用(引导学生看注释明确意义),“取义成仁”这里是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讲述:诗人推陈出新,借以表达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甘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使人想起“捐躯赴国难”的无
10、畏与壮烈。6问: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顶点是哪一句?明确:“人间遍种自由花”。(板书)7问: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借喻。借喻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在全世界实现。这是坚定的信念。(板书:信念坚定)讲述:“自由花”是虚构的花名,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作了生动的描绘和尽情的讴歌,对首句作了圆满的回答。共产党人的献身为了自由花开(板书)。为了强化这种坚定的信念,诗人用“遍种”(出示正音牌)而不用“种遍”,使意思更鲜明,语气更坚定。齐读 3、4 句,体会感情。再齐读全诗。八、全课小结用心 爱心 专心 5如果说第一首诗是回首平生,那么第二首诗就是面对当日(板书),第三首就是展望未来(板书)。这三首诗从个人(板
11、书)写到同志、事业(板书),把现实、想像和理想结合起来,层层深化感情。饱含着让学生读“预习提示”中第 1 句话九、自由朗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抽查两个学生,并作背诵指导)十、听录音,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十一、讲述:诗歌具有抒情的特点(引导学生看华兹华斯等论诗的语言),强烈的情感从哪里来,是从诗人情怀中流露出来的。“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语)。我们学过陈然我的“自白”,(见教材第 23 页,集体背诵第 1 段),多么豪放!多么勇敢!多么壮烈!这种视死如归,这种大义凛然,正是一位革命家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我们读梅岭三章,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股冲天的浩然之气,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激荡心中的革命豪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力量,正是因为这三首诗是从一位无产阶级英雄的情感的心河中流出来的。要做革命诗,首先必须做革命人。请允许我用两句诗表达我的这种认识:绝唱三章留梅岭,诗人本色是英雄。(板书)十二、集体背诵课文指导语:让我们怀着对将军的敬仰,再背一遍梅岭三章,希望能进一步理解将军豪壮的情怀,能进一步感受到将军的伟大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