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白杨礼赞》教案3(语文版九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70576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杨礼赞》教案3(语文版九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白杨礼赞》教案3(语文版九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白杨礼赞》教案3(语文版九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白杨礼赞》教案3(语文版九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白杨礼赞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 ,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 ,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 “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新课程实施

2、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初三学生已阅读了荔枝蜜 ,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三、设计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

3、讨论与交流。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学习需要自主建构,自主建构需要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首先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白杨树的直观形象,配合课文朗诵,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激情导趣,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动机。再从网上下载某种植物的形象,引发学生的联想力,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自觉、主动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四、教学设想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

4、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白杨礼赞 设计: qdh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知识与技能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教 学 目 标过程与方法 1、 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2、 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重点与难点 1、 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教学准备借助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特点。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最喜欢哪种树?为什么?(屏幕

5、展示课题)2、 屏幕展示:作家作品。作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茅盾”是 1928 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茅盾同志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 ,著名的短篇小说有春蚕 、 秋收 、 残冬 、 林家铺子等。二、探究文本。(一)整体感知。 (讨论探究以下问题)屏幕展示:1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因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有 “不平凡”的外形, “不平凡” 的气质。 (第 5 节)2、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礼赞”:“礼” ,敬礼,致敬。赞,赞美。礼赞,崇敬与赞美。以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实际是:以崇敬的心情赞美农民、哨兵、精神。3、 运用了什

6、么写作手法。 (象征或托物言志)4、 简介写作背景。 (解释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一含蓄的写法。)(二)局部探究:学习第 57 节,讨论以下问题(屏幕展示):(先以各种形式朗读本段。 )第 5 节:白杨树的外形是怎样的?从哪几个方面写它的外形?它的内在气质是怎样的?第 7 节: 文章用了什么句式来揭示这一象征意义? 运用了由四个反问句式组成的排比句。教难道-只觉得-树?难道-就不想到-北方的农民?难道-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哨兵?难道-不更远一点想到-精神和意志?你能把这些句子改成陈述句吗?(这一问,着重让学生体会反问句语气强的特点。 )你能调换它们之间的顺序吗?(这一问,着重让学生体会这组学过程句式语气由弱到强的特点。 )屏幕展示物体名称,由同学即兴发言,说说象征什么。 先由同学自言自语,然后小组说,再班上交流。教师再次提醒:象征手法的运用在于两物之间必须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五、布置作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课外练笔。教后记落叶 叶叶荷花蜡烛 太阳翠竹 梅花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