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米的认识教学准备: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课前活动:先估一估 100 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 100 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沿学校 200 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策略:“千 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
2、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 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 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 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 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
3、千米”、应用“千米”。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一)交流信息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1.走 100 米的路大约需要 200 步。2.沿学校 200 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 3 分钟。(二)揭示课题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引出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一)初步建立 1 千米的观念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 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 1 千米有多长?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千米=1000 米。(二)进一步建立 1 千米的表象联系实际: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 1 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 1 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方案一:用米尺要量 100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