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页 1 第化石吟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钢苑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思想感情。、品味诗句所包含的意义与感情。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教学难点】、感受诗歌表达的丰富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律美。、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意义。【课前准备】、指导学生上网搜索古生物的资料。小组成员共同整理诗中写到的化石、鱼类进化、鸟类祖先等知识。、初读诗歌,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发遐想年前,参加地质夏令营,老师站在巍巍的会稽山上说,这儿曾经是一片汪洋,不可思议?有山谷中的化石为证啊。欢
2、呼雀跃地翻遍了半个山谷,任何蛛丝马迹都成了联想的源头:那是鱼的身体吗?这是珊瑚的足迹吗?仿佛听到海的咆哮,仿佛看到海的蔚蓝。是谁见证了沧海桑田,是谁铭刻了物换星移,是历史的沉淀化石。 (多媒体展放化石图片)你能感受到这生命的跃动吗?你能触摸到亿万年前那个奇幻的神秘世界吗?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借助已收集的资料,说说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页 2 第说明兴趣是内发性的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有机会想象联想,有机会领悟内省,最终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浓厚兴趣。二、反复诵读,整体感
3、知师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带问题独立思考后交流:、你能读懂这首诗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吗?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内容、感情、语言、结构、节奏任何一点切如都可。 )、你能谈谈诵读这首诗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吗?教师参考意见: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生动优美的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它热情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语调和谐,节奏鲜明。说明诗歌阅读强调内心感受,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的独特体验,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
4、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三、质疑研读,深入理解诗歌饱满的感情,精练的语言,飞扬的思路,鲜明的节奏,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与熏陶,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与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赏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预习时碰到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进行研讨。、小组代表汇报,全班讨论研读,重点理解: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页 3 第说明凝练的语言,只有通过反复推敲才能有所感悟;深刻的句子,只有通过相互的探讨,才能彼此启发,获得多元
5、的理解,创新思维也只有在对问题的孜孜探求中才会不断被激发着,培养着。四、合作探究,拓展学习、学习了化石吟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化石,你”、 “希腊哲学家认为化石是十分奇怪的自然现象,就像水晶和钟乳石一样是在地下形成的。马丁路德()相信在山峰上发现的化石是圣经之血的证据。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写到:化石是曾经生存过的有机体的石化残体。他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异端邪说,直到世纪,他的笔记才被公开。化石的真正面目是世纪才被人认识,这主要归功于化石收集书籍的出版以及人们对自然史的进一步认识。 ”读了这个材料,你又有什么启发,小组合作探讨。说明新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教师要多领域涉略知识,具有发散性思维,以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五、作业参观自然博物馆,写一篇介绍恐龙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