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2 页 课题 古代诗歌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日期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3、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4、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 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2、 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三、教学过程一 、简要复习第一节内容。2 分钟1、 背诵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2、 古代诗歌常识。二 、导读钱塘湖春行(一)题解:1 分钟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及出处。见课文注释,补充:任杭州刺史时作。(三)理解字词。4 分钟水面初平,见课
2、文注释。云脚低,见课文注释。暖树,见课文注释。不足,见课文注释。乱花,各种色彩缤纷的花朵。才,刚刚。没,遮掩。(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5 分钟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首联:写诗人春游的地点和湖上风光。颔联:借“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描绘早春到来时西湖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景灵韵生动。颈联:表达了诗人游春的丰富感受,喜悦之情溢于文字。尾联:突出描写了湖东的白沙堤,这里绿杨成荫,为诗人最爱。 主旨: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五)欣赏诗歌。5 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一之 3。2、赏析中间二联。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早莺,暖树, 新燕,春泥
3、,乱花,浅草“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讨论回答)第 2 页 共 2 页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三 、导读天净沙
4、秋思(一) 题解。3 分钟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见课文注释。补充:作者号 东篱。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配乐吟唱的。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三)理解字词。1 分钟昏鸦,见课文注释。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3 分钟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前三句写景,渲染悲凉气氛。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主旨:借一幅深秋晚景图的描绘,抒发了他乡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五)检查背诵诗歌。5 分钟(六)默写观沧海 、 次北固山下 。10 分钟四 、作业:1 分钟默写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思考次北固山下 “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准备课后练习一之4,练习二。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