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20 虽有嘉肴 教案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1374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0 虽有嘉肴 教案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20 虽有嘉肴 教案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20 虽有嘉肴 教案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3 页 课题 20、虽有佳肴课型 新授课 主 备 审 核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查预习1、交流课前预习第 1 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朗读课文不少于 4 遍,力争读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虽 旨 至道 善 困 是故 强 长 其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

2、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二、学习研讨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学习小组形式展示) (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疏通文意。(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此之谓乎!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

3、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第 2 页 共 3 页 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4、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提示:教者的角度:学者的角度 :【小结】 本文先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我收获,我快乐)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检测】1.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

4、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与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2.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 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教然后知困 古义 : 今义:学学半 古义: 今义:【课外延伸】: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学九原则;第 3 页 共 3 页 板书设计:虽 有 佳 肴 类 比 引 入逐 层 论 证引 用 作 结 弗 食 佳 肴 , 不 知 其 旨弗 学 至 道 , 不 知 其 善学 知 不 足 , 教 后 知 困不 足 自 反 , 知 困 自 强学 学 半 , 此之 谓教 学 能 相 长实 践 出 真 知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