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2 安塞腰鼓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5).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1259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 安塞腰鼓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2 安塞腰鼓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2 安塞腰鼓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2 安塞腰鼓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2 安塞腰鼓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 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安塞腰鼓” 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面貌的象征,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 “安塞腰鼓” 是集舞蹈、武术、体操、民歌、打击乐、吹奏乐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一经舞动,撼天震地,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人民豪放、乐观的性格和憨厚、朴实的民风。而作者刘成章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他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熟悉这里的一山

2、一水,一草一木,所以能写出这样壮丽的景象。学生读语文新视窗的内容,了解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二、本课时内容: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l)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2)狂舞:纵情的跳舞。 (3)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4)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5)亢奋(kang :极度兴奋。 (6)晦暗(hui :昏暗,不明显。 (7)羁绊(ji):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8)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9)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10)烧灼(zhuo):烧、烫,使受伤。 (11)奔突:横冲直撞

3、;奔驰。 (12)辐射(fu):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13)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14)淋漓(lin li :形容湿淋淋往下滴。形容畅快。 2、朗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齐读、轮读、个别读均可) 3、提问: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明确】: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从“当它 戛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4、提问: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明确】:分成 4 层。宏伟的场面(513) 雄伟的场面(1417) 击鼓的后生(1822) 奇丽的舞姿(2327) 第一层:从“但是

4、”到“撞开了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给人的联想。第二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 第三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第四层,写腰鼓戛然而止,写得非常简略。5、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明确】: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从人物写: 是蓝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朴实的。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6、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7、提问:作者与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

5、 8、提问:作者是怎样写的? 【明确】: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 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 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 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9、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 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10、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 【明确】: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 亢奋) 11、提问: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反义词对比

6、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12、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写? 【明确】:虚写。 13、提问: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14、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15、提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 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开放的。 三、课内探究: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 ,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

7、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 2000 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用自己的语言欣赏有“天下第一鼓” 之称的安塞腰鼓的特点。 四、课时小结: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们的性格特征。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

8、设计 ()给下面的词配上一个同义词。 忘情()闪射() 火烈()亢奋() 晦暗()羁绊() 搏击()辐射() (二)境空。 1骤雨一样,是;旋风一样,是;乱蛙 一样,是;火花一样,是;斗虎一样,2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了,使恬静的阳 光立即变得、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了。 3容不得,容不得,容不得 是了,了,了的那么一股 劲。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在北方,夏季太阳肆无忌惮地照耀在广阔的天地间,与冬季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造就了北方人义气、豁达、豪爽的性格。对于南方,雾蒙蒙的天气,湿漉漉的空气,润泽着江南的大地,也熏染着南方人的性格,他们清秀、不愠不火,优雅平

9、和。所以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什么?二、本课时内容: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 2、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明确】: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 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4、提问:文章第二段的

10、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明确】: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 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 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5、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6、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明确】: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 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7、提问: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11、? 【明确】: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8、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9、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明确】: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0、提

12、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明确】: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1、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明确】: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

13、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三、课内探究:1、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2、请同学朗读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14、;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4、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 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5、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

15、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6、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四、课时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 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 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 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 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 力量。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 c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写出了面词的反义词。 晦暗()束缚() 闭塞()欢乐() 摆脱()冰冷() 恬静()困倦() (二)简答。 1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2 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 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4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附板书:安塞腰鼓 美 景 文 图 韵 乐 生命 力量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