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页 1 第羚羊木雕课堂实录第一课时1.检查预习师:我们先检查羚羊木雕的预习。本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生:我、妈妈、爸爸、奶奶、万方、万方妈妈。师:课文围绕一件什么事来写?生:羚羊木雕。师:不准确。“羚羊木雕” 不是一件事。应该是生:追问羚羊木雕。生:还有赠送、要回羚羊木雕。师:加在一起就对了。生:追问、赠送、要回羚羊木雕。师:从记叙的顺序说,赠送羚羊木雕属于生:倒叙。生:插叙。师:到底是插叙还是倒叙?生:插叙。师:对,插叙万芳对“我” 的帮助和友情,说明“ 我”为什么赠送羚羊木雕。师:这些人物对要回羚羊木雕各持什么态度?“我”?生:不主张要回。 师:父母呢?生:主张要回。师:不准确。生:逼我去要
2、回。师:对了。奶奶呢?生:认为要回“不好” 。师:万芳生:责备我,但后来又表示“咱俩还是好朋友”。师:万方妈妈呢?生:责备万方。生:她还把羚羊递到“我” 的手上。师:那么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生:不主张要回。生: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伤害了孩子之间的感情。师:但作者并没有这么说呀?你根据什么这样判断?生:他最后感叹: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师:应该是他让“我” 感叹: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生:还有,他极力写万芳的“仗义”。生:还写妈妈追查、逼迫;写爸爸讲出一片理由。生:我这本书上也是这么写的。师:好,你的学习很主动,会查阅资料。好了,我们就检查到这里。 2.朗读指导师:据我所知,有许
3、多同学追星,有许多名星被追,有许多同学做明星梦。对不对?生:对。师:星分两种。一种是青春派,主要凭一张漂亮的脸蛋;另一种实力派,艺术功底深厚,例如演和绅的王页 2 第刚但不管那类明星有一种必备的基本功猜猜是什么功?生:(津津有味)唱歌。生:朗读。师:对,朗读。我这里有著名演员濮存昕朗读李白将进酒的录音,你们想不想听听?生:想!师:(放录音,濮存昕充满激情的声音,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赞叹、鼓掌)师:其实多种明星都需要朗读的基本功,例如播音员、主持人,甚至政治家,如果小布什竞选时讲演磕磕绊绊、吞吞吐吐,选民是不会将自己的票投给他的做明星梦的同学要从朗读做起啊。演员,包括明星演员,还离不开导演的导。例如
4、我国最大牌的演员巩俐,如果没有张艺谋的栽培,她能成为明星行吗?许多人都夸张老师是天才的导演,(笑声)虽然不会演,但很会导。我当语文老师委屈了,如果当导演,可与老谋子决一高低。(笑声)不信?下面我做导演,你们做演员,看看张老师“导”得怎样,也看看你们“演”得怎样。生:好!师:先看这句该怎样读“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师:要读出责问语气为不见了羚羊木雕而惊慌着急,带有责备语气。妈妈非常珍视这只羚羊木雕,因为那不仅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珍贵的工艺品,而且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那是当年支援亚非拉的年代,爸爸把他的青春和热血洒在非洲的纪念。师:你们知道当年支援亚非拉的事吗?生:不知道。师: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5、当时中国为了提高自己的国际威望,非常重视支援亚非拉国家,自己还吃不饱饭,勒紧裤腰带,也要支援它们,帮他们建工厂、学校、医院、体育馆甚至还无偿地给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了一条 1900 公里的铁路。生:要钱吗?师:不要啊!最多是低息贷款。生:傻不傻呀!师:你还别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席位,主要是靠这些国家投票。那时许多人员被派到了非洲,一干就是几年,有些人甚至献出了生命,永远留在了非洲。咱们邢台也有不少人去修铁路、当医疗队员课文中的“爸爸”大概也是去非洲支援的。他在非洲洒下了青春和热血,当然羚羊木雕在爸爸妈妈眼里是无比珍贵了。生:也许他爸爸是去非洲做买卖赚钱。师:看看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那时候兴不
6、兴做买卖赚钱。生: 1984 年。师:何以知道?生:119 页注解 1:选自东方少年1984 年第 10 期。师:那是发表日期,写的日期得靠前,事情的发生更得靠前。那时候根本不兴赚钱,提倡无私奉献。所以读这一句必须带责问语气。请大家读一读。生:(读)师:还不行,责备语气不够。生:(再读) 师:这次差不多。师:再看这句“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导:因受到责问,要小声地。重音放在“给”上。认为“ 给我了 ”,就可以随意处置。下面老师用三种语气读,你们看那个好。(老师读:第一种语调平直;第二种是反问语气,理直气壮,引来学生阵阵笑声;第三种是准确的读法:低着头,装出一副害怕又有点委屈的样子)师:(指名读
7、。表扬)页 3 第(为节省篇幅,下面略去学生活动,只列出老师的“导”) 课文:“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导:这是责问加追问,一定要问出结果。“知道”和两个“ 哪儿 ”重读。还要注意:“ 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课文:“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导:这是责问加追问再加逼问,注意“十分严厉”。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妈妈在思考,思考木雕可能的去处,其中最坏和最可能的是卖了。 课文:“没有卖我送人了。”导:声音要有些发抖,结结巴巴。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这时的“我”也在思考,思考怎样回答妈妈的追问。 课文:
8、“送给谁了? 告诉我。”导:得知没有卖,松了一口气,所以语气应比方才缓和,还“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有亲近爱护之情。但仍然是追问的语气,不问出是不会罢休的。因为在她眼里,这个木雕是决不能送人的,正如她后文所说:“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 课文:“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导:因为“我”重视友情,所以说这话时应理直气壮。“ 最好的 ”应重读。 课文:“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导:注意:“妈妈坚定地说” ,应读出坚定、命令的语气。“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应是反问语气。“现在”“那么”“随便” 重读。 课文:
9、“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导:注意:这一句是“我哭着喊了出来”。“ 我”不像爸爸妈妈那样珍视这个木雕,更缺乏他们对木雕的感情,因为毕竟没有把青春和热血洒在非洲大地的经历和理解。“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重友情,轻亲情,认为“友情无价”,甚至把友情放在亲情之上;还有些很叛逆,对家长的管束很反感。所以妈妈让“我”把木雕要回来时,“我” 会比较激烈的反抗,同时会认为妈妈“ 重财轻义 ”。其实过了这个年龄段之后他们会很后悔。课文:(爸爸的话)“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导:爸爸说这话时,是“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
10、“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从根本上说,爸爸对木雕、对这件事的态度和妈妈是一样的,只是他比妈妈态度沉稳、严肃,因而更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即有一种威严。(老师示范:拿起一只粉笔当香烟,假装来吸,学生被逗得大笑,练读非常认真投入)。师:你觉得这幅插图画得好吗?(投影人教社教学挂图,右图)生:“我”和妈妈画得好;爸爸没画好:没画出爸爸的平静、沉稳,更也没有威严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师:所以,语言,有图画无法表现或不易表现的魅力。 课文:万方的几句话:1.“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2.“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
11、妈知道。” 3.“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导:要读出万方的热情、爽朗和乐于助人。还要注意:万芳说这话时,是“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嘿嘿地笑着”,“满不在乎地说” 。第一句有点“吹牛” 的意味,“高级”“一点儿”应重读。 课文:(要回木雕时和万方的对话)“万芳”“你怎么啦? 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 “没有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页 4 第导:“我”是难为情的,被逼无奈的,觉得对不起朋友,因而说话时“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省略号仍表示断断续续,结结巴巴。万芳也是个“重友情讲信义”的,所
12、以说话时应带责备语气。课文:(万方妈妈的话)1.“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2.“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3.“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导:万芳妈妈也认为羚羊木雕“贵重”,不应当要。也用责备语气。万芳妈妈真会“揍她”吗?一般不会,这是哄小孩的话。所以要读出“哄”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师: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略,读得非常成功。老师给以表扬、鼓励,例如某某同学真可能成为演艺明星、著名主持人,等等) 4.准备辩论(作业)师:下节课我们组织一场辩论,论题是: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学生欢呼)辩论的成败胜负,决定于你辩论的准备。下面你需要做三件事:1.先决定自己的“立场”你赞同哪一种论点?(举手表态,大约各占一半)2.准备充分的论据。3.预测他方可能提出的观点,考虑如何应对。这三项哪一项是主要的?生:准备充分的论据。师:那就请大家准备论据,这就是今天的作业了。记住:人的才能有多种,但排在第一位的是口才。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