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语言表达连贯,百鸟归巢图题诗苏轼贬官黄冈时,曾作一幅百鸟归巢图。图中寥寥几只凤凰缩栖树下,空中满是归巢的杂鸟。这幅画流落到京城翰林大学士宋进手中。宋十分喜欢,宴请名流才子观画题诗。多数来宾题咏的是颂扬时政夸饰太平的文字,只有伦文叙题了一首怪异的诗,宋认为此诗才道出了苏轼的本意,故最为喜欢。诗曰:,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第一、二句是什么意思?第三、四句有什么寓意?【温馨提示】点明“百鸟归巢图”中的“百鸟”(11)345678100“凤凰”喻贤臣、君子,“鸟”喻奸臣、小人,“巢”影射“朝”。意为朝廷贤良少而奸佞多,枉食从百姓身上榨取的俸禄。,课堂考
2、点探究,课后题组精练,第一节,课前初试真题,课前初试真题,1(2010年高考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近几十年来,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 BC D解析:选A。衔接点:“日益”与上文“近几十年来”衔接;“中国”“综合实力”“现代化建设”“经济的增长速度”,范围由大到小,逻辑顺序合理;“高
3、于”“也高于”“增长”等词语衔接紧密。,2(2010年高考江西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A BC D解析:选A。题干中五个句子有三个句子中出现“秩序”一词,都有代词“这”,因此应在之前,排除C。指在满足物质需求方面有欠缺,而是说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的,因此应在前,这
4、样排除B、D两项。,3(2010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A BC D解析:选D。题中所给的文段,有头有尾,对于中间空出的部分,首先要选定起始句,然后考虑句子的前后衔接是否紧密。另外还要注意各句中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如句中的“在的同时”,句中的“并”
5、等。中间的几个句子,存在逻辑关系上的连贯。,4(2011年杭州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3分)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_。”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内容和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答案:(示例)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
6、工作等)也如此,课堂考点探究,一、语句复位题语句复位题是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2010年高考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A B
7、C D【解析】语段讲两种错误对待大自然的做法,导致了不良后果。由此可知排序语句有并列关系。标志性词语“有的”表明句是并列关系;由实词“征服”、虚词“然而”可知联系紧密;由句意可知联系紧密。归纳分类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答案】B,技巧点拨1事理是否相承:逻辑关系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难易、表里、先后、动静、多寡等。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有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2话题是否统一: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保持一致。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讲述的话题或陈述的对象应该保持一致,而不能彼此混杂。,3前后
8、是否紧扣:句子的重点往往在谓语部分,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分句之间明显有顺承、因果、并列等关系,从而使文段在表意上思维清晰、层次井然。4意境是否协调: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快,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文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高度契合统一,才能感染所读的人。,5句式是否一致:“一致”的内容比较多,像句子结构、关联词搭配等,贵在找出照应点。语段中的信息前后吻合,彼此响应。才能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6音节是否和谐:要符合诗歌或语句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规定。,二、排列句序题就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组成语意
9、连贯的语段,一般有三种形式:嵌入式排序,衔接式排序,无语境式排序。高考有时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有时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多数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
10、,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A BC D,【解析】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应放在最后。两句具有因果关系,在前,在后,在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在前,在后。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在前,在后,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在前,在后。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答案】A,技巧点拨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时间先后为序;事物发展前后为序;人们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主次轻重为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排列
11、句序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如2010年辽宁高考题,首先抓住了中心句,其他的句子根据照应关系,就容易排列了。2抓标志。(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
12、,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3)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就是运用标志词来排序的典型题目。(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3抓思路。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
13、、相属(总分)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的排序题都采用此法。,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形成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的结构;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4嵌入式排序、承接式排序,还要注意所提供的语境。,课后题组精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