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 型 新授 主 备 人 审 核 人 建议课时 2 课时 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要 求反复诵读,了解并掌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词汇,提高文学修养。学习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诗词中出现的优美词句,背诵诗词,体会诗人、词人借诗词表达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从而培养自己鉴赏诗词、创作诗词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从听觉入手,熟读、背诵,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握诗词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词人在中秋月圆之夜心中所涌起的思念故人、思念故土的深情,丰富情感,提高文学修养。学习重点对诗词中出现的优美、精炼词句的把握。熟读、背诵诗词
2、。学习难点对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对诗人创作手法的理解与把握。学习材料师 生 学 习 过 程课堂结构 教师、学生行为 教材目标 教、学有感一、导入1、同学们可知道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年中哪一夜的月是最圆最亮的呢?哪些同学愿意为大家描绘在中秋夜所欣赏到的月景呢?诗人眼中的中秋月又是怎样的呢?诗人在中秋月圆之夜又想到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了解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引起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阅读诗词、学习诗词的兴趣二、听读欣赏1、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带,学生仔细听。2、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学生认真体会。3、可于听读过程中或播放磁带前简介词作
3、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原因。通过听读欣赏,让学生整体感知诗词内容、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查字典,了解把握疑难生字词。2、学生自主阅读3、全体朗读。学生自由诵读,发挥想象再现整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学习四、课文简析重点点拨1、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请学生朗读诗词并评价。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诗词语句意思。3、十五夜望月重点把握诗人用词的精妙,如“地白”、“树栖鸦”、“无声”、“湿”、“人尽望”、“落”等词句所表达的意境,用词的准确、生动。4、水调歌头重点把握词人所表现的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以及创造出的幽深高远的境界,领会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
4、程中始终强调其幽深高远的境界,激起学生共鸣。5、我的思念是圆的:为什么说“思念”是圆的?思念本是无形的,不可捉摸的,这个“圆”字怎么理解?因为八月中秋的月是圆的,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念是圆的。结合诗人当时的情况,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积累词汇,并学会综合运用了解词人用词的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及由美丽的想像中表达出来的明睿的哲理,熟读记诵,提高文学修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掌握诗人由景生情,寓情于景的他作手法。五、知识拓展结合“探究练习”第二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词汇,提高文学修养。板书设计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 我的思念是圆的王建 苏轼 艾青白,栖 人有悲欢离合, 圆无声,湿 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人尽望 此事古春全。 西瓜,萍果落谁家 但愿人长久, 团聚千里共婵娟。 明月,月饼作业与评价1、听写生字词2、背诵、默写诗词3、归纳总结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通过归纳总结、熟读记诵,熟练把握诗词内容,积累知识,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并从而提高文学修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