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单元导读:这一单元的文章分为七个话题。 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四篇短文讲了为人君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借用形象的事例说明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只会缘木求鱼。王何必曰利讲了维持国家要靠什么,需要的是义而不是利,说明了只顾求利的危害,现在以德治国可谓有孟子思想的影响。这一话题分析得细致且通透,明确地告诫为政者一定要掌握好这一原则。民为贵显现了孟子的思想高度,以人为本,国君把人民放在心上,那么百姓就有归宿感,就会竭尽全力地为君王服务,也就成为我们盼望的和谐社会。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演化为我们今天的立政为民、公平公正民主的精神。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体现了孟子
2、的政治理想,与百姓同忧乐,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这样的政治环境,则会集四方之民如水之归下,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远见,的确精深。人和这一话题谈了内部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文章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使得表意异常酣畅,让人深信不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高屋建瓴,谈了大丈夫与一般人的不同:心存道义,能够经受一切考验,在磨难中成就自我,提升自我。 “集义”这一观点更为精深,它是我们现在“终身学习”观点的本源。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说了人与非人的不同,这一话题的文章多在反面用墨,明确而警醒,数千年来华夏
3、儿女都在接受着它的警示与监督。学习本单元的文章,首先要注意把握孟子的思想要义,其次要注意体会孟子文章的雄浑气势,学习其说理善用比喻、行文多铺排的艺术特点,注意体会其表达效果。作者连线:孟子(约前 372前 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跟孔子差不多,他曾游说各国诸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到过梁(即魏) 、齐、宋、滕、鲁等国家,游说过齐威王、宋王偃、滕文公、梁惠王、齐宣王等国君。因主张不见用,晚年退居讲学,跟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序诗 、 书 ,述仲尼之意” ,撰写了孟子一书。他把孔子“仁”的观念
4、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认为残暴之君是“独夫” ,人民可以推翻他。反对武力兼并,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并极力主张“法先王” “行仁政” ,恢复井田制度,省刑薄赋。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反对“逸居而无教” 。把治学和认知归结为找回散失本心的人性修养问题,强调认识论和伦理学相统一的“天人合一”说,还指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历史事实。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孟子及其弟
5、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的主要材料。宋代把它和论语 大学 中庸合称“四书” 。第 1 课 王好战,请以战喻【文题解读】“王好战,请以战喻”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在这一章中孟子为了回答梁惠王的提问,并借机宣扬自己的“王道” ,就用战争作喻,讲述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故事,形象地揭示了梁惠王的政治跟邻国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巧妙地解答了梁惠王心中的疑惑,得出了“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的结论。本课以“王好战,请以战喻”为题,目的在于引导我们把握孟子善于用生动、诱人的形式,特别是善用设喻取譬的手法来解释说明道理的技巧。所选的四篇短文,都是这一技巧运用的典型篇章
6、。【目标锁定】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如“诚” “顾”等的意义,能翻译课文。2初步理解孟子宣扬的“王道”学说的基本内涵,进而把握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的思想。3领会孟子以寓言说理的妙处。【目标达成】一、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王好战( ) 弃甲曳兵( )不可胜食( ) 数罟( )不入洿池( ) 衣帛( )孝悌之义( ) 然而不王者( )涂有饿莩( ) 谨庠序之教( )浡然( ) 餍酒肉( ) 良人( ) 墦间( ) 施施从外来( )讪( ) 语人曰( )卒然问曰( ) 天下恶乎定( )苗槁矣( ) 沛然( ) 21 22 嗜杀( ) 鸡豚( ) 狗彘( ) 之畜( ) 23 24 2通假举要则无
7、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蚤起:_施从良人之所之:_则必餍酒肉而后反:_卒然问曰:_民归之,由水之就下:_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河内凶:_邻国之民不加少:_弃甲曳兵而走:_王无罪岁:_则必餍酒肉而后反:_与其妾讪其良人:_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今夫天下之人牧:_孰能与之:_(2)一词多义兵Error!数Error!发Error!直Error!胜Error!顾Error!与Error!就Error!(3)词类活用填然鼓之:_树之以桑:_谨庠序之教: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骄其妻妾:_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8、:_去关市之征:_今兹未能;请轻之:_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4)古今异义河内凶古义:_今义:_河东凶亦然古义:_今义:_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_今义: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_今义:_弃甲曳兵而走古义:_今义:_所仰望而终身也古义:_今义:_其良人出古义:_今义:_4特殊句式(1)_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此其为餍足之道也。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是非君子之道。(2)_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而良人未之知也。(3)_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9、而相泣于中庭。5文笔精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_,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重要虚词结合例句,掌握“之”的常见用法。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他、她、它( 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之: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2)指示代词, “这、此”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前一个“之” ,这样。后一个“之”
10、 ,它。)(季氏将伐颛臾)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孟子)(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由水之就下。 (孟子)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孟子)(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5)用在时
11、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孟子)由君子观之。 (孟子)(6)动词,到去。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齐桓晋文之事)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齐人有一妻一妾)二、文本探究1选文主旨本课选录了孟子中的四则文章,第一则选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第二则用寓言的形式,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齐人靠乞讨残羹冷炙以求一饱,却又在妻妾面前假充阔佬,竭力炫耀欺骗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为追求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第三则用偷鸡者的故事,证明了
12、知错不改的荒谬,阐明了“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的道理。第四则孟子以久旱禾苗逢雨蓬勃生长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2句段赏析(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赏析 孟子向齐宣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理想图画,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孟子心目中“王业”的集中展示。尽管这种理想在今天看来有些“低级” ,甚至有些“可怜” ,但却是孟子所追求
13、的理想世界。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很难达到的。(2)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赏析 孟子以禾苗为喻,讲述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大道理。孟子以七八月间若长期不下雨禾苗就枯萎的情况,与下雨后禾苗猛然茂盛地生长进行对比,告诉梁襄王,在各国君王没有一个不好杀人的情况下,如果你不杀人,天下百姓就归附你,有力地阐述了统一天下的道理。3精读深思(1)选文第一则(王好战,请以战喻 )中,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
14、”并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要以“王好战,请以战喻”?答:_(2)孟子的“王道”及“仁政”学说为何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答:_(3)孟子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表现了高超的论辩技巧。结合选文,谈谈孟子的说理艺术。答:_三、文白对译1.梁 惠 王 曰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尽 心 焉 耳 矣 ! 河 内梁 惠 王 说 :“我 对 于 国 家 ,真 是 用 尽 心 思 了 ! 黄 河 以 北 闹凶 , 则 移 其 民 于 河 东 ,移 其 粟饥 荒 ,我 就 把 那 里 的 百 姓 迁 移 到 黄 河 以 东 ,把 黄 河 以 东 的 粮于 河 内 。 河 东 凶 亦 然 。 察 邻食 运 到
15、黄 河 以 北 。黄 河 以 东 闹 饥 荒 也 是 这 样 。我 观 察 相 邻国 之 政 , 无 如 寡 人 之 用 心 者 。邻 国国 家 的 政 事 ,发 现 他 们 治 理 国 家 没 有 像 我 这 样 用 心 的 。邻 国之 民 不 加 少 , 寡 人 之 民 不 加 多 , 何 也 ? ”的 百 姓 不 减 少 ,而 我 的 百 姓 不 见 增 多 ,这 是 为 什 么 呢 ? ”孟 子 对 曰 :“ 王 好 战 , 请 以 战孟 子 回 答 说 :“大 王 您 喜 欢 打 仗 ,就 请 让 我 用 打 仗 来 打 个喻 。填 然 鼓 之 ,兵 刃 既 接 ,比 方 吧 。咚
16、咚 地 敲 起 战 鼓 ,敌 我 双 方 的 兵 器 已 经 交 接 ,有 的弃 甲 曳 兵 而 走 。或 百 步 而 后战 士 抛 弃 了 护 身 衣 ,拖 着 兵 器 逃 跑 。有 的 跑 一 百 步 以 后 就止 ,或 五 十 步 而 后 止 。以停 了 下 来 ,有 的 跑 了 五 十 步 以 后 停 了 下 来 。用 自 己 逃 跑 了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则 何 如 ? ”五 十 步 去 笑 话 别 人 逃 跑 了 一 百 步 ,那 么 怎 么 样 呢 ? ”曰 :“不 可 。直 不 百 步 耳 ,是梁 惠 王 说 :“不 行 。只 不 过 没 有 逃 跑 到 一 百 步 罢
17、了 ,这亦 走 也 ! ”也 是 逃 跑 啊 ! ”曰 :“ 王 如 知 此 ,则 无 望 民 之孟 子 说 :“大 王 您 如 果 知 道 这 个 道 理 ,就 不 要 希 望 自 己多 于 邻 国 也 。 不 违 农 时 , 谷 不 可的 百 姓 比 邻 国 的 多 了 。让 百 姓 不 违 背 农 作 时 令 ,那 么 粮 食 吃胜 食 也 ; 数 罟 不 入 洿 池 , 鱼都 吃 不 完 ;不 让 百 姓 拿 细 密 的 鱼 网 到 鱼 塘 里 去 打 鱼 ,那 么 鱼鳖 不 可 胜 食 也 ;斧 斤 以 时 入鳖 就 会 好 好 繁 殖 ,吃 都 吃 不 完 了 ;让 百 姓 按 时
18、 节 拿 着 斧 头 到山 林 , 材 木 不 可 胜 用 也 。谷 与 鱼 鳖 不 可 胜山 林 里 砍 伐 树 木 ,那 么 木 材 就 会 用 不 完 。粮 食 和 鱼 鳖 都 吃 不食 ,材 木 不 可 胜 用 , 是 使 民 养 生 丧 死完 ,木 材 都 用 之 不 尽 ,这 样 使 老 百 姓 供 养 家 人 或 者 给 死 去 的 人无 憾 也 。 养 生 丧 死办 理 丧 事 就 都 没 有 遗 憾 了 。百 姓 供 养 家 人 或 者 给 死 去 的 人无 憾 , 王 道 之 始 也 。五 亩 之 宅 ,树 之办 理 丧 事 没 有 遗 憾 ,这 是 行 王 道 的 开 端
19、 。五 亩 的 宅 地 上 ,栽 上以 桑 ,五 十 者 可 以 衣 帛 矣 。鸡 豚 狗 彘桑 树 ,五 十 岁 的 人 就 能 够 穿 上 丝 织 的 衣 服 了 。鸡 、猪 、狗 这 些之 畜 ,无 失 其 时 ,七 十 者 可 以 食 肉 矣 。牲 畜 的 饲 养 ,不 丧 失 繁 殖 的 时 机 ,七 十 岁 的 人 就 能 够 吃 上 肉 了 。百 亩 之 田 ,勿 夺 其 时 , 数 口 之 家 可 以一 百 亩 田 地 ,不 耽 搁 农 业 生 产 季 节 ,一 个 几 口 人 的 家 庭 就 可 以无 饥 矣 。谨 庠 序 之 教 ,申 之 以 孝 悌不 挨 饿 了 。小 心
20、 办 好 学 校 教 育 ,反 复 向 百 姓 讲 明 孝 敬 老 人 、顺之 义 , 颁 白 者 不 负 戴从 兄 长 的 道 理 ,那 么 头 发 花 白 的 老 人 就 不 用 在 道 路 上 背 着 顶于 道 路 矣 。七 十 者 衣 帛 食 肉 ,黎 民着 重 物 行 走 了 。七 十 岁 的 人 能 够 穿 上 丝 织 衣 服 吃 上 肉 ,百 姓 不不 饥 不 寒 ,然 而 不 王 者 ,未 之 有 也 !挨 饿 不 受 冻 ,这 样 却 不 能 成 王 业 的 ,还 没 有 这 样 的 事 ! 君 王 养狗 彘 食 人 食 而 不 知 检 ,涂 有 饿 莩的 猪 狗 吃 着 人
21、 吃 的 东 西 ,却 不 知 道 约 束 ,道 路 上 有 饿 死 的 尸 体 ,而 不 知 发 ;人 死 ,则 曰 :非 我 也 , 岁却 不 知 道 开 仓 赈 济 ;人 死 了 ,就 说 :不 是 因 为 我 啊 ,是 因 为 年 成也 。 是 何 异 于 刺 人 而 杀 之 , 曰 :非 我 也 , 兵不 好 啊 。这 无 异 于 用 兵 器 杀 死 人 却 说 :不 能 怪 罪 我 啊 ,应 该 怪 兵也 。王 无 罪 岁 ,斯 天 下 之 民器 啊 。君 王 不 怪 罪 年 景 而 从 政 治 上 下 工 夫 ,那 么 天 下 的 百 姓 就(孟子 梁惠王上 )至 焉 。”会 争
22、 着 到 梁 国 来 了 。”2.齐 人 有 一 妻 一 妾 而 处 室 者 ,其 良 人 出 ,齐 国 有 个 人 和 一 妻 一 妾 共 同 生 活 ,她 们 的 丈 夫 每 次 外 出 ,则 必 餍 酒 肉 而 后 反 。其 妻 问 所 与 饮 食都 一 定 是 吃 饱 酒 肉 才 回 家 。妻 子 问 跟 他 一 起 吃 喝 的 都 是 些 什者 , 则 尽 富 贵 也 。其 妻 告 其 妾 曰 :么 人 ,他 就 说 都 是 些 富 有 而 地 位 显 赫 的 人 。妻 子 对 妾 说 :“良 人 出 ,则 必 餍 酒 肉 而 后 反 ;问 其 与 饮 食“丈 夫 每 次 出 去 ,
23、都 是 吃 饱 酒 肉 才 回 家 ;问 跟 他 在 一 起 吃 喝 的者 , 尽 富 贵 也 。而 未 尝 有 显 者人 ,他 说 都 是 有 钱 有 地 位 的 人 。可 是 ,从 来 也 不 曾 见 有 显 贵 体来 。吾 将 良 人 之 所 之 也 。”面 的 人 到 家 里 来 。我 要 暗 中 看 看 他 到 底 去 什 么 地 方 。”蚤 起 , 施 从 良 人 之 所 之 ,第 二 天 清 早 起 来 ,妻 子 便 斜 行 跟 踪 丈 夫 所 去 的 地 方 ,遍 国 中 无 与 立 谈 者 。卒 之 东 郭走 遍 整 个 都 城 ,没 有 谁 停 下 来 与 他 交 谈 。最
24、 后 他 走 到 东 门 城墦 间 , 之 祭 者 , 乞 其 余 ;不 足 ,又外 的 坟 墓 中 间 ,向 那 些 祭 祀 的 人 乞 讨 残 羹 剩 饭 ;没 有 吃 饱 ,又 四顾 而 之 他 :此 其 为 餍 足 之 道 也 。下 里 看 看 ,到 别 的 祭 祀 的 人 那 里 :这 大 概 是 他 吃 饱 喝 足 的 方 法 啊 。其 妻 归 ,告 其 妾 曰 :“良 人 者 ,所 仰 望 而 终 身 也 。今妻 子 回 去 ,告 诉 了 妾 ,说 :“丈 夫 ,是 我 们 一 辈 子 的 指 望 。现若 此 ! ”与 其 妾 讪 其 良 人 ,而 相 泣 于在 却 是 这 个
25、样 子 ! ”跟 他 的 妾 讥 笑 怒 骂 自 己 的 丈 夫 ,并 且 在 院 子中 庭 。而 良 人 未 之 知 也 , 施 施 从 外 来 ,中 面 对 面 地 哭 泣 。丈 夫 却 一 点 也 不 知 道 ,还 得 意 洋 洋 地 从 外 面骄 其 妻 妾 。回 来 ,在 妻 妾 面 前 做 出 傲 慢 的 样 子 。由 君 子 观 之 ,则 人 之 所 以 求 富 贵 利 达站 在 君 子 的 立 场 上 看 ,那 些 用 龌 龊 的 手 段 谋 求 富 贵 显 达 的者 ,其 妻 妾 不 羞 也 而 不 相 泣 者 ,几 希 矣 !人 ,他 们 的 妻 妾 不 感 到 羞 耻 而
26、 在 庭 中 相 对 哭 泣 的 ,是 很 少 见 的 。(孟子 离娄下)3.戴 盈 之 曰 :“ 什 一 ,去宋 国 大 夫 戴 盈 之 说 :“让 国 君 收 十 分 之 一 的 赋 税 ,除 去 交关 市 之 征 ,今 兹 未 能 ;请通 要 道 及 贸 易 地 点 所 征 收 的 商 贾 税 ,今 年 没 能 做 到 ;请 让 国 君轻 之 ,以 待 来 年 然 后 已 ,何减 轻 赋 税 和 关 市 之 征 ,而 等 到 来 年 再 完 全 停 止 原 来 的 做 法 ,怎如 ? ”么 样 ? ”孟 子 曰 :“今 有 人 日 攘 其 邻 之 鸡 者 ,或孟 子 说 :“现 在 有
27、一 个 每 天 窃 取 他 的 邻 居 家 的 鸡 的 人 ,有 的告 之 曰 :是 非 君 子 之 道 。 曰 :请 损人 告 诉 他 说 :这 不 是 君 子 的 做 法 。他 说 :请 让 我 减 少 偷 鸡之 , 月 攘 一 鸡 ,以 待 来 年 然 后 已 。如 知的 数 量 ,每 月 偷 一 次 鸡 ,等 到 来 年 以 后 再 停 止 偷 鸡 。如 果 知 道其 非 义 ,斯 速 已 矣 ,何 待了 那 种 做 法 不 符 合 道 义 ,就 应 当 抓 紧 终 止 这 种 做 法 ,为 什 么 要(孟子 滕文公下 )来 年 ? ”等 到 来 年 呢 ? ”4.孟 子 见 梁 襄
28、王 ,出 ,语 人 曰 :“ 望 之 不 似孟 子 见 到 梁 襄 王 ,出 来 之 后 ,告 诉 别 人 说 :“他 看 上 去 没 有人 君 ,就 之 而 不 见 所 畏 焉 。国 君 的 威 仪 ,接 近 他 ,也 看 不 出 有 什 么 叫 人 敬 畏 的 地 方 。见 了卒 然 问 曰 :天 下 恶 乎 定 ? 吾 对 曰 :定 于我 以 后 突 然 问 道 :天 下 怎 样 才 能 安 定 呢 ? 我 回 答 说 :天 下一 。 孰 能 一 之 ? 对 曰 :安 定 于 统 一 。他 又 问 道 :谁 能 统 一 天 下 呢 ? 我 回 答 说 :不 嗜 杀 人 者 能 一 之 。
29、 孰 能 与不 爱 好 杀 人 的 国 君 能 统 一 天 下 。他 又 问 道 :谁 会 来 亲 附 他之 ? 对 曰 :天 下 莫 不 与 也 。 王 知 夫呢 ? 我 又 回 答 :天 下 没 有 谁 不 亲 附 他 的 。大 王 您 知 道 禾 苗苗 乎 ? 七 八 月 之 间 旱 ,则 苗 槁 矣 。天生 长 的 情 况 吗 ? 当 七 八 月 间 一 遇 上 干 旱 ,禾 苗 就 会 枯 萎 。天 上油 然 作 云 , 沛 然 下 雨 ,则 苗 浡 然 兴 之 矣 。突 然 布 满 乌 云 ,降 下 了 滂 沱 大 雨 ,禾 苗 就 又 蓬 勃 地 挺 立 起 来 了 。其 如 是
30、 ,孰 能 御 之 ? 今 夫 天 下 之 人 牧 ,未 有 不 嗜 杀 人 者 也 。像 这 样 ,谁 能 阻 止 它 呢 ? 现 在 天 下 的 国 君 ,没 有 不 爱 好 杀 人 的 。如 有 不 嗜 杀 人 者 , 则 天 下 之 民 皆 引 领 而 望如 果 有 不 爱 好 杀 人 的 ,那 么 天 下 的 老 百 姓 都 会 伸 长 脖 子 来 盼 望之 矣 。诚 如 是 也 ,民 归 之 ,由 水 之 就 下 ,沛 然他 了 。果 真 像 这 样 ,老 百 姓 归 附 他 ,就 好 比 水 往 低 处 流 ,气 势 盛(孟子 梁惠王上 )谁 能 御 之 ? ”大 ,谁 能 抵
31、挡 ?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者衣(y)帛食肉B卒然问曰:“天下恶(w)乎定?”C则苗浡(b)然兴之矣D王知夫(f)苗乎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就:接近,走近B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如果C诚如是也,民归之 诚:如果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油然:自然而然地4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由:通“犹” ,如同B卒然问曰:“天下恶乎运? ” 卒然:同“猝然” ,突然C施从良人之所之 施:通“迤” ,斜行D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餍:通“厌” ,厌恶5古文默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申之以孝悌之义,_。